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扶持儒学,是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火烧 2008-08-22 00:00:00 中华文化 1029
文章探讨扶持儒学是否在培养掘墓人,分析文化话语权对国家的影响,回顾中国历史发展与思想演变,强调百家争鸣及儒学在历史中的地位。

掌握了文化话语权的人,就是掌握了这个国家话语权的人。  

    黄帝,炎帝,神农氏算是我们中国最早的历史起源,虽然现在很多传说都带上了神话色彩,但神话传说中流传的也是历史。  

    尧,舜,禹应该是我们早期氏族社会的首领。中国的远古氏族社会到底存在了多长时间?这是个暂时都无法结论的事情,我国流传下来的《山海经》可以看做是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记忆和见证。  

     夏,商,周(西周,东周)这三个朝代是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朝代。夏朝的起止年代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推算,大约是从公元前二一○○年到公元前一七六○年,共存在四百多年。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没有搞清楚,大约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周朝分两个阶段。开始一段叫西周,从公元前一一二○年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共约三百五十年。接着是东周,从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二四九年,共有五百二十二年。其中前三百六十年诸侯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一百八十年七国争雄,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最后的二十八年东周已经灭亡)。三个奴隶制朝代总共差不多是二千年的时光。而这二千年的时光也使中国远古时代的巫神文化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一段辉煌的‘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凝聚。百家争鸣使“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学术下到民间。老子之《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孔子之儒学,编著《春秋》,所谓:孔子做《春秋》乱臣贼子惧;庄周的浪漫虚空,蝶梦非梦;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的‘建法立制,富国强人’,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等等一系列思想的碰撞。不过虽然说是百家争鸣,但真正对中华民族各阶层思想都有影响的著作是那一部?其实不是这上面的诸子百家,更不是后世所推崇的儒教,而是据传由周文王所做的《周易》。  

     汉朝分西东两汉,中间有王莽的新政。西汉从公元前二0六年至公元八年,共存在了二百一十四年。王莽这个人很有意思的,有的人把他称为中国第一个具有民权思想的人。但他本身是个很复杂的人。王莽新政失败,东汉开始建立。自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年,共一百九十六年。西汉最影响中华民族的决策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秦朝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政权管理这些硬件之后,汉朝的这一决策无疑是要统一中国人思想这一软件。而西汉另外一个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的东西便是《史记》的诞生,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出现下层人民的身影。在这里要特别提出来的就是在汉武帝刘彻当政之时,连年征战,国内矛盾尖锐,所以急需要一种新型的思想文化出来维持一个国家人民信仰,当时的汉王朝,信奉的是‘黄老之术’实际上是一种道教的学说。而儒家学说,虽然有孔子这位圣贤,但在孔子生前,并没有形成一种学说,而是在孔子的弟子以及其他一些儒学大师的传承下,直到西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儒学才真正成为官方认可的一种思想统治工具,这其中跨越了多少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董仲舒(前179~前104),这其中经历了近四百年的传承,儒家文化才真正被统治者所接受,汉武帝在寻找一种能替代‘黄老之术’的学说的时候,并没有倒退回去利用巫神文化作为他统治的手段,而是选择了经过近四百年洗礼,已经成熟起来的儒家文化,汉武帝的眼光很明显是在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在这个时候,儒家文化明显比传承了数千年的道家文化更符合统治者的心愿。不过也由此开启了统治阶级推行儒家文化控制思想,而民间却依然以道家文化为依归的现象。西汉建立儒家文化统治人民思想的手段之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很显然不是的。西汉可以说是亡于王莽之手,然后开启了东汉王朝的时代,但是东汉王朝存在的时间不足二百年,然后就是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各自都是投奔了无数的主子之后,才定了位。说得好听一点叫做‘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春秋诸候各国,都有一个周王室的共主。三国时期似乎也可以理解,那就是还有一个汉献帝作为所谓的共主,但是尽管如此却已经能看出儒家文化产生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孔子把这种背叛行为美化成‘良’‘贤’,意思就是说我不能施展才能,并不是因为我攀龙附凤,而是因为你这个主子昏庸无能造成的,把自己背叛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魏、蜀、吴三国鼎立,称为三国时代,从公元二二○年到二八○年,共六十一年。晋朝也分为西普、东晋两个阶段。西普从二六五年到三一六年,共五十二年。东晋从三一七年到四二○年,共一百零四年。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时期,历史上叫南北朝时代,全长一百七十年。这三个朝代加在一起总共是三百八十七年。这几个朝代真的是乱世,但乱世自有芳华,尤其是魏晋风骨历来为儒家文人所传诵,但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来看,魏晋时期,尤其是晋朝时期,文人风骨伴随着的是对政权的反抗,所以反抗晋朝的嵇康被称颂千古。  

 

儒家文化,造就的真的是能令统治者放心的忠义之民吗?  

    隋朝很显然也是一个过渡性的朝代,隋朝从五三九年统一中国起到六一八年止,全长三十年。这个朝代科举的兴起,为下层人民改变命运提供了可靠的通道。然后要说到的便是唐朝了,唐朝从六一八年起到九0七年灭亡,总共存在了二百九十年。是我国真正意义上胡汉混血一统中原的朝代。唐朝被称为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代,但是,唐朝信奉的是道教,而不是儒学。  

     唐朝之后又出现了内乱局面,这个时期叫做五代十国时期,从九○七年到九七九年,共七十三年。三国之后又出现五代十国,已经表明儒家文化在国家动荡不安中没有将中国凝聚在一起的能力。

     儒家文化开始走向高峰是在宋王朝。但就是这个宋王朝,却是中国历代王朝当中版图最小,投降派最多,一边是上层官僚风花雪月,一边是下层人民屡屡出征抵抗外侵,宋朝分北南宋,从九六0年立国到一二七九年彻底灭亡,经历了比前朝更长的立国时间达到三百二十一年。但是有宋一朝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走上文臣治国,文臣节制武将的道路,整个时代都在一种与辽,金,西夏,蒙古等国作战,求和,赔款,割地当中渡过。中国人曾经说知识分子是中国人的脊梁。只是在有宋一朝除了少数几个知识分子脊梁骨比较硬和挺之外,大多数时刻看到的都是‘儒以文乱国’的残酷现实。有人说宋朝的经济很繁华啊,要不那有钱赔款啊。可是宋朝经济繁荣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常年要应付他国入侵的国家,下层人民的生活能有什么保障?保障的不过都是上层统治者而已。而在这当中,儒家文化开始异化成一种‘犬儒’文化。  

    元朝就更加不用说了,蒙古人有自己的文化,很显然不适合用来统治中原百姓,因此很快被推翻,但推翻元朝的,却是个从来没受过儒家文化熏陶的朱元璋。  

    后世之文人说起朱明王朝,都说他是最专制的一个控制文人思想的王朝,可是这样一个王朝却是推崇以八股文取士。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朱大人可是儒学大家啊。按理说儒家文化至此已经是得到登峰造极的地位了。但是在儒家文化之下,却依然有别的文化思想被创造出来。王阳明的‘心学’, 李贽的‘童心说’都带着异彩光华。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明朝数次中兴之臣,皆是受‘心学’影响,而不是儒学影响,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徐阶和张居正了。但是这两个人的中兴都只是短暂的。很快就被传统儒家势力所淹没。明朝的民歌更是独具一格,明代卓人月曾说:“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但民歌的内容,与儒家文化却是极端格格不入的,所以直至今日,也很少见到研究明朝民歌的著作面世。即使是在网络已很发达的现在,能看到诗歌网站一大堆,却就是很难看到关于明朝民歌的网站。其实朱明时代,儒家文化已经走向异化,走向了他的反面,从而也走向了末落。却依然把持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话语权。儒家文化走向反面的极端表现,就是明朝末年大地主,大官僚阶级囤积土地,财富,半点不顾朱明皇权的死活。在他们的眼中,满清入关没什么行不行的,就算当时不是满清入关,而是荷兰人入主中原,对于这些大地主,大官僚来说也没有什么异意。在这些人眼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不会动摇。晚明的这些人,和当今的一些中国金融卖办的心思可谓异曲同工,也难怪现在的有一股逆流拼命丑化明朝,其实是害怕揭穿他们自己卖国的丑陋行径吧。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自己扶持的文化教育出来的人,反过来根本不愿意效忠这个皇朝。朱明王朝,确实不是亡于满清之手,而是亡于受尽儒家文化熏陶的士大夫之手。  

正应了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读‘圣贤’之书,多好听的字眼。读书人,负良人负家国,如此没落腐朽的文化,终于在一百年前,在‘五四’文化运动当中被抛弃!

    但是在抛弃了儒家文化之后,我们国家并没有能够建立新的文化作为替代,所以当时文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西方,以为西方文化可以重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当时的民国文化人,虽然在政治上分左右,但其实他们的思想文化都是来源于西方,即使是左派文学,也都是接受了德国马克思和苏联的影响。众多文人当中最激烈希望以文化改造国人之魂的人当推鲁迅先生莫属,所以在当时,鲁迅先生受到的围攻也是最为激烈。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影响逐步扩大,左派文化也逐步完善,并渐渐有了专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文学的风格和理念。这种风格和理念在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的文艺大会上,由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式形成。(这篇文章建议中国共产党政治局的人都好好读一读,因为这其实是一篇最好的指导你们如何统治这个国家的讲话)。  

    好了,现在回到公元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这个时候,当我在 8月8日 看到奥运会的开幕式时,我对这个开幕式的评价就是好看,光影效果搞得很好,李宁的‘夸父追日’也让人真的振奋,但说实话,我对中共领导层意图支持儒家文化来达到强化自己权威的现象,怎么说呢,说句很不中听的话叫做: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本来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完全属于自己创立的思想文化,这种无产阶级的文化当中的最核心部分‘跟党走,听党的话’简直比任何传统的中国文化都更直接更赤裸的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权威。只要中国共产党能按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无产阶级的文化发扬光大,就根本没有中国共产党所担心的那种‘权力可能会被弱化’的事情发生。  

    其实不以政治论的话,单以文化论,纵观上下五千年,左右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一个管理国家的政党创造过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一种既不同于西方,也不跟随中国古老的传统儒家文化,独创出第三种文化。真的,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有这样的光辉历史,这是真正的独一无二的荣耀啊。中国共产党却不愿意再传承下去,宁愿去找一个早就不能挽救国家、也不能挽救民族、更加不能挽救个人思想的腐朽文化来替代。不是自掘坟墓又是什么?  

     有的人说无产阶级文化已经失败?儒家文化的传承用了多少年才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用了将尽四百年的时光。世界无产阶级文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文化真正奠基有多久?从一九四二年算起吧,到上个世纪一九八零年之前都可以算是发展阶段,也不过是区区的三十八年而已。八零年之后至今一直处于打压阶段,甚至有亡于创立它的中国共产党后人之手的危险。  

鲁迅先生当年为什么激烈反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他问:既然说中国文化是优秀的,可是却为什么无法改变中国千百年来征战不断,朝代更迭不断的悲剧?  

    中国共产党的正统文化应该是无产阶级文化,官方大力提倡的也应该是无产阶级的文化。至于儒家文化,就让它和其他的道家,佛教,墨家,法家,西方文化等等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让有心人自去研究传承好了。  

     还有很多人觉得无产阶级文化反映的内容比较单一,这纯粹是误解了,在无产阶级文化初起的阶段,世界各国都处在一种斗争的阶段,当然是以反映革命斗争的文学见长,在和平时代,在建设时代,就以反映和平,建设内容为主,以反映人民喜闻乐见的事件为主啊。社会在前进,文化也自然会跟着前进,社会多种多样,文化也会多种多样,但基本原则不变就对了。说什么无产阶级文化内容单一的人,是本身就缺乏改变的人。

          (一家之言,孤妄听之吧) 

以下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网络地址: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8090/8094/20020513/727345.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