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大学生擦皮鞋算入就业率
别把大学生擦皮鞋算入就业率
作者:李逵
有关大学生热聘搓脚工的消息在今天也许算是一大新闻热点了,这类新闻其实已经很老套了,几年前我们就耳闻了北大才子街头卖肉、工程师修鞋、研究生收垃圾……为什么这类新闻总是那么热呢?原因不过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这类新闻有人愿意看。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新闻讲究导向,政府不是成天在说吗---大学生要改变择业观念,不要眼高手低,等等。
我们理解政府的难处:几年来扩招使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然后研究生又扩招,社会难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学生毕业人数----虽然教育部长一直不承认扩招与就业难的因果关系。然而,把大学生擦皮鞋、卖肉、当搓脚工……都纳入就业率,我看这就太有些“泛就业率”。而且,这样的调子经媒体这大众传播机构一唱,那就好象大学生不仅擦皮鞋、当搓脚工都是很好的工作,而且学物理的去扫马路、学医的去当保姆、学中文的去做三陪,似乎都是很对口的了。呜呼!如果我们国家培养的大学生都按媒体引导的去就业,也许真的国就不国了。
鼓吹大学生擦皮鞋,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是的,美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还去开出租车。但你有没有注意到,美国有很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开出租车的跟在政府部门开小车的可是天壤之别,再说,美国人花在教育上的成本能跟中国人比吗?在中国,送一个子弟上完大学要花到二十万,这对于中国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有的为此付债累累。试想,就这样送出来的大学生毕业了却在街头擦皮鞋,用经济成本理论算算,要擦几辈子才能擦回那二十来万?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既然读了大学还得擦皮鞋,那干吗还要东挪西借含辛茹苦的送孩子上大学呢?!既然国家不能人尽其才,那干吗还要盖大楼、搞扩招呢?如果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的不说都是,就是一小部分是擦鞋工、搓脚工、倒垃圾的,那到底是我们教育的失败还是成功,是我们教育的荣耀还是耻辱呢?
有个教授说,解决大学生、研究生就业压力根本的途径是要让现在那些占着位置不做事的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人员下岗。此话有一定道理。谁不知道现在的机关、单位,人事臃肿,某地一个小小的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达到了二十多个。看来,并不是我们国家的大学生过剩了,而是“着床”的渠道没有疏通。
毕业临近,大学生们在餐厅里开始举杯相别了,他们泪撒衣襟,也许他们不是伤离别,更多的是怀有一种前路茫茫的伤感。我们的政府应该从开辟就业渠道上为学子们多想办法,我们的媒体呀,请丢开你没有良心的论调,总之,别把擦皮鞋算入大学生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