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水火:偶像与粉丝

火烧 2008-07-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分析偶像如何通过才华或贡献获得粉丝,同时批评虚假包装的偶像现象,强调真实价值的重要性。

水火:偶像与粉丝

   

  

“Fans”、“发烧友”、“粉丝”,三十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硬是将一种淀粉类食物名称,转化为有特定情感倾向的一类人的商标,实在是中国文化伟大进步的铁证。

人立身社会,想干成点事情,或者想活得滋润点,不找点“粉丝”,还真不成。

说实在话,水火我做梦都想有自己庞大的“粉丝”队伍。想想吧,如果有了这支队伍,想财了,搞个讲座或者搭个台子吼两嗓子,粉丝们能不将钞票大把往我口袋里塞?想色了,只须朝队伍中娇媚的女士勾勾小拇指,她们能不花枝招展地向我飞扑过来?平凡的日子过腻味了,想搞个“站长”“斑竹”的干干了,只要稍加暗示,“粉丝”们能不立马“灌水”、“拍砖”,对网站“逼宫”?即使什么也不想,自己写一点小文章,“粉丝”立即“伟大”啊、“睿智”啊在后面捧场一番,自己看着心里也舒坦啊,不是吗?

但是要有“粉丝”,自己非先成为偶像不可;而要成为偶像,自己必须先拿出点东西,做点事情,使社会大众受益,然后自己才能偶像起来。  

范冰冰、刘德华长得好,给了大众视觉享受,优化了大众的择偶标准,当然成偶像,自然有“粉丝”;

宋祖英、郁钧剑唱得好,给了大众听觉享受,陶冶了大众的审美情操,当然成偶像,自然有“粉丝”;

宋朝的柳永,写得一手绝妙好词,给了大众艺术的享受,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看看人家这偶像之功,粉丝之铁!

蜀汉的孔明,匡扶汉室,鞠躬尽瘁,给了大众智慧的指引、正义的方向,历朝祭祀不荒、香火缭绕,简直千年偶像、代代粉丝。

再说点外国的。

莎士比亚给英国人留下辉煌的文学、无上的光荣,至今英国人对其推崇倍至;

华盛顿给美国人带来主权的独立、人民的尊严,所有美国人对其顶礼膜拜;

普京给俄罗斯人带来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富裕,70%的俄罗斯人都成了他“粉丝”。

所以要有一个行业的“粉丝”,必先有过人的一术造福这一行;要有一家的“粉丝”,必先使一家和睦兴旺;要有一地的“粉丝”,必先使一地大众幸福安康;要有一国的“粉丝”,必先使一国的大众富裕快乐。  

难度实在太高,水火有自知之明,就不再做这偶像的梦了。

然而并非天下所有的人都象水火这般不思进取,有人就利用“包装术”,非偶像不可,让天下人不“粉丝”不行。

譬如当年的魏忠贤大人,明明败坏纲纪,使天下民不聊生,但“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和全国绝大多数奴颜婢膝的官员,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对其进行“包装”,“公忠体国”啊,“念切恤民”啊,简直是周公再世、诸葛重生。为了天下“粉丝”化,更在举国遍立生祠,命天下苍生焚香奉祀,非崇拜不可。只可惜七载而终,原形毕露,后世人至今唾骂不已;  

而当代的“芙蓉姐姐”,更是人工偶像、强迫“粉丝”的典型。本来自己艺不出众、色不迷人,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做一个本分的芸芸众生,并不可耻。但是她偏偏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会而搔首弄姿,一会儿露光走影,活生生搅得天下人恶心呕吐。所以她虽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都偶像不起来,“粉丝”更是无影无踪。除了为天下人树立一个讥讽耻笑的靶子,号召出漫山遍野的“拍砖军”来,其余真的一无所获!  

那么魏大人和“芙蓉姐姐”是否一个“粉丝”也没有呢?也不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粉丝”的结构说开来。  

古往今来粉丝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价值认同、信仰尊崇型。这类“粉丝”最铁杆,力量也最宏大。譬如当年共产党人崇拜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些共产党员“粉丝”来讲,是一种共同价值:“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更是一种共同信仰:“共产主义”。这种“粉丝”对偶像最真诚,最持久,力量也最宏大。拥有这样的“粉丝”,天下就没有偶像克服不了的困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这类铁杆“粉丝”才干得出来的事情。所以江姐喊一声“毛主席万岁”,含笑赴死;王成喊一声“毛主席万岁”,欣然捐躯;  

2、情感偏爱型。爱他,不需要理由;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偶像在这类粉丝心目中,有“精神爱人”“至亲模特”“理想楷模”等作用,譬如刘德华的那个女“粉丝”;  

3、傻瓜从众型。这类粉丝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好,社会时髦崇拜什么,自己也跟着崇拜一番,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4、职业型。提笔就要歌颂,张口必须赞美,有一类人干的就是“粉丝”活,吃的就是“粉丝”饭;  

5、被逼无奈型。上司面前你不“粉丝”,饭碗难保;权霸面前,你不“粉丝”,条子难批;更严重的是,秦桧面前你不“粉丝”,脑袋搬家!  

6、上当受骗型。譬如“清纯玉女”杨玉莹、“军中百灵”董文华,曾使多少人如痴如醉啊,但是赖家兄弟事发,“粉丝”们立即烟消云散;而当年鄂豫皖根据地有多少张国焘主席的“粉丝”啊,后来他在蒋介石面前一句“兄弟在外糊涂多年”,才使“粉丝”们恍然大悟:上当了;  

7、生意买卖型。“粉丝”不白“粉丝”,崇拜不白崇拜,“粉丝”了、崇拜了,偶像赏赐大大的。譬如那些崇拜魏忠贤大人的官员,写文章也好,建生祠也好,写了建了,不是官位、就是钱财,等价交换,概不赊欠。  

光“粉丝”的类型就有这么多种,所以谁也不能保证魏大人和“芙蓉姐姐”没有一个“粉丝”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粉丝”是一个社会规模型的现象,要有相当的数量的人,集群崇拜,偶像才能矗立起来。少数几个人酒席上酬酢一番、房间里肉麻几句,严格意义上讲,偶像也不是偶像,“粉丝”也不是“粉丝”。  

至少“职业型”“被逼无奈型”“生意买卖型”的“粉丝”,不是合格的“粉丝”。他们最多给偶像提供幻觉陶醉,绝不可能给偶像提供实力的支撑、生命的捍卫,一旦风吹草动,一定树倒猢狲散,甚至他们掉头率先将偶像当“殴像”,变“粉丝”为“愤士”,也并不鲜见。  

所以想给天下和水火一样有“偶像实现症”和“粉丝渴求症”的朋友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世上没有与生俱来的偶像,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粉丝”。  

无益天下人、祸害天下人,谁能恒久撑偶像?  

谋利天下人、造福天下人,天下谁人不“粉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