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经济动荡下当务之急应着力改善民生

火烧 2008-01-22 00:00:00 时代观察 1034
文章指出在全球经济动荡背景下,改善民生成为当务之急。面对通货膨胀与外部经济影响,需调整结构并稳定发展,同时强调民生问题应优先解决,避免经济危机扩大。

经济动荡下当务之急应着力改善民生


侯书议


有人疑问:是否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致使全球性衰退?中国会否因外部经济不景气而出现经济震荡?国内通货膨胀在2008年是加剧或是减缓?这些一连串的疑问,人们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我却听到一些否认外部经济与中国经济紧密关联的声音,认为不可能美国次贷危机将致使全球性经济下滑或大萧条,事实不然,自上周欧美诸国股市下跌之后,1月21日,日本股市暴跌535点,创出05年10月来收盘新低;韩国股市收低2.95%,创两个月最大单日跌福;印度股市亦遭洗仓,大跌逾1000点,澳洲股市连挫11日回到一年前……可以说亚太股市全线暴跌。中国资本市场也受到危及,沪深股市1月21日双双大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报收于4914.44点和17210.93点,跌幅达5.14%和5.08%。


从全球性经济衰退而言,中国经济愈现不好的兆头。加上当前国内的通货膨胀、以及通过巨额的贸易顺差凸现出来的依赖外部经济带动的经济发展,就更加不会牢靠。如果说,中国也可能随着这次全球性的经济放缓,产生经济低迷的概率是很大的。这个时候,调整经济结构、抑制通货膨胀、并稳定经济发展是面临着空前大的困难和挑战的。而经济自身存在的周期性萧条很难短时间之内改变,至少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还没有一个前例。真要改变起来,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譬如动用宏观调控政策,从外部经济依赖转向内部经济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激励经济发展,如果太过于自信也不可取,毕竟经济的事情有太多琢磨不透的事情发生。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所处环境也巨额贸易顺差,当时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也是想转向扩大内需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又迫于外部压力日元不得不升值下,导致很多企业生存处于危机边缘或破产,日本泡沫在这样的背景下破裂了,从股市传导致房地产业。而我国高额贸易顺差,不但使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而且十几年的房地产业“支柱经济”定位给中国经济整体产值注入了多少水分?从此角度而论,中国实际情形类似于日本危机的前兆。


既然全球性经济放缓或萧条是一种趋势,如何避开中长期的长线宏观调控发生的效用,避免经济危机最大化、实现经济软着陆则是必然选择。这就意味着,政府的调控指向,不能单单的是常规性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调整,在通货膨胀、民生困顿可能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对于已经陷入物价暴涨的民生来说,无异于画饼充饥。打个简单的比方说,天灾过后,民众失去住所、没有食物和药品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怎么办?肯定不是说,政府答应给你们重建家园、将来给你们提供可靠有保障的工作收入,而是要先给他们解决眼前温饱问题、疾病问题以及搭建个临时帐篷。今天看来,政府还没有承认全面通胀,只是结构性上涨。但是,很多人生活拮据、企业生存发展艰难是现实、是实际中存在的,这个时候政府不采取果断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启动应急性措施避免经济出现大萧条和民生破败的最好途径就是采取及时性的补给、补贴措施。


这里有两方面,一个是经济方面,一个是民生方面。经济方面,在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双重影响到企业生存的时候,务必采取降税和减免税应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企业在面临投资成本上涨的时期,降税或减税可以降低企业生存负担,这样一来,可能给予中国企业更多的缓冲机会,以免因货币紧缩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迅速脱水、失去活力。而当前一刀切的货币紧缩政策,特别对于民营、中小企业不利。这些企业或面临发展困境或破产时,最终的结果就是强加到大批工人头上,他们或收入远远低于物价上涨速度,或企业破产大批工人面临失业的危险。


民生方面,在应付经济动荡时期的生活支出是最脆弱的,而且当前中国的财富分配正急剧从大多数贫困阶层流向到少数富裕阶层,财富的转移出现严重扭曲现象。并不像经济公正、共同富裕那样的美好。在医疗、教育、养老及住房等问题不可预知的当前,使民生长远规划中处于被动地位,微薄的收入难以应付高位运行的物价,并非是支出更多的钱去应付日常生活开支,相对而言,公众手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花。何况在预期性前景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会缩紧开支,所以那些表面看似占小便宜抢购降价食用油而发生踩踏并非安全隐患的必然,恰是民不聊生的“前瞻性”。美次贷危机之后,布什政府采取支援借款人等办法,遏制住房强制抵押的进一步增加。我国古代帝王也有在民生遇到困难或发生自然灾害之时,减免税收、发放赈灾款等,救济民生。今天中国经济虽然没有到那般天地、民众还没有大面积饿殍遍野,但是合理前提下,政府补贴或及时解决现实存在的民生潜在的如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后顾之忧,应是当务之急。各国经验以及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对于民生的大幅度投入是最佳的办法。这也是为让中长期的宏观调控发生效应做好预前铺垫和准备。


鉴于中国目前基本处于经济上的内忧外患时期,通过开篇的资本市场情况,大抵上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资本市场不稳,经济就不稳,经济不稳民生就不稳,反过来说,民生艰难,经济就无法发展,社会就动荡不安。这一个高度关联的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