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垄断与过剩并存”格局已断绝百姓前途!

火烧 2007-12-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垄断与过剩并存的经济格局导致百姓前途受阻,质疑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逻辑,强调社会不公与贫富分化问题,呼吁关注弱势群体命运。

 

垄断与过剩并存”格局已断绝百姓前途!

——唯物主义思维方法下的中国百姓前途

一、立论背景

有三件事情让我觉得有必要启动本文标题指向的相关思考。一是最近我的一位已过“而立之年”的朋友,在试图理解我的“人文强国”和“新政强国”意图过程中,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对我说“我的逻辑就是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其他一切作为都是莫须有的”;二是早些时候在强国论坛上看到了一篇题为《下岗职工是如何越来越穷的》的贴文,这让我不得不再求证勤奋与收获的关系;三是我最近看到“你穷是因为你懒,是因为你在改革开放期间不好好奋斗”之类的怪谈眼下并非奇闻,从而觉得有必要还当下数以亿计的穷人们一个公道。

至于为什么会“因此而想要进行一些思考”,则是因为包括我的那位朋友、我及相当大一部分涉足特区商业社会近十年的朋友,尽管这些年来都可谓十分努力,生活与“美好”的距离十分遥远不说,反而越努力越往前愈感郁闷,从而让我因已经没有理由而不得不去质疑——朋友依然准备坚持的“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一信念的成熟度和健康性。

此外,由于当前绝大部分人士均麻木于“剥削、压迫、欺诈、侵略、流毒、抢劫、侮辱甚至草菅人命等社会恶象横行无阻”这一时态,均有意或无意地在借“发展才是硬道理”来掩盖“和谐才是大道理”这一“欠和谐”国情真实,我着实很担心:越来越穷的以下岗工人、流窜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将来肯定还会过的越来越凄惨。其中的道理应该是很简单的,问题不去加以解决会自然消失吗?我以为,个中的答案肯定是“忽略问题去求‘发展’,只会让问题更严重”。 换句话说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格局已经成实,名为“市场经济”实为“丛林规则”的社会秩序原理已经成实,这就导致“高端产业垄断”和“低端产业过剩”交织的经济环境特性还会愈发突出,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主观地以为“机会是公平的,勤劳便可致富”,其结果不是让穷人往“因日趋过剩而危机重重”的火坑里跳么?

然而,尽管我主观上已经开始质疑“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一逻辑,我还是决定了“小心翼翼”地去求证其结果的,因为其结果的客观性无论是对于我,还是我的那位好友,还是在相当一部分“正在越来越穷”的弱势群体成员来说都太“至关重要”了。

二、要素分析

我一直认为经济学是门要素学,关于“我们的双手到底是否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一论题,在确认当下“高端垄断”和“低端过剩”这一中国经济格局真实的前提下,我依然准备采用“要素解析”方法展开。

将“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各项必备要素进行分解,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以为是因直观而显然的:一是我们足够努力,从而具备“创造出的劳动成果足够多”之理论上的可能;二是我们拥有足够先进的生产条件,从而具备“创造出的劳动成果足够多”的实际上的可能;三是我们拥有足够丰富的生产资料,从而确保“创造出的劳动成果足够多”得以成为事实;四是我们创造的东西获得的交易机会足够多,从而借等价交换获得的产品价值足够多;五是我们由市场获得的“足够多财富”分配到自己份上的“份额”足够大;六是我们获得了“足够多属于自己的财富”后面临的威胁相当的少,从而使我们能愉快最起码安全地享受“支配那足够多属于自己的财富”代表的“美好生活。

下面,我们再来逐一分析各要素的现实性,也就是说看看我们当前生存和发展所依附的环境特质是否能满足上述各项必备要素,又或者是说“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于当今社会究竟是不是一种不切实际地“梦想”。

第一,由工人和农民群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以及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背景出发,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努力只可能建立在“被雇佣”、“小本创业”和“小资本规模联合体”三种方式上。如果我们选择“被雇佣”这一“努力形式”,那么我们会面临与“雇方”之间的利益冲突、能力冲突、道德冲突和信念冲突四组矛盾。“雇方”则自然是比我们要拥有更多话语权、资源支配权的“强势者”,依据“弱势不反抗强势肯定日趋被动,强势不欺压弱势肯定趋向平均”这一近乎常理化的“优胜劣汰”矛盾发展规则和市场原理,我们或许可以做到“较努力”,但“足够努力”是无现实可能的;如果我们选择“小本创业”,主观上“足够努力”自然不成问题,但是由于既要独立面对比我们“强势得多”的既得利益阶层,又要面对与我们矛盾重重的“被雇佣人员”,我们积弱的竞争力是肯定会让自己成为“夹心饼干”一样无奈的,我们的“足够努力”自然也就因“无以立足”而是空话了;如果我们选择的“小资本规模联合体”,其性质依旧与“小本创业”没什么不同,其处境构成也同样,只是面临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在小范围内分担了,我们的“足够努力”可能性也因此多了些而已——但肯定还是不充分的。

第二,关于我们“足够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必须依附的生产条件项,其发展原理和现实规则都是这样的:如果我们选择“被雇佣”,生产条件建设与改善的主动权是属于“雇方”的,我们只能逆来顺受了;如果我们选择“小本创业”,我们拥有建设及改进生产条件的主动权,但能力却是肯定极为受限的;选择“小资本联合体”与“小本创业”同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生产资料的丰富性,与生产条件的现实性同样,故不赘述。

第四,关于“足够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必须依附的“交易机会满足力”要素项,其发展原理和现实规则基本可以作如是描述。众所周知,交易机会的现实性就是“进入市场”,那市场是什么呢?如是一般销售,其则是一个个批发市场、商场、连锁店、零售店、超市等销售中介或终端销售机构。怎么样才能进入呢?做过销售的人是知道的,需要进场费、促销费、店庆费、广告费等若干个项目费用;如是直销,市场则是若干个“销售人员”,进入市场则需要广告费、人员工资、产品议价调节费用等若干费用。倘若我们选择的是“被雇佣”,表面上看“交易机会的满足性”似因不由我们做主而与我们无关,但事实上“雇方”进入市场能力积弱,我们的交易能力也是会被限制的。选择“小本创业”或“小资本联合体创业”,则我们的资金局限决定了我们的交易机会满足性肯定会令我们时常处于被动。

第五,也就是财富的分配公平性。如果我们是“被雇佣”,那靠“剩余价值”生存和发展的“雇方逻辑”,以及我们在话语权和资源支配权的被动地位,是注定了我们“肯定是要被剥削和压榨的”;如果我们选择的是“小本创业”或“小资本联合体创业”,那由于我们在“边际效益”和“外围合作体效益规则”中都是必然处于劣势的,我们则是肯定要将绝大部分收入分给上游原材料商、身为中游的土地、公路和政策等公共生产资料管理单位(即政府管理部门)和下游销售商的。给它们绝大部分,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然也就少了。至于为什么肯定会这样则是因为——不如此,我们就会因违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丛林规则”而玩不下去。

第六,关于我们的愉悦及安全指数。如果我们获得的很少,那么我们因饥饿、寒冷和没有尊严而肯定无法愉悦和安全;如果我们被相当多一部分人感觉“获得较多”,那么“剩余价值”文化以及“绝大部分人都获得较少”这一现实社会特征——也同样有可能会威胁我们的愉悦和安全。当然,即便如此,以上要素运行原理,还是决定了“被雇佣”、“小本创业”和“小资本规模联合体”这三种价值产生途径,更大的可能仍然是“我们因只能而肯定获得很少”。

三、综论

其实以上分析已经很明白了,于工人阶级和农民群员来讲,如果不去钻营法律漏洞、道德盲区或人性弱点,“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只可能拥有“被雇佣”、“小本创业”和“小资本规模联合体”这三种价值产生途径,或者说“三条出路”。而无论是从哪条出路来看,我们都是因基础差、起点低、话语权和资源支配权积弱而肯定处于被动地位的。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则是因为改革开放这近30年来,“官商勾结、内外勾结、金融资本相狼狈、减低工人和农民福利、既得利益阶层政策性优待,以及借助税收、管理费、剥削与变相剥削、欺诈与变相欺诈、流毒和压迫等形式向工人和农民过度索取”这一“既得利益”和“存量资产”的主要运动逻辑,已经催生了一批通常称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势群员,这个群员分布的领域广泛性可谓已涉足到了包括政府、金融、学术界、教育界、医疗界和商业界在内的方方面面,从而让已经贫富分化、信仰迷失、阶级对立、民生恶性、公共利益恶性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今中国社会环境,不再存在“公平竞争的现实可能性”。至于以上逻辑是否“足够可取和正确”,我则觉得大家不妨去由“个人力量能敌过环境力量吗?”这个问题去求证,只是其答案在我看来是“个人肯定受制于环境”。

当然,面对以上分析和论证,你照旧可以幻想“我能冲破环境束缚”。只是作为一名致力于中国社会甚至全人类发展良性促进,且已在此方面做出过一定努力的民间学者,我出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持续良性发展规律高度负责的立场不能不告诉你:

1、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一个为劳动人民生存与发展良性考量的社会体制,才会使社会在强势阶层的“公平竞争要素压迫”和“竞争规则扭曲”特性逐步消亡的过程中愈显公平,“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一逻辑才会拥有相应根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讲,这个社会叫“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当前某些人无视血汗工厂、有执法权的小煤窖、有执法权的殡仪馆和“地下性工作者已达400万”等国情真实,高喊“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放胆支持和全力服务”,以及要把“医院卖光”的改革坚持到底的的2007中国社会。说白了就是:不改变当下“垄断与过剩并存”的社会格局,广大劳动人民是没有出路的。

2、经济技术证明:但凡奉行“雇佣制”的商业单位,无论大小都肯定会面临利益冲突、能力冲突、道德冲突和信念冲突四组矛盾合成的“发展牵绊”,从而会让“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一愿望永远存在硬伤。所以打击消灭剥削、压迫、欺诈、侵略、流毒、抢劫、侮辱甚至草菅人命等社会恶象,理当是当今社会渴望美好生活人士的至上努力方向,于渴望引领时代的仁人志士而言则自然是“不二时务”——借助“非雇佣制”生产组织方式支撑,以及等同于“为人民服务”的“勤修所责”及“各尽所能”理念牵引的“共产主义经济社区”经济模型强大自己并改造社会,则是其优选良性轨道。

3、由于本文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合证,且立足于国情真实和劳动人民根本及长远利益发展良性,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断然是主要特性。所以,如果你对以上理论看不明白,又或者是存有本质或方向上的歧义,很可能是因为你缺乏足够的制度知识、历史知识和健康取向。从而预示着你现在就该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学习了。

4、本文为学术作品,旨在求解利于“百姓根本及长远利益持续良性发展”得以实现或达成的真理,故其实证、逻辑和规律运用力较强,受众情感反应顾及得较少。所以,如果本文实际或隐含主张挫伤或刺痛了你,请理解并原谅我的无心。

经济及人文分析员

“英雄在线”(www.cnhelper.com)总主持:彭忠义

2007年12月16日

友情及责任联络:

13651084355(北京手机)

[email protected](email) 

22761792(QQ)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