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没有判决书,倘在文革又何如
死刑没有判决书,倘在文革又何如
柳鲲鹏
2007-11-6
关键字:聂树斌 判决书 文革
简介:一个人被执行了死刑,结果十几年后判决书才神秘出现。如果这事发生在文革,那还得了?但现在发生了这样的案子,后世的评论又会是怎样的呢?
据向来以关注民生著称于世的《南方周末》报道:“1995年聂树斌历经石家庄中院一审判处死刑、河北省高院维持原判并复核,直至聂树斌被枪决,聂树斌的家人从未收到过一审及二审判决书。”但是神奇的是,今年聂母先后收到两份没有寄件人信息的特快专递,分别是一审判决书和终审判决书。但人早就被死刑了,结果十几年后才以雍容华贵莫名其妙的方式收到判决书,这一个没有天理的荒唐,就发生在号称拨乱反正的光天化日之下。看完了这个消息,吾一时也气愤万分。尽管任何时代都会出现错案,但这种行为显然不是疏忽或者个别人那么简单,因此强烈要求中央能够直接干预解决,对相关负责人坚决处理,还个人、社会、国家一个公道和正义!
吾思绪万千,忍不住想起被主流精英们拼命贬低和攻击的文革。主流精英们一方面鼓吹文革造成了多少冤假错案,另一方面却又渲染人民批斗官员是多么恐怖的“迫害”,实际上自相矛盾的。世界上没有听说当人民可以对官员随便批斗时,这个国家还会出错案之类的问题。文革时期,除了开始一段时期乱了一下(其实就是武斗造成的伤亡,比起来现在的矿难,也是小巫见大巫),其他时间都是社会安定,几乎没有犯罪。比如象这种人都死了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有人会问起当年张志新的案子难道不是事实吗?其实这个案子,完全是符合程序正义的。当年死刑权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的,张的案子就是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的。而且按照当时的法律和标准,张并没有被冤枉。就是到了今天,这个案子也找不到程序上的任何问题。那么为什么这个案子的影响这么大?其实是经过有意炒作,而且挑选这个案子的原因就是因为张是一个美女,会造成极大的注意和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聂这种案子发生在文革,又会如何?主流精英们又会连篇累牍的不厌其烦的深入“分析原因”,把这个案子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直到一提起文革人们就会联想起这个案子,而且认为文革到处都是这种案子,而且文革几乎每个人都“享受”了这样的案子;就是这样还不肯罢休,他们还会想尽办法,让人们真正的亲身“享受”一下;这还不算,他们一定要更深一步,让人们“享受”闻所未闻的悲惨——至于这样证明了什么,主流精英们是顾不上了。
但令主流精英们尴尬的是,这样的悲惨,偏偏没有发生在他们拼命贬低的时代,而是发生在他们掌握一切的时代——也许这正是他们要达到的目的。只是后世再回头评论这个时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