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讨(续二)

火烧 2007-08-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与发展,分析邓小平与胡锦涛对这一概念的贡献,强调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以及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讨(续二)

  五、邓小平如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邓小平1982年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他在开幕词里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外有一个情节:叶笃初说的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被正式写入十四大党章时,删去了“邓小平同志”这几个字,可以肯定,能够删去这几个字的,只可能是邓小平。

  胡锦涛6. 25讲话也指出“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邓小平和胡锦涛这样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正确的,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但是,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从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算起,已经经历了25个年头;如果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探索算起,已经经历了29个年头。近30年的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泉源,又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试金石”,使这个概念模糊起来,引发出许多错误的东西来。

  “近30年的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泉源,又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试金石”,是完全错误的。

  邓小平和胡锦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一条“自己的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只是“最一般”地谈未来社会的变革,“只涉及未来社会即纯粹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从而只是预示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些观点也不顾及实际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的具有不同特点的过渡形态。因为这些过渡形态必须以无产阶级夺得政权时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为依据,而这些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和阶级斗争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既然各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阶级斗争状况不同,以及由此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所采取政策不同,那么,这些国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就必将会出现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是难于事先作出判断的”。列宁、毛泽东正是根据马克思的指示,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总的方向,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我们讲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的决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俄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者“俄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只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主干上生长出来的枝叶。

  现在,李君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显然和邓小平胡锦涛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回事:邓小平胡锦涛讲的是中国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道路,不是说中国形成了什么“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是认识过程中根据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是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的东西。我们知道,邓小平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很大的试验”,“要摸着石头过河”,直到了1992年,邓小平还是讲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同时也提出“每年领导层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加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现在都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探着走的一条不明确的道路,还需要经验的东西;按邓小平的估计,看本世纪30年代,能不能有个定型的制度、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尚在探索之中,远未定型,怎么能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开宗明义就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是对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践的考察,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表现形式,“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李君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为理论,而且指出它的形成“泉源”,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探索算起的近30年“实践”,没有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完全修改了邓小平提出的、胡锦涛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成为两种根据不同的理论;其要害首先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不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出发、而是起源于改革开放的新“理论”,这样就否定了改革开放前中国所走过的五十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另起炉灶,另外搞一种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日报》发表的许志功的文章《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在这1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历史选择:第一次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带领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实践中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法是正确的,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预示发展的方向”。但是,为什么要坚持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开辟”的,要“从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算起”,而不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后算起?能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不具有中国的特色,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吗?能说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把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寓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算起,割裂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并隐含着对改革开放以前的否定。许志功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概念,其用意在于把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应,从而相区别,和李君如一样,要另辟蹊径,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前所走的道路分道扬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色在于“新”,即由无产阶级来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由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而赋予了民主革命以反帝性质,从而使它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色,是它不同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因为它在中国进行,而在于它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是中国这类的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步,必须走的第一段路程。正是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一段路程,才赋予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鲜明的特色。

  许志功的文章中表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中,大部分是沿袭改革开放前的制度、方针、政策。而不同的地方,按照总设计师是说的,是“很大的试验”,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每年领导层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加紧解决”,怎么可以讲“坚定不移”呢?

难道错了也坚持不改?事实上已经在改。从总的说,社会主义方向肯定要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道路肯定坚定不移。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旦发现方向不是社会主义,道路通不到共产主义,那就要赶快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体的,具体的问题就要具体分析,要照邓小讲的:“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

  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必须正本清源。

  首先,必须坚持邓小平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或者按照胡锦涛的认识:“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前进方向是科学社会主义所“预示发展的方向”。显然,具体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也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现象的各方面的联系”,不可能“坚定不移”;总书的“坚定不移”,只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同时,应当注意叶笃初回说的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被正式写入十四大党章时,删去了“邓小平同志”这几个字,可以肯定,能够删去这几个字的,只可能是邓小平。我认为,其中的道理就是邓小平坚持他是继承毛泽东领导第一代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同意说这条道路是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时开始,不是一件小事,是涉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要改道、中国社会主义是否要变色的根本性大问题。(未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