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以一时挫折论改革

火烧 2007-07-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强调不以一时挫折否定改革,分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与科学发展的必要性。

不以一时挫折论改革
 
 
中国改革已走过近三十年的时间了,伴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当然,不同的人也有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于是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无疑是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关于中国要不要改革的问题比较容易取得共识,但是关于中国怎样改革,以什么方向主导改革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不同的人的思想基础和认识能力有差别,产生不同的看法是极正常的事情。
 
世上没有不运动的事物,如果事物停止了运动,也就意味着事物的死亡。同样,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如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了,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生命活力的丧失。就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吧,以前总是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来解救自身国内的矛盾问题,如一战二战都是帝国主义挑起的,但是随着苏联的成立和强大起来,在苏联为代表的世界社会主义阵线的压力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卫资本主义制度,防御社会革命的爆发,不得不作出重大的让步,开始试行改良政策,如社会福利事业等,以此来缓和国内矛盾,躲避社会革命的爆发。这些改良政策客观上改善了资本主义国内的利益分配情况,在舒缓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增加了民众的消费能力,由此而进一步拉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而反观此时的苏联,在原有的政府指令型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经济活力不足,民众不满情绪淤积上升,继而迷失于西方五光十色的物质表象面前,走上了一条自我彻底否定的不归之路,摧毁了苏联。不过,随着苏联阵营的解体,西方面对的压力减轻,现在又开始有些忘乎所以了,比如提出削减社会福利等主张,这样下去资本主义社会迟早还要出大乱子的。再来看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毛泽东时代,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央都提出新的工作任务,推动人们不断向前奋进。毛泽东时代为中国留下了一个基本完整自主的工业体系,这位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历史基础上要求中国继续改革,开创新的社会主义局面。
 
这场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启动的,虽然毛泽东时代完成了伟大的国家工业化革命,为中国留下了一个基本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建国时经济起点十分低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尽管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建设成就极为惊人,有人曾感慨毛泽东时代的人们是一辈人吃了两辈子的苦,而赶超先发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可能要求毛泽东时代完成所有的任务,后代人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这还需要后代人继续努力,正是因为这一历史原因,中国与西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八十年代国门大开的时候,很多人一时间在西方多姿多彩的经济表象面前眩目了,迷惑了,进而产生了否定毛泽东时代,走西方的道路的念头。但是,虽然产生了走西方道路的念头,但是西方富裕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并不清楚,只看到西方繁荣的市场经济表象,却没有看到繁荣背后强大的工业技术实力,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遗憾地走上了一条去工业化的道路,在吃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工业老本的基础上,中国的市场经济一度繁荣起来,但是随着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中国的工业支撑力开始衰竭,于是开始越来越依赖外资,依赖外国技术,而自身的技术独立自主性逐渐消失,其结果不仅是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动力消失,而且也连带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大量失业,原因就是用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工业基础平台大量消失了。一念之差,中国的改革误入歧途,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中国现在极为困难的局面。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出现这一失误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还有其它一些问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有些人开始抨击改革,甚至产生全盘否定改革的念头,激愤地发出全盘否定改革的观点。显然,这些人把改革理念与改革中具体发生的事情简单地混为一谈了。改革是一定要搞的,关键是怎样改革的问题。就算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的态度去面对,简单地全盘否定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
 
如何正确地对待改革中的问题,这里可以参考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变化,这将有利于人们端正自己的态度,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绪。中国共产党从产生到不断发展壮大,是经过了许多磨难的。在革命斗争中,中共遭到过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和第五次反围剿的重大失利这样的巨大挫折,在这些挫折面前,一些信仰不坚定的分子被吓怕了,脱离了革命队伍,但留下来的却是更精明强干的队伍,是战斗力更强大的战士。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社会的小资产阶级意识非常广泛和严重,其特征就是,在形势发展较好的时候容易右倾,在形势发展不好的时候容易“左”倾,其结果都是给革命事业带来严重的伤害。不过,也正是经过了“左”的和右的经验教训后,以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的正确思想才逐渐为多数人所认可。不过,毛泽东思想虽然逐渐被多数人认可,但是被多数人理解并自觉运用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比如长征后毛泽东提出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后,与国民党再次合作抗日,国内形势出现一定好转,那个原来“左”顷的王明此时忽地就转为右倾了,还有发生了皖南事变,也是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右倾思想作祟的原故;鉴于原来各种错误思想对革命的影响,中共开展了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及教育,以及如何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问题;经过整风运动后,革命队伍更是焕然一新,这还为后来的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准备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可以看到,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而是经历过许多挫折的。不过,虽然遭到了“左”的和右的各种错误影响,但是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基础,人们能够通过科学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而走向新的征途。不仅在革命年代中共遭遇“左”右的干扰破坏,在中国建设年代同样存在过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建国后,有的领导人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反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显然这是右倾表现,但是中国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在大跃进中,同样是这样的领导人却忽然刮起了共产风,这显然就是“左”顷表现了,当大跃进遭遇困难后,同样是这样的领导人又忽然主张单干风,这又是右倾的表现了,等等一些现象吧,有些人就是这样忽左忽右的,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很多干扰和破坏。还好的是,由于大的方向上有毛泽东掌舵,虽然在建设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尤其是国家工业化革命的成功,建立了基本完整自主的工业体系更是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的物质动力。进入改革开放后,在改革过程中同样存在各种斗争,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因为有西方繁荣的经济做参照物,模仿照搬西方的声音占了上风,不过,还好的是,因为有邓小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定海神针的作用,尽管改革中暴露了很多问题,但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还是坚守住了,这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和基本稳定。只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前途就充满希望。中国共产党刚成立的时候,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状态,既没有人民政权也没有公有制,但是最终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只要有党的领导,就一定有机会从绝望走向希望。
 
对于用什么思想,什么方向主导中国改革的问题,一定要首先分析中国的基本阶级状况。只有了解了基本阶级状态,才能解释清楚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原由。鉴于中国社会的实际状态,这里采用毛泽东提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来进行基本阶级的分析。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中国的确存在走两条不同道路的矛盾斗争。对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来说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的斗争,对于资产阶级左翼(主要由知识分子右派组成)来说,就是照搬西方(主要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搞私有制,搞多党竞争,总统大选等;但是对于资产阶级右翼(主要由贪污腐败分子组成)来说,则是照搬蒋介石的套路,搞官僚资本主义,把共产党变质为腐败分子的统治工具。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来说也存在斗争,一类人对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抱有太多幻想,这种严重地搞扩大化的右倾现象,结果是不断摧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柱石,并引发各种严重社会问题;另一类人则主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经济领域利用市场经济和一定的非公经济成分起一定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反对不受限制任意扩大化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还有少数一类人则顽固反对一切市场化,这就有些极左了。这里还有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有不少中小民族资产阶级,他们不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只是希望给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即可;对于中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非公经济的补充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而要注意监管引导,否则难免可能发展为大的冲突。这些基本阶级的情况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着的,改革中的一切现象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阶级凭借其自身实力博弈的结果。对于一切坚持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来说,必须正视这些情况,并采取正确的措施逐步解决各种矛盾。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必须提醒的,就是有些人把一些党政干部的腐败现象与共产党混为一谈,提出在反腐败的同时一并推翻共产党的领导;这种观点是严重错误的。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党政干部出现的问题,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应该逃避,甚至退党的,而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恰当的方式和利用恰当的时机为增进党的先进性教育和执政能力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升整个党的领导力,才能不断开创中国改革事业的新局面。
 
从历史过程来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左”的、右的思想倾向的干扰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因为历史的原因以及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出现各种“左”的或右的偏差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后,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量标准,人们能够及时地总结经验改正错误,而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只要人们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学习毛泽东那样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鲜活的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提出与新的历史阶段相符的理论,不断创新理论发展,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那么中国的改革事业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新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后,随着一系列制度政策的发布实行,中国社会已经出现新的气象,而且也得到了很多群众的拥护。不过,由于社会问题积累的过多,时间也过长,新的指导思想被人们理解并自觉运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各种社会效应还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更明显地呈现出来。在未来的改革中,难免还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都是正常的,对于一场伟大的改革事业来说,指望一点乱子也不出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前中国已形成新的社会局面,一些既得利益者可能通过各种手段阻挠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这种情况是很可能难以完全避免的。不过,只要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符合社会实际和人们需要的话,那么其生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展现出来,并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新的成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