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宗教金融”——伊战催生出一个伊斯兰经济圈

火烧 2007-06-23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宗教金融如何推动伊斯兰经济圈发展,分析伊斯兰金融模式、增长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涵盖国防、教育、互援等多领域投资。
“宗教金融”
文 | 吴仲国
让美国意想不到的是,伊战促动了“伊斯兰金融”并已催生出日渐繁荣的伊斯兰经济圈。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4年。但是,让美国意想不到的是,战争催生出一个伊斯兰经济圈。目前,1971年创立的伊斯兰各国会议机构(OIC),从北非越红海到阿拉伯半岛经中东直达马莱半岛和印尼,已经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覆盖人口已达13亿,其中包括2.2亿印尼人、1.6亿巴基斯坦人、1.4亿孟加拉人,尽管印度没有参加OIC,但印国内13%的人口约1.4亿为伊斯兰教徒。据统计,2006年,OIC区域内的生产总值约5.8万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6%左右,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其贸易顺差已为中国的3倍,约4000亿美元。目前在世界股市上除引人注目的BRIC外,又增加了伊斯兰7雄,即: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埃及和尼日利亚。过去地缘政治学专家把这一弧形地区称为“不安定之弧”,但经过伊拉克战争及伊朗核问题等风波,目前,这个不安定之弧正在变成“繁荣之弧”。 据了解,“伊斯兰经济圈”蓬勃发展,离不开“伊斯兰金融”的迅速崛起。

“宗教金融”日渐膨胀

有一个案例值得研究:迅速发展起来的亚洲航空公司以科威特政府金融机构为中介,由沙特等产油国出资,一下子签订了购买150架空客A320中型客机的合同。据了解,为了顺利筹措巨额资金,亚洲航空采取的交易形式非常独特,即以古兰经教义为训的“伊斯兰金融”模式迅速扩展。古兰经规定,“真主安拉允许商贸,但禁止收取利息”,为避免利息的形式,存款人以分红取得报酬。伊斯兰金融有银行、债券、信托投资、租赁等各种形式。伊斯兰金融家于1979年在巴林设立了首家专业银行。如今“伊斯兰金融”银行已有近300多家,已遍及60多个国家,银行的总资产达3000多亿美元。尽管伊斯兰金融的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还比较小,但每年的增长率却高达15%。马来西亚债券市场2005年发行伊斯兰“斯库克”债券,融资规模433亿马来西亚林吉特,为上年度的2.8倍,2006年也保持了同一水平。2007年1月22日,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召开的伊斯兰金融讨论会的主旨讲演中,伊斯兰金融服务委员会(IFSB)事务局长自信地表示,“(伊斯兰)金融市场的潜在规模,可达4万亿美元”。

未来投向:国防、互援、教育

伊斯兰金融之所以迅速扩大,众多原因之一就是“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正是战乱增强了教徒们的宗教意识,致使利用这种金融的人不断增加。战乱使得石油价格飙升,中东各国在过去3年内赚取的油资超过7000亿美元,其与亚洲的贸易额5年翻了一番,突破了2500亿美元。这些资金很多都被伊斯兰人用到了三个方面:增强国防、援助近邻、投资教育。以沙特为例,其每年的石油收入高达2000亿美元,这笔资金的分配是由“六人委员会”(国王、皇太子、综合情报部长和各界代表3人)决定的。其中国王和皇太子各得15%,数万皇族为20%,其余50%纳入国家预算。经过“9?11”事件、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开发,中东各国均认为,“区域内的紧张局势将长期持续,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国防”,同时“应该增加对全世界同胞的支援”。于是沙特提高了对伊斯兰各国的援助,而且开始了购买导弹、军舰和飞机的谈判。去年科威特也制定了3年计划,大幅度提高了国防费用,以便加强海军装备,增加国防人员的训练费用。目前,既通古兰经教义又懂金融又会讲英语的专业人才全世界只有20余人,为了培养专家,去年3月,马来西亚中央银行设立了伊斯兰金融教育国际中心,通过这一教育的就可成为有学士学位的人才。相当于伊斯兰版国际决算银行的IFSB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目前他们也在着手制定统一的规则。居住在波斯湾各国的富裕阶层具有的资产达1.2万亿美元。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赚取的油资多投资到欧美的不动产或购买奢侈品上,如今则重点用在教育上。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郊外耗资15亿美元建起了“教育城”,吸引了美国5所著名的大学。3月20日,教育城开学,现有学生约800人,六成为卡塔尔人,其余的是阿拉伯其它国家的人,设有医学、化学、计算机、商务管理等学科,到2010年前,卡塔尔还计划在北部再建教育城的第二个校园。上世纪80年代,沙特的教育、人才开发费用占政府年支出的10%左右,而2007年的预算就达25%以上。沙特计划建造进入世界前十位的技术大学,预计2009年开学。科威特资本公司和新加坡医疗服务公司计划合资投入3200万新元,在马来西亚建立医学中心,沙特计划今年派600人、明年派1000人的公费留学生去接受教育。对伊斯兰各国来说,投资教育就能提高本地区的稳定。(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补白:
伊斯兰经济圈

伊斯兰经济圈在伊斯兰金融的促动下迅速崛起。这不能不让全球为之侧目。 除了金融、伊斯兰世界巨大的人力资源潜力以及其源自宗教的文化凝聚力同样值得人们关注。   巨大的人口红利 “限制婴儿出生是违反神意的”,这一教义深深地植根于伊斯兰教徒的头脑中,中东各国妇女一生要生2~6个孩子,此出生率远远超过日本和欧洲。 根据联合国的推算,从2006年到2050年,日中韩等东亚国家和北美的人口将增加30%,欧洲人口将减少10%,而沙特等西亚各国人口增长将翻番,沙特人口将从2500万增至4900万。 目前,世界伊斯兰教徒约为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有人认为,到本世纪中叶可达30亿,那时可占世界人口的1/3。30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资源。经济的发展必然依靠人力。可见,未来,伊斯兰经济的人口红利有多大。 但是,人口的增加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失业问题又促使过激思想流行。伊斯兰人口爆炸式增长,使中东同历史上联系紧密的欧洲之间以及和基督教之间产生着越来越多的摩擦。为此,2007年初在德国首都柏林就围绕兴建穆斯林清真寺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网络的“凝聚力” 一般认为,伊斯兰各国多是限制言论自由的,网络却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这就促进了伊斯兰网络文化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纽带。 2006年,丹麦的一家报纸刊登了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立即引起世界各地的抗议。去年9月罗马教皇在德国说,伊斯兰容忍暴力,结果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众怒。而此事件就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的,最后教皇当局不得不谢罪认错。 网络还起着增强教徒宗教意识的作用。伊拉克什叶派的最高领袖阿里?西斯塔尼也有自己的网页,对教徒说明应遵循的详细生活规范。远在伊朗德黑兰的教徒都感到,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如今就在身边。如今,网络成了他们和同胞相互交流的空间,在那里,教徒们可以加强团结,统一意志、思想,迈向同一个方向。 伊斯兰经济圈以它众多的人口、巨大的资金、共同的信仰再加上网络文化迅速起飞,世界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个课题,即如何对待日益发展壮大的伊斯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