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究竟是什么?
“宽容”究竟是什么?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宽以待人,所以一直就养成了与世无争的习惯,任何事都不跟别人斤斤计较,实在不能谦让忍受的,就抱着惹不起就躲得起,我自认为这就是“宽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正因为我的宽容,第三者“理直气壮”地到我家要我让位;还是因为宽容,我平静地走出了围城;因为我的宽容,单位领导一次又一次地整我,而我一次又一次地宽容,直到忍无可忍。领导还要我“宽以待人”,他讲我们必竟是个500强企业,家丑不可外扬,事情过了就算了。言下之意要我放过这些贪官,不要再追究了。我一头雾水,对腐败分子“宽容”?这“宽容”岂不就成了罪恶的遮羞布了吗?“宽容”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要包容所有的一切,也包括坏人坏事。
中国人是很宽容的民族,你看那为了苟延性命在生活底层的矿工、农民工,忍受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忍受着工头残酷的剥削,这难道不宽容吗?这是愚昧无知对违法行为的宽容。
城市白领,为了保住工作,不敢对领导错误的决定说:“不”,明知给小鞋穿,还笑着讲“正好”这是人在屋脊下不得不低头,无奈的宽容,是对权力蛮横无理的宽容。
明知领导在台上吹牛,台下还有人鼓掌。这是对假话的宽容。
腐败分子层出不穷,开始震惊、气愤,后多了也见怪不怪,甚至觉得不贪才怪,这是对腐败现象的宽容,是政治上麻木不仁的宽容。
贪官“包二奶”,除非“后院起火”或东窗事发,没有人会去指责他,这是对社会怪胎的包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宽容。
如今社会“行贿受贿”己司空见惯了,从道理上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对的,但实际上有的事不送礼就是办不成,于是就成了一种潜规则。也就是说“行贿受贿”己成为许多人的可宽容之事了。
有一种罪叫“包庇罪”就是对恶人的宽容。
在以上众多的“宽容”中,丢掉了正义、真理、自尊、法律和人格,而把罪恶、丑恶、妥协、纵容、包庇都包进了“宽容”这个筐里了。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赞颂“宽容”,圣经上说:“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伸出给别人打,这是圣人的“宽容”,在现实中有这样的圣人吗?别人打你左脸,不还他一把掌己是够宽容了,还会有伸出右脸叫他再打一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讲:“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它的人脚上,这就是宽容。”明明有路可走,非要往花上踩,紫罗兰要会讲话,它能愿意吗?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以这句话来劝和。其实,中国从来都不缺息事宁人,和稀泥的老好人,少的就是把真理坚持到底的人。
最近看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专门写的一本题为《论宽容》的书,此书是作者在为卡尔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成的。描述了卡拉斯事件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使伏尔泰成为“欧洲的良心”。在书中,他多处提到“败类”这二个字,他主张宽容,但他终身都在与这些“败类”作不屈的斗争。他认为宽容是有原则的,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也不是无奈和迫不得己。如用“宽容”这些“败类”来显示自己的大度,这样的论坛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格?
人在顺境时,容易包容,在犯了错时,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够宽容,但更多人不知什么是宽容。尽管对宽容的认识己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但历史依然在延续着不宽容的故事。
我也主张宽容,宽容是一种气度、一种文明、一门做人艺术。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和谐,我们的社会将会更美好。
但是宽容不是对恶人让步、不是无原则妥协、不是牺牲自己的尊严为代价、是平等基础上的深层次的展示。展示人们可为、可谅、不可为。
当今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诚信度降低,除了麻木和冷漠。会有真正的宽容吗?
“宽容”一般都发生在事后,大多是旁观者劝受害者“宽容”,那为什事前就没有人站出来把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呢?让受害者宽容,那为什么就没有人让肇事者住手呢?一般邻里吵嘴,大部份人都劝弱的一方,“算了,别跟他吵了”;很少有人对凶悍那一方喊“住口”。所以在处理大多数事中“宽容”只对是对弱者说,讲白了就是你受欺负是“活该”
所以,宽容也只是一种消极原则,何况现在任意扩大了宽容的范围,使宽容沦为一种漠然接受任何坏事的借口。
写到这里我虽然无法给宽容一个定义,但我更坚定了对腐败分子不能宽容的决心。
朋友们,你说呢?“宽容”究意是什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