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蒋任南:寂寞的田野和村落

火烧 2007-06-08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讲述湘南农村遭遇特大水灾后,重建虽有进展,但农田修复困难,春耕恢复迟缓,农村空巢现象严重,留守老人生活艰难,反映出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

寂寞的田野和村落

蒋任南

  我的老家在地处偏僻的湘南农村里,去年的一场五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给这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每每家乡人来到都市我家做客,谈起当时的情景和惨象还心有余悸。承蒙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一幢幢充满时代气息的砖混结构新房拔地而起,算是有了安居的环境,笼罩在灾民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但是,高兴之余,人们的脸上又添新愁,那就是灾区的生产仍然没有恢复元气,大量的被洪水冲毁的耕地和水利设施仍然没有修复,耕地无法耕种,将对灾民今后的生活造成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

  清明时节,我去老家扫墓。清晨,我从都市搭乘班车一路颠簸虽有些疲倦但仍兴致勃勃,我很想了解,洪灾过后那么些时日了,灾后的生产生话怎么样了?这是我所较为关注的问题。因为,我曾经在宣传部门作过多年的新闻工作者,职业的敏感性促使我不能不随时观察探索一些事情。下了车,我踏进了熟悉的村落,看到了青少年时期玩耍和做过农活的田野。以往,清明时节回老家祭祖扫墓,急匆匆的脚步刚踏进村落的那一刻,耳闻目睹的都是一派好不热闹的景象,大人小孩串门聊天喧闹,熙熙攘攘,好不快乐;田野上,则是大人牵牛犁田的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还有那手扶拖拉机、耕田机那在田野忙活的身影,那“突突突”的机声轰鸣声,不时将远山近峦搅醒。是啊,春耕闹春潮,人笑水欢春潮急,桃红柳绿无处不飞花啊!可是,今年的景象就显得有些大不同了,往日喧嚣热闹的村落恍若隔世一般,显得异常的寂静和空落,年轻人不见了,他们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或者到城里买房居住到城里去了;抬头见面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一些丁不点的小孩子们,他们都是农村空巢里的“留守人”……田野上,显得异常的寂静,没有犁田挥鞭的吆喝声,没有机耕的轰鸣声,也没有在田野劳作的身影;举目眺望,时有搅醒田野寂静上空的,是一群群飞鸟鸣叫着在广袤的田野嬉戏和觅食。

  我信步又来到永乐江畔,这里曾经被洪水冲毁的水泥断桥,还像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孩子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犹如被遗弃而无人问津。我又茫然的举目眺望,那山垅里的稻田还是“涛声依旧”,冲毁的时候什么样,现在也还是什么样,根本没有人理睬。

  我带着一丝丝疑问,问话于几位长辈老人:“今年的田还会种吗?”

  老人们带着忧郁的眼神说:“咋种?偏僻的山垅里的水田让去年的洪水冲出了石头底,上面不拨款,我们农村哪有那样的能力去修复?门前的水稻田水冲沙压根本没法子种,就是那用推土机推出的几十亩稻田也没法子种,因为盛不住水,种田没水没肥怎么能长庄稼?再说,后生们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也干不动啊!”

  老人们还告诉我,过春节和现在这几个月的粮食,都是靠上面时不时的来点救济米维持着,虽然米质不好粗糙点,但是有比没有好,过几个月要是上面不来米,那日子就不知道怎么过了……

  中午时分,我又来到只隔一个山坳的岳母家。这是波水乡十里村的一个较大的村庄,去年“7•15”洪灾时,这里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摧残,昔日美丽的村庄不见了,十几个人被洪水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经过灾后重建,沿公路一线崛起了一幢幢崭新的红砖平顶房,显得异常整洁壮观。昔日冲毁的河道也修复疏竣了。可是,那百孔千疮的稻田还是没有恢复,没有人耕种。我又问他们,那么多水田为什么不耕种?他们无奈地说,水渠不通没水咋种?我依然发现,那一幢幢新房里,也是见不到年轻人,仍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大不丁点的小孩在那里“守巢”,也是显得那样的寂静和无奈……

  我又问其总体原因,人们还是那样的回答:“年轻人不在家,老人哪有能力种田?现在‘谷贱伤农’,谁还愿意作田?前段时间,因救灾物资和资金发放的透明度不够,灾民有意见上告,村干部又觉得有冤屈,撂挑子不干了,所以这些事更加没人管了!”

  笔者两地一探访,心情更加沉重,忧心忡忡之余,不得不引起深深的反思。资兴市去年遭受到五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快一年了,灾后重建固然取得了不少成绩,灾民有了安居,但是如果当地政府和村一级组织不有效地组织灾民去努力发展经济发展和产,怎么乐业呢?现在灾区矛盾突出,问题很多,怎么统筹解决,这将是一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头等大问题。当时,为了解决灾民的安居问题,鼓励灾民投亲靠友,鼓励灾民到城买了房,这可是一个权宜之计,那么长远呢?灾民到城买了房,暂时居住下来了,可长久以后,房子四周无田无土,吃菜喝水花钱购买,就业又无着落,拿什么维持生活呢?将来,城里人满为患,环境恶化,就业紧张,社会秩序怎能安宁?对此,对鼓励灾民和农民进城买房居住生活,笔者始终不敢苟同。现在,农村一个普遍的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一些偏僻的山区村落,虽有大量的耕地和山岭林木存在,但随着年轻人的大量进城迁居,这些村落一段留守老人去世,就会村落消失田地荒芜,这将成为一个并非危言耸听的事实。现在乡村一级政权和组织,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并不是十分热心,为基层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很多都是停留在口头上。乡里机构雍肿,乡干部下乡只是“蜻蜓点水”应付了事,上午坐车下去,中午在村干部家中吃喝一顿就打道回府,一到星期五就急着往城里家中跑,直到星期一才慢慢往乡政府赶。试想,这样的上班制度,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能有多少天沉于农村之中,能解决什么问题?许多农民说,过去公社干部下来都是“三同”,现在的乡干部连照面都很难打一个。有些农民说,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三年都下发了针对“三农”问题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是好的,只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现在农民深有感触地说,前些年退耕还林玩“忽悠”,这里栽几棵树,那里植几根竹,都是验收合格,国家花了钱,承包人领了钱,到头来树竹都存活不了几棵,田地也荒芜了。还有些农民无奈而又充满企盼地说,现在“谷贱伤农”,一斤稻谷才七毛二,弄不好种一亩田还要倒贴钱,如果国家提高收购价到一斤稻谷一元钱,我种田划算,谁还愿意到城里去?是啊,正如有一位朋友私下对笔者说,农民都不想都不愿意种田了,都想往城里跑,将来大家都来吃钢筋水泥过日子!

  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家要坚持守住18亿3000万亩耕地的底线。可是,据国家有关部门透出的消息,全国实际耕地面积远小于此数目,而国家国土资源部正准备用两年的时间详查全国的土地面积。是如此,控制耕地面积萎缩,遏制城市随意侵吞耕地和农村抛荒耕地现象,已是显得犹为重要甚至是刻不容缓!

  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粮心慌。在此,笔者诚望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关农爱农支农,善待农民朋友,反哺农业生产,让农民兄弟既安居又乐业,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明智之举,农民诚盼惠农政策的多项出台和实施。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美景再现吧,让寂寞的田野和村落从此不再寂寞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