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重名忘实”的“改大”活动可以休矣

火烧 2007-06-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批评中专改大专只重名不重实,呼吁重视中专教育质量,提升蓝领待遇,改变社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

“重名忘实”的“改大”活动可以休矣

  最近几年,许多地方的“中专”、“ 中技”一个个都升到“大专”了,原来名气挺大的“卫生学校”、“财经学校”、“交通学校”、“商业学校”等等,一个个都挂牌成了“××职业技术学院”。这种“重名忘实”的“改大”活动只求名气,不讲实质;只求形式,不讲内容,泛滥成灾,遗害无穷。

  “改大”原因何在呢?主要与我们的政策引导和社会风气有关。在政策上,是“大专”领导人和职工,还是“中专”“中技”领导人和职工,待遇大有差异。“大专”收的学费也比“中专”多。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不想自己的学校高攀一级呢?

  而在社会风气上,现在不少单位都倾向于招收学历高的。大专、本科都嫌低,谁还想招收“中专”“中技”的呢?于是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都乐于往“大专”身上靠。

  在这种“改大”活动中,每一个学校的升迁,在表面形式上都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这种评估工作量大,重形式、轻内容,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也扰乱了教职工的正常生活。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讲排场、讲虚荣,钱花了不少,人被弄得筋疲力尽,可是实质内容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我们考虑教育改革,应该从大局出发。这个大局就是社会需要。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现在的蓝领技术工人缺口很大,以致有的本科生大学毕业,再回炉到中专学技术。从当前的社会需要来考虑问题,当务之急是应该如何搞好我们的“中专”“中技”教育,使之适应社会需要,而不是急于在名义上迫不急待地升至“大专”。

  当前“中专”“中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质量问题。而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生源问题。当今初中毕业生分数稍高的都报考高中,剩下的认为自己考不上高中的才去读“中专”“中技”,这就形成了供需的恶性背离。社会急需蓝领技术工人,包括那些“中专”“中技”毕业生,但必须高质量的,而现在“中专”“中技”毕业生由于根本的生源问题,质量达不到要求,于是学校都被自然地“淘汰”到了大专行列中去。当务之急是如何改变观念,提高“中专”“中技”的教育质量。就象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前曾经做到的那样,也可以像当今德国等西方国家所重视的那样,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起,提高蓝领技术工人的待遇,逐步树立和扩充“中专”“中技”毕业生同样有好出路的样板,使学生和学生家长改变观念和风气,使“中专”“中技”学校有好的生源,从而有较高的质量。

  构思此文时,正好看到多年前民主前驱陈独秀的一篇讲演(“向导”六十期)题目就叫“呜呼改大”,现在读来,就仿佛是对我们的呼吁:

  “在主观上,我们固然希望中国有许多大学出现。在客观上(人才与经费),中国此时却没有多办大学的可能,即已有的大学已简陋得不成话。在此情况下,偏偏南北各省学生都做什么改大运动,许多高等师范及专门学校,内中还有几处极简陋连中学程度还不及的专门学校,都纷纷起来要求学校改办大学。

  “青年们!你们这样重名忘实的运动,说你们要求‘改办’大学,不如说你们要求‘改称’大学!

  “青年们!你们这样重名忘实的运动,与其要求学校许可,不如要求漆匠店做一块校匾便得!

  “青年们!你们的目的在学问,大学不大学有何关系?……你们这种虚荣心,怎不令爱你们的人痛心疾首。”

  呜呼,“重名忘实的“改大” 活动可以休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