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基地及军事合作协议
美军基地及军事合作协议*
■乔凡尼‧塔邦(Giovanni Tapang)博士**着 林正慧 译
一、前言
随着苏联的解体及冷战的结束,美国成为全球的唯一超级强国。可是,即使美国占有支配全球的独霸地位,仍然无法逃脱出世界资本主义不断恶化的危机。在二十世纪的尾声,它受到全球生产过剩与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
正是在这个脉络之下,布什政权开始发动侵略战争。美国侵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目的便是:夺取石油和其它原物料的来源并确保其供应所经路径的安全、取得新的市场和投资领域,以及扩大势力范围。美国在全球持续进行反世界人民的恐怖战争,所干的恐怖行动远比911事件的肇事者要严重得多。
美国凭借尖端科技和高科技武器,竭尽所能地维持超级强权的地位。在美国的帝国历史中,美国总是以取得军事基地做为战利品,至今它仍持续不断地利用这些基地来施展宰制全球的帝国主义霸图。
二、美军的海外部署、海外基地及军事合作
2005年,美国的军事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以上,达美金4780亿元,金额之高独步全球。全球每年的军事支出约有1兆美元,其中美国就占了一半之多。这个金额是全部欧盟国家军事预算(2180亿美元)的两倍,也比列居第二名的中国(2005年估计为800亿美元)多了近五倍(注1)。
目前27%的美军即385,941人部署在领土之外。美国在155个国家和领土驻有军事人员(其中30个地区超过百名,而14个地区则超过千人)(注2)。在2002年新通过的联合指挥计划(Unified Command Plan, UCP)之中,美国设有五个地区司令部指挥调度海外军力:欧洲的EUCOM,中东的CENTCOM,亚太的PACOM,拉丁美洲的SOUTHCOM,北美则为NORTHCOM。STRATCOM或称美国战略司令部(US Strategic Command)涵盖了太空及早先的飞弹警报系统(注3)。这些不同的司令部负责与各自驻防地区内的国家进行安全合作和军事协调。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国外军事基地结构。美国国防部承认2005年其基地资产(含建筑、结构体和设备)的范围如下:在3,740个以上的据点有超过五十万个设施(571,900),总共占据将近3,000万公顷(即超过1,200万英亩)的土地。海外部分(在美国属地及外国领土),则有117,951个设施占据了318,819英亩。这些设施分布于位在7个美国属地与39个外国领土的769个据点(注4),还不包括那些设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据点。
在过去三年(2003至2005),平均有39万名海外美军派驻于全球。这是前此十年间(1993-2002)的两倍,当时美国维持最低的海外驻军,和1970-1992年之间大致相同(注5)。美国在1990年代初期关闭克拉克基地、德国的比特堡空军基地(Bitburg AB)和巴拿马的霍尔德空军基地(Howard AFB),同时也缩减了将近30万名的军事人员(注6)。
同样在2003-2005这三年间,美国达成了二十个涵盖军事部署和人员的条约及/或协议, 包括了军队地位协议 (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s, SOFA),后勤互助协议 (Mutual Logistic Support, MLSA),使用及互助协议 (Access and Cross-Servicing Agreements, ACSA)。我们注意到,美国在之前十年(1993-2002)减少海外驻军的年代,就和外国签署了62个新条约/协议,或是在原有的协议里增加新的军事合作和军队地位协议,或是签订新的协议。总的来说,到2005年,美国总共至少和129个国家有军事、后勤和军队地位协议(注7),而且,还有更多相关的协议正在签署或协商当中。
表一、美国签订的军事合作与军队地位条约以及历年驻军数量
| 1945-1970 | 1971-1992 | 1993-2002 | 2003-2005 | |
| SOFA/ACSA/MLSA (军事条约的总数:129) | 23 | 24 | 62 | 20 | 
| 海外驻军(年均数) | 752,686 | 462,249 | 212,277 | 389,026 | 
| 海外基地(平均数) | 886 | 830 | 800 | 769 | 
数据得自整理注(2)、(4)与(7)的资料
有两件事值得注意:虽然1993-2002年间美国缩减了海外驻军和关闭了一些基地,但由于在那段时期也达成了多项SOFA/ACSA/MLSA条约,得以增加军事合作,因而并未削弱实力。而且,迄今为止,美国还在与其它国家协商更多的军事合作和军队地位的协议。
美国用经常调动驻扎时间较短的军队,来缩减海外驻军的数量。而且,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是运输、通信和军事科技的提高还是维持了这些海外基地的生产力和效力。
第二,在2003年至2005年间海外驻军会相对增加是由于有将近15万的兵力派驻到中东,他们目前正从事阿富汗永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以及伊拉克自由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美国从1991年波湾战争期间开始,继而占领伊拉克、阿富汗,投入大量军队到中东,在这些国家和邻近国家广设新基地。这些行动也与「新美国世纪计划」(Project New American Century)一致,这个计划打算把军事人力恢复到布什政权所期望的「基本战力」(Base Force)水平(注8)。
这份文件同时宣布,为了响应二十一世纪的战略现实,美军需要将常设基地的战力转移到东南欧和东南亚,这反映了美国对这些地区的战略地位的关切。
就地缘而言,欧洲仍是美国本土之外主要军事基地最集中的地区。在2004年,欧洲的基地共有11万6千多名的美军和12万5千名的家属,同时还有4万5千名的后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主要国家为:设有空军基地和地面部队的德国,有空、海军的英国,有空军和海军基地的意大利,以及有空军基地的土耳其。美国计划把该区的战力减少到6万名,并转为轻装备的地面武力,同时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基地纳入武装力量(2005年,欧洲司令部的军队人数大约为9万8千名)。
在亚洲地区,美国有67,237名驻军分布在日本、南韩和印度尼西亚的225个基地上。美国在泰国有驻军,与新加坡有军事设施的使用协议,在菲律宾则有战区的军事演习。关岛仍属距离美国最近的军事要地,不断在扩充新的海陆空设施。关岛接收自日本转调过来的7千名海军陆战队员,美军在南韩方面也有重要的重新部署和巩固措施。
美国和台湾拿中国威胁论当借口,两造的军方汲汲于图谋在台湾设立战区飞弹防御系统(TMD),这是美国对中国既包围又交往的两手策略的一部份。美国在台湾虽然没有任何的基地和驻军,却无碍于对台的大量军售。美国对台军售的金额在1999-2005年间攀升到71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和南韩。美国新任的国防头子罗伯特‧盖兹(Robert Gates)在其任命的公听会上表示,「我们必须维持抵挡中国对台湾使用武力或胁迫的能力,并协助台北维持自我防卫的力量。」美台双方的国防部副部长也定期对话。
中东方面,美军基地广设于南方的巴林、科威特、卡达、阿拉伯大公国、也门和安曼,以及北方的黎巴嫩、土耳其,东方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些地区围绕着石油蕴藏丰富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国家以及关键的波斯湾航道。美国在中东地区有为数最多的驻军,共计217,693名。在伊拉克有许多美军基地正用来进行所谓的「绥靖行动」,同时作为针对伊朗和叙利亚发射火力的基地。美军在阿富汗有新的基地与中国西陲接壤,也可控制并保护贯穿中亚的里海的油管。这个经济因素突出了美国设于中亚的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巴基斯坦等国基地日益增加的重要性,这个区域里蕴藏了全球大约70%的石油和天然气。
表二、美国在各地区的驻军人数
  
| 欧洲 | 亚洲 | 波斯湾 | 美洲 | 其它地区 | 总数 | |
| 冷战时期 1980-1985 | 316,629 | 103,396 | 8,961 | 15,098 | 272 | 444,356 | 
| 1990年代末期 | 109,452 | 78,306 | 14,809 | 6,197 | 936 | 209,700 | 
| 911之后 (2006) | 97,552 | 78,369 | 216,017 | 2,112 | 936 | 395,050 | 
在伊拉克,美军维持106个「前进作战基地」,以及14个永久基地(2005)。有将近40个大型基地和110个中小型基地,美方预计在2006年将基地数量减少到75个(注9)。
2006年有216,613名美军部署在海上,海上的军力包括了航空母舰、驱逐舰和潜舰等舰只。这些军舰以其打击能力,发挥了展现军力的活动载体的作用,这些船只也可以装载如战斧飞弹之类的舰射巡弋飞弹,构成目前战略核武发射铁三角的一部份。
在亚洲,美国第三舰队涵盖了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地区,而位于日本横须贺的第七舰队则涵盖了整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地区。在这个地区有将近35只潜舰(9艘洲际导弹核子潜舰SSBN,2艘导弹核子潜舰SSGN及24艘攻击核子潜舰SSN),其中有些可以发射三叉戟海神洲际飞弹。
美国海军在其《海权21》与《陆战队战略21》两份文件中采取了一些海上备战的新概念:高速的海运、海军陆战队的新两栖作战能力以及在西太平洋地区沿海作战的训练。根据《海权21》,这个战略有三个要点:
──海上打击:运用监测器、作战系统与战士三方面联结形成的网络,扩大威力的展现以加强海上武力攻击的效应。
──海上防卫:透过扩展本土的防卫、保持对各地海岸的自由进出,以及从内陆发射防卫火力来确保全球的防卫。
──海上立足:建立在海域上紧密联系、机动而安全的自主平台,以提高自主作战的能力,加强支持联合作战部队。
2001年发表的《美国四年国防检讨报告》(US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注10)提出要增加驻扎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部队,也要增加在波斯湾或印度洋的预储设备和临时应变所需的据点。这分怖在四个前进战区:欧洲、东北亚、东亚海岸,中东至西南亚(注11)。 海外基地的结构和设备目前划分为三类:主要作战基地 (Main Operating Bases, MOB)、前进作战据点 (Forward Operating Locations, FOL) 以及安全合作据点 (Cooperative Security Locations, CSL)。
主要作战基地(MOB)有长期驻守的人员和家庭。
目前在欧洲和亚洲的MOB(如Ramstein)的部队经过重编后将会缩减:欧洲方面将减少6万5千名军力,南韩方面则缩减一个旅。这些裁减的军力将派遣到其它有需要的据点去。
前进作战基地或据点(FOB/FOL)包括在德国Bondsteel和Manas的广大营区,以及巨大的Grafenwoehr/Vilseck/Hohenfels复合基地。这些FOL有预先储备的装备和一个小型的军事支持部队。
安全合作据点(CSL)只做为训练、演习和与当地区域伙伴的军事互动场所。在菲律宾经常举行的美菲「肩并肩」(Balikatan)联合军事演习,以及在泰国举行的「黄金眼镜蛇」(Cobra Gold)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就是在这类据点进行。美国计划在非洲、中南亚和东亚等地区发展更多新的CSL,这些地方不必有像新加坡舰艇码头那样的常设基地设施。
近来美国侵略伊拉克、阿富汗和阿尔干半岛,使它获得新的军事基地和石油经济的控制权。然而,长期来讲,美国的目标是:既扩大势力范围而又少给人干预的印象。这明显表现在2006年伊拉克研究小组的报告所强调的问题上(注12)。
这不过是美国实行新殖民主义的妙方:干预或直接入侵某国、使用必要的武力快速稳定该国或该地区、再转而尽速将美国驻军减少到最低限度、迅速建立并训练出当地有效的安全和情报力量、减少军力到鼓励「持续的改革」(sustained reform)所必要的最低水平。然而,当地政府和安全力量越是被认为是美国的代理人或下属,他们就越难以建立自身的正当性(注13)。
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之父卡尔‧阿丁‧哈席布(Khair al-Din Hasib)曾说「不论何时,那里有占领,那里就有抵抗」。美国在伊拉克以惨痛的代价重新明白了这句话,到2006年底,美国有将近3千名军人死亡,官方统计的受伤人数达21,778名,还有5万个平民受到杀害。连同布什共和党政权在期中选举的落败,美国在伊拉克的直接占领遭遇到严重挫败。
2006年伊拉克研究小组的报告建议美国应该「提供阿富汗其它政治、经济和军事援助,包括从伊拉克撤军后可使用的资源。」这份报告同时指出,「美军在伊拉克的主要任务应该转变为协助伊拉克军队。」这个转移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因为在持续占领伊拉克期间,美国即便派驻大量军队却完全无法稳定当地局面,也无法建立起它所扶植的当地政府和军队的正当性(注14)。相反地,美国越来越深陷于抵挡伊拉克人民直接反抗美国这个侵略者的泥淖中。
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地
「派驻10万名军事人员不是任意决定的──它展现美国在南韩的陆军第八军和第七空军、在日本的第三陆战队远征军和第五空军,以及美国第七舰队慑人的战力。这些战力部署都是为了随时待命准备在必要时维护这个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
在亚太地区的军力主要有:在日本基地的美国第五空军:包括第18连队、第35战斗机连队及374空运连队;海军第七舰队:包括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别洛伍德号两栖攻击群、陆战队第三远征军;第九战区陆军司令部;美军第一特种部队营。南韩方面则驻守了美军第七空军:包括第8与第51战斗机连队;以及陆军第八军,包括第二步兵师。
除了这些军力,访问的部队可增加例行的联合演习和训练,敦睦舰队也可造访。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允许美国海军战斗部队停留,还有一个可以容纳美国航空母舰的码头。泰国是美军重要的加油补给站,同时也是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湾区域作战行动的重要中继站。澳洲长期以来提供美国单边或联合演习的必要设施。另外,美军舰只每年在香港进港60-80次,为过境的船只进行较小型的维修。
由于美国重编在亚太地区的军力和基地并正按计划缩减在该区的部队,因此,军事合作的协议对美国就越来越显得重要。美国获许使用南韩、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洲等国家的设施、港口和机场,对它在亚太地区安全目标具有关键意义。
一些合作协议,如《后勤相互支持协议》( MLSA)和《后勤事物互助协议》(ACSA)准许使用当地国的资源以支持日常和未来作战之所需,也可藉此进行联合训练和演习、「保安」行动、人道和灾难救助等行动。这些措施使美国可以使用展现武力所必要的基地和基础设施而不必长期驻军。美国则供应这些国家经费来提升或维护基础设施、基地和机场。此外,从2001年到2004年间美国花了两亿六千五百七十万美元训练4000名印度尼西亚、1200名菲律宾以及700名泰国警察。台湾是这个地区主要的武器买家,而菲律宾则是美国最大的军援对象。
布什政府在持续进行全球恐怖战争之际,派遣了包括150个特种部队的1,200名军人到菲律宾南部,协助菲律宾政府军队追击Abu Sayyaf Group(译注:民答那峨的右翼伊斯兰基本教义恐怖组织)。美国也加强情报交流活动,与印度尼西亚政府恢复军事对军事的关系,提供(或应美国国会之请)超过10亿美金的援助给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政府(注15)。
四、美军基地的作用
「美国的海外驻军是美国忠于盟友和朋友的最深切表征。美国以愿为自卫和防卫他国而使用武力,展现我们维持有利于自由的均势的决心。为防不测并对付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安全上的挑战,美国需要在西欧和东北亚内外设立基地及据点,为了美军的长程调动部署也需要临时军事合作的协议。」
─乔治‧布什,「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表明了美国有必要让人从肉眼及心理都能感觉到美国的存在,同时也显示对一国或一地的承诺。根据新殖民主义的逻辑,美国不需在形式上政治控制某国的领土主权,便可以控制这个国家,美军基地既极其明白地提醒了人们这一点,也是美国能做到这一点的实质凭借。这好比拿上膛的枪指着当地政府和人民。基地的存在本身就构成威吓,给美国强制的力量来胁迫当地政府让步,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可以干预内政却不受惩处,也让美军得以犯下侵害当地居民的罪行,并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环境的破坏。
美军基地充当监督和情报中心。一些像位于 NSA ECHELON网络的基地(注16),为美国提供情报搜集的功能。透过这些行动搜集到的情报不单只限于军事用途,还扩及经济上的监督(注17)。
美军基地充当预置补给品的据点。早在911之前,五角大厦(国防部)在《新美国世纪计划》和2001年的《四年国防检讨报告》中,便开始重新整编美军,使美军更精简、更灵活,更能反应突发事件,为此,就必需预置补给品和战争物资。从1992年开始,美国在没有实质基地的地区,签署了八十多个广泛的军事合作与军队地位双边协议,视情势的需要,美国便可以运用这些协议。此外,透过使用先进军事科技,美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从更长的距离调度更大量的军队。
「2004年国家军事战略」(注18)概述了,怎样能够增强美军在地理上分隔且环境各异的区域快速调动、运用、维持以及重新部署军力的能力。这些基地也可以充当发动先制攻击的基地,先制攻击包括了2001年《国防检讨报告》里要求的核子攻击以及「维和」和「保安」的作用。
美军基地也充当训练和弹药测试的场地。在波多黎各的Vieques岛有轰炸演习,有追踪潜水艇的海底监听站,还有测试新型武器的电子战靶场。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在1991年迁移之前也曾以乌鸦谷做为试爆地点。
美军基地还在基地之内或附近为部队提供医疗和休闲设施。这些附属设施由于美军与当地居民的往来而经常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这些基地大部分的后勤服务都外包给一些私人公司,好比Kellogg, Brown & Root, DynCorp, Vinnell Corp.,因此基地就成了服务业有利可图之地。2003年之后招募的伊拉克海外契约工移工大部分被派遣到美军基地去提供安全、食物、清洁和其它服务,然而,这些平民契约工就无法免于受美军的伤害。
美军基地也充当镇压当地和邻近地区武装力量的据点。所谓「绥靖行动」其实就是对内政的政治和军事干预,也是美军驻扎的借口。好比在伊拉克,借着执行所谓的「维和」和「保安」行动,美国积极直接干预以让美国公司得以恣意掠取伊拉克的资源。在菲律宾南方,美军假借追捕Abu Sayyaf成员之名,训练菲律宾军方的特种部队、提供战争物资和后勤支持与「指导」。所谓的军事援助包括了从基本训练到美军的实地作战。在Abu Sayyaf的活动范围之外,菲律宾新人民军活跃的地区也发现美军的踪迹。
往前设置美军基地不只确保它可以及时快速的干预,同时也发挥前置的绊网的作用保证危机发生时它可以介入,像在朝鲜半岛美军基地的设计就是这样。美国称菲律宾为「反恐战争的第二道前线」,与其进行定期和重迭的联合演习,不是偶然的,目的在加强它在菲律宾的地位,以掌握和控制东南亚的所有石油资源。
美军驻扎在基地或演习、训练经常是干预和战争的前兆。2006年在东非,三十名来自关岛的美国国民军训练衣索比亚的指挥官进行所谓的「反恐」演习。在此之前衣索比亚与伊斯兰教的索马利就有长期的边境纷争,美国一直在边界地区训练且受到索马利的抵抗都既不奇怪也非偶然。
美军基地充当美军侵略的发动据点。由1950年代到1991年间,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其它军事设施都曾被用来发动干预他国的战争。1950-1953韩战期间,克拉克基地用来派遣轰炸任务, 1958年印度尼西亚军队叛变时也执行对苏门达腊的轰炸任务。克拉克基地对美军在台湾海峡的金门─马祖地区的部署也占有重要地位。从1955-1986年间,菲律宾的美军基地经常用来执行战争时的轰炸任务及平日的训练、部署,充当通讯联系的据点并供美军休闲度假之用。
美军基地确保美国的海上航路、油管和其它经济利益。为了保证所谓的能源安全,美国直接建立基地或与邻近国家签订军事合作协议,派驻军队围绕盛产石油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等。美国假借反毒之名,发动哥伦比亚计划和其它演习,包挟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其它拉丁美洲石油盛产国。美国也为了确保中亚的油管而占领阿富汗。此外,美军长期驻守在新加坡,并藉的军事演习经常维持在菲律宾的军队,这都是为了保护全球将近50%的贸易所经过的海上航道。
透过直接设立基地及/或军事合作协议来部署军队,美国这个仅存的超级强权不断推行独霸全球的帝国扩张计划。美国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说穿了只是为促进其政治和经济利益而编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五、美军基地和驻军的社会及环境成本
美军基地和驻军最主要的社会成本是侵犯了当地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军到来就必然有某种形式的军事干预,包括公然侵略、占领和殖民。由于美国的政策与做法是保护美军不受当地的司法程序和制度追诉或审判犯行,就使问题更加严重。
琉球被并入日本后,截至2000年为止,美军及文职人员犯下将近5千件的罪行,其中包括了12件谋杀案和110件强暴案。1995年,琉球一位十二岁孩童的强暴案引发日本全国抗议美军基地的行动。在南韩,过去五十年来,美军犯下大约十万件的罪行,却没有一件受到南韩法律的制裁。1985年12月到1986年期间,菲律宾奥龙轧坡(Olongapo)的法庭有258件针对美军人员提出的诉讼案件,但最后却有168件不受理,3件存档,1件无罪。同时期在天使城(Angeles City)的43件刑案里,3件不受理,9件被列为「待逮捕」,因为被告已经被美军基地当局派驻到其它国家了。
2005年美国将一位犯了强暴罪已被判刑的美军从菲律宾拘留所转移到美国大使馆,此举直接违反了菲律宾法庭的命令,引起菲律宾人民的愤怒。美国政府以推迟联合演习来要挟菲律宾政府,阿若育总统和她的部属引用《来访部队协议》(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表示让步,随后美国马上宣布恢复军事演习。
在美军基地周围,美军的驻扎令「娱乐产业」勃兴,性工作者暴增,这些妇女罹患性病、爱滋(AIDS),遭受美军人员的虐待。年轻女孩更是经常受到性暴力虐待,曾有一位年轻女孩因为美国大兵使用的震动器爆裂,碎片留在体内而死亡。美军驻在苏比克湾基地期间,光是奥龙轧波附近就有将近1万7千名的妇女在酒吧里卖淫。四十年来,菲律宾妇女被迫「取悦」美军。这些「绅士酒吧」(gentlemen’s bars)同样存在于大多数的海外基地。在美军进行军事操演的地区,性侵害更是家常便饭。2001年,在澳洲的达尔文、贺伯和伯斯城市曾有五位女孩和一位妇女被美军集体强暴。
军事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对邻近的住区带来很恶劣的影响。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因自1991年在变电区遗留下电路板任其腐蚀,泄露剧毒而恶名昭彰,已被指为附近许多居民罹病的根源。南韩环境部发现在十五个前美军基地里有十四个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受到不同的核废料污染。美国政府却拒绝赔偿估计高达一亿美元的清理费用。
在苏比克湾基地上班的菲律宾工人被迫去处理有毒废弃物,包括掩埋以及进入污水清理管路。随后这些工人和邻近地区的小孩死亡,引起人们对这些废弃物的注意。KALIKASAN人民环境网络发现在苏比克湾附近的4千名居民中有800人受到石绵的污染伤害。妇女流产,小孩罹患白血病、发育不良和早夭的比例也不断升高。还有两个前军事基地含有高度的重金属(如:铅)和其它污染物。虽然1992年美国政府承认在前基地所造成的污染,但是既没清理污染物,也没有恢复基地和附近小区的原状。
最近的美军演习造成了不少平民(主要是小孩)的死亡。2000年8月,在宿雾的闪电活塞演习(Flash Piston)中,美国海军的海豹特种部队和菲律宾海军在特雷多的雅特拉斯矿区进行一项秘密演习,他们留下了一颗未爆炸的枪榴弹,当地孩童在游玩时手榴弹爆炸,造成两名孩童死亡和一名重伤。2000年3月,三名美国海军在宿雾市区与出租车司机为车资而争吵,因痛打司机而遭到逮捕。在吕宋岛中部乌鸦谷靶场的演习,则拆迁一些原住民小区。
美军也误射基地附近的居民。过去,有些报告称,美军曾误认一个孩童为「野猪」而加以射杀。2005年在伊拉克,美军因担心车内藏有自杀炸弹,对一辆平民车辆开火,杀死了至少两名成人和一名孩童。2002年7月25日,菲律宾报纸报导一名美军突袭菲律宾平民住家,射杀了手无寸铁的一名平民。虽然死者的妻子作证,但是美军却予以否认。
自从194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占用波多黎各的Vieques岛三分之二的地区,当成实弹射击的靶场。波多黎各人民曾抗议海军演习,说美军演习造成当地居民赖以维生的鱼虾大量死亡。
美军对妇女、孩童、居民和环境的暴行只会激起人民的愤怒,反对他们继续驻扎。要求美军立即撤出进而追诉美军罪行的呼声,为全球日益高涨的反对美国侵略战争、占领与军事干预的运动更添助力。
六、人民的反抗
美军对妇女、孩童、居民和环境所犯的罪行只会燃起人们对它继续驻扎的愤怒。1960年代,全球环境日益恶化,面对核毁灭威胁、有毒废弃物和核辐射尘的危害,美军基地成为反核和反核武扩散运动以及环境运动的抗议目标。
美军基地和军事人员的存在对当地人民的威胁已经引起广大的反感。反对美军基地的原因也同样广泛:从基地对环境的影响到对当地居民的犯行如:谋杀、强奸、滥射,在克拉克拿男童当射击标靶等等。随美军基地而滋生的卖淫、性病的传播、吸毒和其它罪恶也引起妇女组织的抗议。在希腊、西班牙、波多黎各、菲律宾、琉球和南韩等地都有团体持续进行反对当地美军基地的运动。
伊拉克人民就像在1920年代对待英国一样,正向美国证明殖民侵略不再是划算的勾当。这直接造成共和党在2006年选举的挫败,以及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Iraq Study Group Report)的发表。这份报告承认美国在占领行动中所遭遇的困难。同样地,阿富汗人民以游击战斗抵抗奏效也迫使美军必须与北约盟国一起担负「维和」责任。卡塞政府既无法有效压制住塔利班,也无法让阿富汗人民安居。反之,由于它迎合美国的利益且使人民生活更加艰困而越来越遭受到憎恶。
美国受对资源和市场的贪欲驱动,透过军事基地和军事合作协议,不断扩大它现身的范围。然而,在它企图扩大势力范围之际,也就遭遇到来自全世界受压迫人民的愤怒反抗。一些国家也十分坚决地伸张其主权的独立,对抗美帝国的贪婪和权势的猛烈侵袭。在新殖民主义魔掌控制下的人民更是为民族解放而奋战不懈,以打破帝国主义的枷锁,获得自由。
目前,伊拉克的反抗运动,菲律宾、印度、尼泊尔、土耳其、秘鲁和哥伦比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朝此推进。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不断恶化,这些革命战争必将加剧并扩展延伸。对抗美国的巨大反战浪潮显示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愤怒,以及他们对抗帝国主义与战争的决心。全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是生活在没有战争威胁、没有剥削者和压迫者,四海一家的和平世界。◎
*本文发表于2006年12月在菲律宾宿雾市举行的「反对美国军国主义及其在亚太地区的恐怖战争」研讨会。
**菲律宾「人民科学与技术促进会」(Advocat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People, AGHAM)全国主席。
註釋:
1.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Figures, www.sipri.org.
2.Tim Kane, U.S. Troop Deployment Dataset (March1, 2006), Center for Data Analysis,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3.Facing the Future: Meeting the Threats and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Highlights
of the Priorities, Initiatives and Accomplishment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2004, Offices of the Assistant Secreatry for Public Affairs, February 2005.
4.Base Structure Report 2005,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5.
5.Tim Kane, U.S. Troop Deployment Dataset (March1, 2006), Center for Data Analysis,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6.Adam J. Herbert, Presence, Not Permanence. AIR FORCE Magazine, Aug 2006.
7.Treaties in Force, US State Department, 2006.
8.Rebuilding America's Defenses: Strategy, Forces and Resources For a New Century, 2000,
in http://www.newamericancentury.org/RebuildingAmericasDefenses.pdf.
9.Bases Realignment and Closure Report (BRAC) 2006,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0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0.US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0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1.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March 2005.
12.James A. Baker III, Lee Hamilton, et. al, The Iraq Study Group Report, Random House,
New York 2006.
13. Steven Metz and Raymond Millen, Insurgency and Counterinsurgency in the 21st Century:
Reconceptualizing Threat and Respons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04
14.Ibid.
15.Terrorism in Southeast Asia, 2004, CRS Reports for Congress, 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16.Paul Todd and Jonathan Bloch, Global Intelligence, Zed books, London, UK, 2003.
17.DEVELOPMENT OF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AND RISK OF ABUSE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European Parlia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Options Assessment), December 1999
18.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4.
19.Roland G. Simbulan, A Guide to Nuclear Philippines, 1988, Manila: IBON Primer Series
in “A CENTURY OF CRIMES AGAINST THE FILIPINO PEOPLE”, Atty. Romeo T. Capulong,
World Tribunal for Iraq trial in New York City on August 25, 2004.
20.GABRIELA Network statement, US TROOPS OUT OF THE PHILIPPINES! NO “SELF-DEFENSE”
FOR AGGRESSORS! STOP KILLING FILIPINOS & FILIPINAS (2002).◎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