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要旗帜鲜明地讲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为主体

火烧 2007-05-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探讨中国民主模式的理论基础,批判西方民主标准,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中国民主的实质与发展方向。

         要旗帜鲜明地讲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为主体
 
    《人民网》发表《中国民主模式是否已形成?》,还特邀了几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民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不仅回应了一部分人用西方标准对中国民主的指手画脚;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和认识,有利中国民主建设。在《人民网》是讨论民主。本身就是民主体现。我很高兴地响应,已经写了几篇文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理论。这可能不怎么合潮流,但现在恰恰是不能迎合潮流,而是要认真学习、弄懂、坚持马克思主义,搞清楚民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明白中国应当争取什么民主。
    “5.1”劳动节期间,我又反复阅读了的《人民论坛》2007年第8期有关民主的文章。我十分赞赏朱光磊教授说的“关于民主的问题,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观点和学派。但是,说到底民主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由谁统治’的问题,一个是‘怎么统治’的问题”。现在理论界把民主精辟地概括为“由谁统治”和“怎么统治”的,不是没有,但公开这样讲的,他是我看到的唯一人。朱光磊教授说:“从历史和发展上看,社会主义制度在‘由谁统治’,也即‘统治的主体’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提升潜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说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已经确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怎么统治’,在‘统治和管理的程序方面’……我们还缺乏历史的积淀,还很不成熟,还需要继续努力,需要不断探索,也即暂时还不好说‘中国式的民主模式是否已经建立’。”朱教授的表述隐含着民主有很多种,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民主;但是他讲的很机智。           
    朱教授只讲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已经确立”,但是没有具体去阐明,不直接讲明“由谁统治”;许耀桐教授则进一步指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领导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大纲虽然有了,但也没有具体地阐述。不知是不是认为在当前阐明它,既存在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又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可回避。如果中国“由谁统治”不清楚,就说不明白明白中国民主是什么民主;统治者虚位,谁知道怎么统治,谁又有权决定怎么统治?
    所谓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与现在私有制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多的实际相矛盾。所谓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就是现在继续基础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会不会吓跑资本,影响改革开放?看来,可能是有所顾虑,很注重策略。但是,这使得“中国民主模式”讲得不透彻。而理论只有透彻,才能说服群众,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不透彻的理论容易被人误解和曲解,会产生思想混乱。我们应当象马克思主义那样,象老一代革命家那样,旗帜鲜明地讲无产阶级专政,讲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世界还是由资产阶级统治着的时代,《共产党宣言》就公开宣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紧接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机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关于民主的资产阶级花言巧语和理论上的混乱思想,指出无产阶级民主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用朱教授的说法,就是由无产阶级统治国家。而且指出:这个专政即无产阶级统治,首先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夺取资本,把它转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之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为了消灭私有制。所以,今天中国的私有制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多的情况,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即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全没有矛盾,而且应当说是非常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这是不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所攻击所说的,共产党人喜欢独裁呢?
    请注意接下来的这个论述:“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已经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各种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人们应该清楚,过去的阶级专政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多数人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当全部生产已经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从而没有需要专政的对象剥削者存在的时候,专政就不再需要而自行消亡。马克思主义阐明:专政的消亡即民主的消亡。
    旗帜鲜明地讲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会不会吓跑资本,影响改革开放?这里要问,是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利用资本来为建设社会主义,还是让资本剥夺无产阶级的统治?
    现在有些人很喜欢念“与时俱进”,但实际是猴子搬包谷,搬一个丢一个,把主义、思想、理论当成是时装,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一个个“新”的理论、思想、主义,可以随便地抛弃原来的理论、思想、主义。
    我认为,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列宁在1921年搞“新经济政策”相似,是一种“退却”,只是退却得更远一点,而实际则退得更远,已经不是邓小平理论所一再坚持的“公有制为主体”,实际情况是私有制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多了,公有制生产也主要是为私有制经济发展作基础,主要是提供资源。所以,准确些说,中国现在是处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这时候无产阶级专政就十分的要紧,是决定性的东西。无论列宁搞“新经济政策”,还是邓小平搞改革开放,都有一个根据,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为
主体。没有这个根据,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失去社会主义性质,成了资本主义。
    不要用吓跑资本、影响改革开放来束缚自己。改革开放是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而不是什么“国退民进”,不是让资产阶级统治中国经济,从而统治中国。要相信,资产阶级是惟利是图的,象中国这样大的市场,只要给它“十分‘适度’的”的利益,它会跑来的。而且,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为主体,是邓小平敢于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据和底线,过了这条底线,改革开放的社会性质就完全变了。
    无论列宁和邓小平,都公开地一再地讲明一定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一定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十分狭小,十分‘适度’的。”(列宁:《论粮食税》)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离开这个总的目的,“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所以,”邓小平说“不能不讲四个坚持,不能不讲专政,这个专政可以保证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力地对付那些破坏建设的人和事。”恕我直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是把邓小平的“发展生产力”思想教条化、僵化了,忘记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在“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我是这样理解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是邓小平“发展生产力理论”的概括和发展。我认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应当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这就是:自发的私人生产一定要发展为自觉的社会化生产,社会主义一定要取代资本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