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造成腐败”是一个并不善意的谎言
“垄断造成腐败”是一个并不善意的谎言
刀锋
近几年总看到一些主流篆文抨击中国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并列举大量腐败现象假以说明,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垄断产生腐败。腐败问题真的是因为垄断经营产生的吗?我看这是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其目的晃若司马昭之心。
目前主流们所说的垄断是什么?是经营方式的一种,是在一个范围内限定从事经营参与条件的经济活动。它与腐败的产生无任何直接联系。主流们和右翼人士把垄断的矛头针对的是当前国家经营(前全民所有制)的企业,认为正是因为国家经营,形成垄断才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
但是经过研究和分析,我发现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不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甚至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和效益归属于国有资产以及国有企业本身,这是第一个环节,是对外因素;而腐败现象的产生则在于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问题,是脱离于第一环节的第二环节,是对内的因素。这两个环节相对独立且不相交。
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出现问题,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涉及到第三环节,就是经理人制度,这个制度在2001年以前的正式名称叫“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个制度将企业内部全部事物的处理大权完全的交付给一个人或一个小集团,进而形成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垄断,这一垄断的概念是内部权力垄断,而不是外部的经营垄断。
这个内部权力垄断的第三环节与上述外部经营垄断的第一环节完全相隔离,与上述内部分配制度是相切关系。如果我们把个人的私念看做第四个环节的话,那这个第四环节与第二、第三环节是一个三切圆,他们与第一环节都处于脱离状态。由分配制度、经理人负责制和个人私心形成的三切圆,就如同一个三原色的画板,其各自独立的部分呈现本色,两两相切的部分会产生变化,三圆相切的那一个关键点上则必然是黑色。
这一黑色的区域出现则说明腐败产生的必然性。腐败的产生源于分配制度、经理人负责制和无限膨胀的个人私心。
在企业内部,因改革出现的经理人负责制,将经理人的权力无限放大,从人事任免权、财务管理权、企业经营权都赋予经理人,因而形成了企业在人员的聘用和任免上,经理人可以将关键岗位的人员安置成只对自己效忠的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经理人的一支笔则大权独揽,从企业的正常发展来看,这样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企业经理人不能摆脱个人私利的诱惑,或者企业缺乏企业员工的民主监督、监管机制,那么腐败现象必然产生。
可以看到,企业的民主监督监管机制是最重要的制约腐败现象的手段。但是企业民主监督机制是怎么从企业消失的呢?这就要追究向国家相关决策机构建言献策的一些专家学者了,他们提出了模仿西方的经理人负责制,首先就是把企业民主监督机制以“文革遗毒”的名义清除掉,把敢于对企业经理人实行监督权力的人员以“三种人”的名义或抓捕,或辞退,或调离,为企业经理人的专权垄断创造出了一个真空空间。
人是有趋利性的,当权力真空的空间出现时,谁能抵挡利益的诱惑?加之外部社会自营私营企业的出现造就大批富豪,驱使企业经理人为自己谋划更多的私人利益。可以说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来自一个特定时期为中央提供决策的专家和学者。
当腐败现象产生后,并大量在社会上泛滥,专家学者们又站了出来,把攻击的矛头直指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难道他们不清楚腐败是为什么产生的吗?他们知道但他们不说,他们更不会像我一样揭露腐败产生的根源正是来自于这些专家学者本身,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国家垄断经营的特殊行业,为外国资本势力和私人资本势力打开一个吞噬中国利益的黑洞。
经济上的腐败产生的是黑金,管理制度上的漏缺产生的是黑洞,学术上的阴谋产生的则是专家学者的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