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何麦根:一封感谢信引发出的思考

火烧 2007-03-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一封感谢信揭示了医疗救助与资源分配的问题,通过粉丝机比喻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现状,引发对制度优越性与现实困境的深度思考。

一封感谢信引发出的思考


在一间打字店里,一位满脸憔悴的中年妇女手拿封信要打印,说用手写领导不会看。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她的儿子患了大病,因无钱医治,丈夫操劳过度,营养不良,导致中风后半身不遂,一个好好的家庭眼看要毁,市委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派秘书开专车送来500元,还动员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献爱心,共捐得18000多元才得到治疗。

感谢书记,感谢党。如果没有书记,没有党,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们一家就熬不到今天……,现在病情虽有了好转,但停药多日,家里实在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只有邻乡一中学以她儿子的名字捐得2200多元,可只实得800元,当时以为分期给,没想到校领导说已给了本乡另外一名患病的困难学生。而事实该生家没得分文,现请求书记打电话过问一下此事。那可是救命钱,总不能刚看到一点希望的一个家庭就这样半途而毁吧。

看了这样一封信,即使人难受,又使人发笑,难受的是里面有不少是同学们一角两角攒下的买笔钱,发笑的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缺少医生,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缺乏药品?而事实不少医务工作者已下岗和面临下岗,不少医科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许许多多的药品和其它一些浸透了人民汗水,耗费了有限资源的商品一样,有的积压,有的过期报废成了污染源,靠广告、回扣等形式促销。

俗话说救人如救火,为什么非要通过报社电台,经数日甚至数月,牵动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周折一番才肯救人呢?难道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我们社会群体中,有幸得到帮助的只是极少极少一部分,但如果一般人都能体会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优越性,那么报社电台还有安排其它内容的空间吗?市委要多少秘书和专车?师生还要不要上课?为此,它使人联想到三种不同时期的粉丝机。一种是六七十年代还在用的木制机,它靠体力借用扛杆往下压,粉料榨出小孔形成粉丝,它就如用木架车推公粮的那个年代。第二种用马达带动皮带盘,皮带盘带动齿轮,齿轮再带动齿轮,然后再带动一根有螺旋的主轴,粉料靠螺旋转动往前推,然后穿过小孔形成粉丝。这种机器要比前一种木制机先进许多许多,但由于转速不够快,产出的粉丝没有多少光泽,容易断节损耗,而机器本身由于齿轮带动齿轮,常常由于某一个齿轮或部件磨损或损坏,而引发出种种故障,这种机器就如人类社会普遍在运转的政治机器。第三种要先进得多,它用的是同样功力的马达,皮带盘直接带动有螺旋的主轴,所以转速快,粉质好,机器结构简单,故障极少。它就如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人与社会与自然得到和谐统一。

无论哪一种机器,无不是靠创新改进从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自称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勉励社科工作者从理论上创新。然而从股票到保险,再到最低生活保障,不可不说是在不断引进并不先进的二手机器,而我们特有的送科技下乡,送温暖工程,就科技工作者以及所有的领导干部天天往下送,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多少问题?因此,还是希望我们的社科工作者多深入基层,从实际出发,拿出更科学、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更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新理论,使我们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特”字特得更鲜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优”字优得更实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