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领导干部的铁饭碗
必须彻底打破领导干部的铁饭碗,才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今年2月14日,“彭水诗案”责任人蓝庆华被平调为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人们纷纷感到不可思议,一位免职书记何以被提拔重用?怎么能公然提拔重用这样“带病” 的干部。对此,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解释说,考虑到蓝庆华的工作能力,不能让他没有工作。真是蓝庆华的知识渊博,工作能力“超群”,少了他重庆就不会跟着地球转了?如果真是这样,那王鸿举市长是否主动下位让贤呢?那为什么又会出现老百姓怨声载道的诗案呢?而重庆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比起原职县委书记的权力来说,小了很多,其中已经有了处分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因为蓝庆华原职是县委书记,是个领导干部,是个管着一县人的县太爷而已。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6年3月28日在题为“拿事实说话”的谈话记录中说:“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二十多年过去了,农村、城市、各行各业的大锅饭都被打破了。回首岁月,时光如梭,也实在应该总结一下几十年的经验了。
农村打破了大锅饭,分田到了户,有着建国以来毛泽东时代近三十年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农民生活确有改善。可是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实在无法与大自然抗衡,随着原有农田基本建设的毁坏,许多地方仍是挣扎在贫困线上,不少农民仍是生活最困苦的人群。原来农村搞人民公社,行政权力一直是官方在行使,虽说分田到了户,但干部们却利用权力,巧取豪夺,胡乱摊派。更有甚者,干部们勾结主管领导,指使黑恶势力,无视法律,乱采乱伐,矿难频发,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为害人类,实属罪大恶极。一些地方因土地被收购,农民没有了生活来源,征收土地的资金被村、镇干部贪污,农民去上访告状不是碰上有牵联的官官相护,就是碰到拿了工资不管事的昏官,导至群体事件层出不穷。
城市里工厂、企业打破大锅饭,本来是件极简单的事,审计一下,定个股份分配方案,工会管一下,职代会管一下。职工没瞎眼,知道谁行,谁不行,让他们自己选头。选对了吃肉,选不对怪自己瞎眼,不找您麻烦。可是偏偏领导干部们不干,要由他们决定搞承包,必须包给他们自己的亲信,承包了,法人讲了算,一支笔签字,财会制度作了废。吃、喝、嫖、赌、请客、送礼统统报销,进货要回扣,出货要回扣,做做假帐捞点钱,勾结法官打个假官司捞点钱,自已多落点,领导孝敬点,承包期一到,亏损无所谓,换个地方还当官,厂长、经理那时可都是组织部挂级的领导干部。工厂、企业破了产,卖吧!找个老板,八千万的企业二千万卖掉,但是决不能忘了领导的回扣,领导没有回扣想得便宜没有门。职工失了业,不干了,告状?又是官官相护。于是,又是群体事件,君不见,何处政府不堵门。
像蓝庆华这样的官员,滥用职权,无视国法,干涉司法,使司法机关大办错案和冤案,首先政治上就不合格,不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是应当自动引咎辞职的,还应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王鸿举市长解释说,考虑到蓝庆华的工作能力,不能让他没有工作是站不住脚的,使用干部讲究德才兼备,没有德有才也不能用。我认为王鸿举市长在蓝庆华的问题上,丧失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立场。且不说这个县委书记和自已有什么特殊关系,就是平常安前马后的感情还是占了上风的,就别拿什么“工作能力”做托词了。你重庆市那么多失业的人,那么多群体事件,怎不见您动一下侧隐之心解决他们的问题呢?
我们经常讲晚清慈禧政权是多么的腐败和无能,但是这个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也没有象现在这样迁就和袒伏问题官员,仅是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就摘去官员二百多红顶子。朝中大员也常革职发配,衙门敲鼓也还得升堂,刑部大堂滚过钉板后也会升堂审案。“彭水诗案”完全是剥夺公民言论自由的违宪行为,已构成非法监禁犯罪事实,构成报复犯罪事实,一个动用国家机器报复迫害老百姓的官吏,凭什么“不能让他没有工作”?做了好事就升,做了坏事一捋到底,卷铺盖走人,也必须下岗待业。
改革开放确实是对的,邓大师讲的“打破大锅饭”相当正确,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中的失误都是这些领导干部造成的,这些没有党性,没有知识,丧失人性的领导干部正是改革的绊脚石,要改革就必须打破大锅饭,要想改革成功首先必须彻底打破领导干部的大锅饭。只有彻底打破了领导干部的铁饭碗,他们才会有所怕,才会不敢得罪老百姓,才会不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才会杜绝不作为,才不会不敢贪污腐败,才会不敢阳奉阴违抗拒中央,才能保证令行禁止,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