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甲午风云看北洋水师(1-2)

火烧 2009-12-2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本文从《甲午风云》电影出发,分析北洋水师在黄海大战中的战术布局与变阵策略,探讨其与史实的差异及艺术表现对历史题材的影响。

近日又看了一遍《甲午风云》。记得上一次看还是很久以前,那时对海军的历史还不甚了解,只是对片子的艺术表现力感到震撼;这一次再看,觉得与史实出入甚多,但我觉得对于一部艺术作品而言,艺术表现力更为重要,尤其是作为激励国人的历史战争片,史实有时也要为主题让路。

   

关于甲午战争中黄海大战的很多技术细节,史学界一向争议颇多。关于这部电影,我主要想谈谈对战争场面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一些细节,今天就从大东沟海战(黄海大战)的剧情说起。

   

一、变阵错误?

   

《甲午风云》电影中提到丁汝昌本欲用双纵队冲击联合舰队的鱼贯阵,却因为刘步蟾故意误传军令而变为一个所谓“散乱的横阵”,让联合舰队有机可乘。影片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日军指挥官望见北洋水师变阵后大喜,说道:“对我们有利的阵型”。

北洋水师虽然在战前疏于准备,战争期间屡遭对手掣肘,但纵观北洋水师的历史,很多高级将领对近代海军技术与战术研究也是颇下功夫的。北洋水师舰龄普遍较老,航速较慢,火炮虽然威力惊人但射速很低,火力持续性很差;况且由于北洋水师的战舰大多诞生于“船头对敌”战术思想滥觞的时代,重型火力全部集中在前甲板,侧舷火力相对缺乏。只有始终将船头对准敌舰,方可扬长避短。北洋诸舰采用横阵接敌,既有利于用船首之重炮攻敌,又能缩小被弹面积,不可谓不周全。

日本联合舰队方面,一线主力战舰舰龄短(多诞生于战列线战术复兴的时代)、航速快,侧舷密布大口径速射炮,宜采用传统的一路纵队。接敌后转向形成战列线,进入平行炮战或者直接占据T字横头位置,以求最大限度发挥侧舷火力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双方均采用长蛇阵,在常规距离上以侧舷火力对射,北洋水师在战斗中将毫无悬念地失败。

按照北洋水师的思路,舰队将以双纵队搜索前进,接敌时变换为人字形阵势,以定远、镇远两铁甲舰为顶端,两翼分列致远、经远、靖远、来远等钢制巡洋舰拱卫旗舰。全队皆以舰首指向敌军,一方面发扬舰首重炮的优势,另一方面减少接敌过程中的中弹几率;待其长蛇阵掠过前方之时由定、镇两舰率先切入敌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最后,以预先划分的小队(如,致远和经远同队,靖远和来远同队)分别攻击临近的日舰,正是所谓“开队分击,乱中取胜”。

按照这个思路,北洋水师将以一种冲锋的态势冲进联合舰队阵中,切断日本人的长蛇阵,避免直接遭遇其侧舷火力的威胁。然后在近距离上混战,争取用大威力的重炮在近距离上一炮将对手打瘫。好比跟人打架,你有“飞毛腿”(高航速)、“连弩”(速射炮),我在盔甲的掩护(装甲舰)下,冲到近距离上扎你一矛(重炮),看看谁厉害?这大概就是北洋水师对付联合舰队的预想效果。如果“开队分击”的态势出现,北洋水师将发挥重甲防护的优势,在近距离上冒着联合舰队的炮林弹雨,用305和210毫米重炮给联合舰队那些没有侧舷装甲的快速巡洋舰以致命的杀伤。只可惜在黄海大战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北洋水师并未成功进行这一阶段的关键变阵,因而未能发挥己方的战术优势。

而影片中的描述似乎是用一种更容易为观众所理解的方式来说明北洋水师陷于被动的缘由:布阵失误。剧本如此描写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当时对历史研究尚存遗缺;另一方面也许是为营造一种接战不利的局面,为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在危急时刻独当一面埋下伏笔。

   

二、谁先开火? 

   

《甲午风云》中,丁汝昌看到变阵有异,遂质问刘步蟾,就在这时联合舰队开火击伤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致丁汝昌负伤。其中丁汝昌被弹片和炮火击伤的情节与史实较为吻合,但吉野率先开火则非史实。

影片之所以这样演,大概是因为当时毛主席常常教导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凡是有正义感的中国人都认为第一枪就该是敌人开的。很久以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有个老师也讲,当时是日本舰队先开火,北洋水师苦于火炮射程不足无法先敌开火。不过,在一些清末编写的历史中,却提到定远的官兵冒冒失失地在过远的距离先敌开火,未能击中敌舰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且由于装弹较慢,很快遭到敌方的反击。

实际上,打响黄海大战第一炮的正是定远,其305毫米巨炮在数千米之外先敌开火,炮弹掠过吉野的主桅,随即迅速下坠入水,激起的冲天水柱令日舰胆寒。我曾在学校图书馆一本旧书里看到过这段描述,书名记不清了(大约是北洋水师纪略什么的),但里面的这一情况记录非常详尽,记忆犹新。后来,陈悦先生在其所著《北洋海军舰船志》一书提到开火距离是5300米,确为先敌开火,炮弹系右舷火炮所发。另外《战争史研究》一书亦有相关文章证实。由以上两者综合判断,史实应为:定远先敌开火,且在射程上完全可以够得着吉野。可见,北洋水师的确先敌开火,先声夺人,提振了己方的士气。而且以当时落后的射控手段来衡量,定远的观瞄水平甚高,炮弹落点亦相当精准。(未完)

三、致远不可能尾随追击吉野

   

电影最振奋人心的部分是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追击吉野,前主炮屡屡命中对方的情节,但这里有明显的“艺术化痕迹”。

致远的主机额定功率大约5500马力,最高航速是18节。在强压通风状态下可以达到23节的高速,此时主机功率为7500马力,超过额定功率甚多。这样的运转会大大加快动力系统的老化和磨损,造成主机过热,因此仅能维持三十分钟就必须减速,否则其主机很可能当场损坏。而吉野的主机功率高达1.5万马力,额定功率下即可轻松加速到23节(而且也可以进行强压通风提升航速)。

为了计算致远和吉野在速度上的差距,在这里让他们共同参加一场比赛:

从数据上看,两舰最大航速相差仅有5节。在进入匀速跑之后,致远每分钟将落后154米。但由于吉野的主机功率大,适航性好,加速能力必然大大强于致远,如果双方同时进行急加速,吉野每分钟领先于致远的距离将大大超过154米。在双方各自进入匀速直线运动之前,致远可能已经被吉野远远甩掉,再也不可能追上。

回到实战中,致远号的前主炮每2.5分钟才能发射一次(理想状态下),在实战中受战场条件限制(如敌方反击或进行机动,以及本舰的机动、弹药提升速率等),很难维持这一射速。这样,吉野可以在致远每次射击的准备时间里逃出400米开外。考虑到在进入追逐战之前,两舰的距离本来就在2、3千米开外,即使不考虑吉野的反击,致远射击几次之后会因为距离过远而失去准头(即使致远的炮手训练有素也不能完全克服当时瞄准设备落后的缺陷),因此致远更不可能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连续开火而“每炮必中”。实际上,致远在战斗中的主要动作不是跟吉野单挑,而是在保护受伤的定远。据相关著作记载,致远为掩护旗舰遭到密集火力覆盖,弹尽船伤之际,向横掠北洋阵前的吉野发起冲击。当时吉野正在向处于颓势的中国舰队倾泻炮弹,航速仅有11节,因此致远得以抓住机会奋力一搏。

电影的高潮部分正是描写致远主炮弹药告罄之后冲撞吉野的场面。但如前所述,即使采用冲撞战术,致远也很难用尾追的方式进行撞击,况且撞击战术必须从侧面切入对方航向方能造成有效的杀伤。因此,致远向横掠而来的吉野发起冲击才是经得起推敲的事实。电影中这样安排更像是为了体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勇往直前和敌人闻风丧胆狼狈逃窜的窘相。虽然与史实出入颇多,但如果把该影片当作艺术作品来看待,倒也不难理解其中原曲。

   

四、致远的沉没

   

致远在勇撞吉野的途中被鱼雷击沉的镜头,至今令中国观众扼腕叹息。小学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吉野的每一次鱼雷发射都令在场中国观众揪心不已。很多年以后,随着我国学者对历史资料的进一步掌握,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得以披露。当我看到吉野的图纸,立刻发现电影上吉野连连向后发射鱼雷的情节又是电影里的演绎,并非事实。因为从吉野的图纸上无法找到船尾鱼雷管。

当时的鱼雷发射管不同于现在,一般比较笨重,且很难随意旋转,射界很小。吉野拥有5个鱼雷管,一个在舰首水线以上;另外4个分别布置在船体舯部,主要朝向左右,仅能稍作偏转。由此可见吉野无法向尾随追来的致远发射鱼雷。当然,由前文所证实,如果致远是从侧面冲向吉野,还是可能遭遇鱼雷攻击的。电影中认定致远遭到鱼雷攻击可能由此而来,这似乎证实了当时作者其实是很清楚致远是如何撞击吉野的,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而将横向撞击改为尾追撞击。

随着更多资料的公开,很多历史学家得以接触到日本联合舰队相关历史资料,从而证实了一个事实:由于当时鱼雷的性能并不稳定,难以让人放心使用,日本联合舰队在接战之前已将鱼雷悉数抛弃。所以致远遭鱼雷攻击乃是子虚乌有。

关于致远的沉没原因历来众说纷纭,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是在冲向敌舰的过程中遭到联合舰队集火射击而沉没。拍摄时间比《甲午风云》晚30年的12集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即是按此描写的,当然,从视觉效果上看,后者显然不如前者——致远在烈火中越行越滞、缓缓下沉的场景比起在紧张的追击中的功亏一篑的情节,自然少了很多震撼和感染力。

致远被鱼雷击沉的说法之所以被很多人认同,很可能最初就是来源于中方参战官兵的见证,但是军舰被鱼雷击沉和被火炮轰沉的效果应该是不尽相同的。由于李鸿章对鱼雷兵器的痴迷,北洋水师在鱼雷作战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而且常年反复操练,对于鱼雷的破坏效果应该非常熟悉。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定致远是遭鱼雷命中而沉没?这其中肯定有原因,这也是我的疑惑。近年来,还有学者提出,致远是被密集的炮火击中了侧舷鱼雷管,引爆了其中待发的鱼雷而导致大爆炸(虽然北洋水师的大舰在战前也曾有部分抛弃了鱼雷,但致远可能有所保留),这种说法很合理,我个人也非常信服这种说法。当然,最后揭开谜底还要等待致远残骸打捞出水的时刻。(未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