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离职论定比“盖棺论定”更科学

火烧 2009-12-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离职论定比盖棺论定更科学,强调提前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有助于保障其晚年生活、推动领导交接与和谐,体现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
    通过此次重庆市前市长王鸿举同志的高调辞职,笔者看到了我们相关的部门在领导同志管理上的又一例历史佳话,那就是彻底打破古人“盖棺论定”的传统思维,提前为“离职论定”。在此前的众多类似场合中,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功范例。许多在任上提前高调离职的领导干部,过后都无一例外地安享晚年,再没有成为反腐败或者打黑恶的落马老将的。相关的部门很好地把握了对相关领导干部最终论定的提前量,非常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层的和谐进步。
  由“盖棺论定”提前到“离职论定”,充分体现了相关部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范。仔细分析起来,“离职论定”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以让离职老领导安享晚年。领导干部们当然非常重视组织上对自己一生尤其是工作期间的政治评价,现在不需要等到进八宝山见马克思,就可以知道自己在组织上留下的美好形象和高尚评价,这不仅让老同志再没有“人走茶凉”的担心,同时在晚年中可以保持一种长期性的尊严和自豪,可以说是对离职领导一生奋斗最好也最重要的精神抚慰。就像清朝著名文学家袁枚非要在生前向诗友们索取挽诗一样,我们的离职领导在生前就可以听到将来悼词中的美好评价,也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它能够让反腐败斗争划清阵营。从已往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离职领导干部看,一个规律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这些离职领导交班的时候,有关的组织部门都要在大会上宣布对该离职领导的全面而且是很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由于经过事前的充分调查和酝酿,因而非常准确和坚实,相当于为这些离职领导出具了一份非常正式的保证书,彻底打消了离职领导们对于离职后被别有用心或者不明真相的人胡乱诬告诽谤的顾虑,同时也给纪检监察部门划出了一个不得再行触及的有效范围,免得浪费反腐败斗争的资源和精力。
  ——它能够让领导新老交替很顺利。此次的王鸿举市长虽然距离年龄线还有一年的时间,但基于他自己在辞职报告中所说明的各种特殊情况,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政府工作,他出于一位老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还是毅然辞职,给黄奇帆同志让出大显身手的位置和机会,实现了新老市长顺利交接的良好局面,同时也让一些先前的流言不攻自破,这无论对王鸿举和黄奇帆两位同志个人前途,还是对整个重庆政坛的和谐稳定,都是非常有利的。
  ——它可以推动领导能上能下进程。王鸿举同志的提前主动离职,实质上就是一种“下”。此前卫生部长高强同志由正部长改任副部长,更是一种最明显的“下”。他们都是共产党员,都是担任重要职务的党内干部,他们带头不计名位和级别,充分有力地展示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宗旨和党员领导干部甘当公仆和人梯的无私品格。对于他们的这种高尚精神,组织上尽快为他们的工作表现作出实事求是的高度评价,也是应有之义应为之事。
  ……
  唐朝的白居易有一首诗,内容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莾谦恭下士时。但使当时便身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讲的就是封建时代对人“盖棺论定”的传统思维,其实是并不科学的。比如在文革中罪恶滔天的“康生同志”,那是曾经在悼词中得到很高评价的;而许多真正杰出伟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却背着很臭的恶名离开人世。为什么盖棺论定已经显得并不科学?因为那都处在一个法治不彰的非正常状态的社会形势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法治建设,我们的社会特别是组织工作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崭新时代,所以党组织有条件也有能力对领导干部们提前论定,而主动离职之时正是进行最终评价的最佳时机。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我们党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我们都深知一个最浅显的道理,领导层的和谐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有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用句最粗浅的俗话来说就是“神仙不打仗,凡人不遭殃”,我们一定要像维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那样维护领导层的和谐,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