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航”在台湾刊登广告 六十年来首次
大陆“国航”在台湾刊登广告 六十年来首次
中国官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1月23日,罕见在台湾报纸上出半版广告,广告上的字是“礼天下通四海”。推销国航从台北飞至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成都五个城市的航线。大陆官商广告登“台”,乃六十年首次,意义深远。
两岸直航后,各自航空公司抢位。来往两岸客商就这么多,不可能象90年代那样台湾那样在大陆乱串,趴趴走。而且真正有实力的台湾商人有自己的专机,比如目前浮上台面拥有私人飞机的企业主有七人,台湾首富鸿海集团郭台铭、旺旺集团蔡衍明、中信辜家、顶新(康师傅)集团魏应州和远东集团徐旭东。
四年多前在高铁、国道三号高速公路还未开通之前,飞机往返台湾南北部最便捷交通工具。自从台湾有了台北、高雄高速列车,原本五小时现在只需90分钟即可到达,更快捷更便宜。这条台湾当局花150亿美金建设的高速铁路,这段路程全长215公里,时速高达345公里,整个系统采用了日本的高速铁路科技,这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日本新干线技术首次在日本本土之外投入运用。这使得多个耗资十几亿的机场冷冷清清,营运艰难。台湾十八座机场中,2008年仅有桃园国际机场和小港机场赚钱(松山机场去年尚无两岸航线),其中屏东和恒春机场每周只三班,每航次载客率仅剩三成,有的经营困难的航空公司常常旅客和员工一样多,有时候还停班,成了名副其实的“蚊子馆”(台湾人称呼闲置场地)。
大陆国航只所以投入大成本卖广告,也是商业考量,在众多航空公司竞争中夺多一份额,不仅和台湾航空公司竞争,还要和大陆自己的航空公司竞争,例如南航,东航等。目前没有一个大陆航空公司飞台湾航线盈利,今后十年内也没有光明前景,除非两岸统一了,来往完全没有限制,成为国内游。有时候经济要为政治服务,民进党说两岸通航是大陆统战手段之一,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中国政府的国航、南航都要继续做飞台湾的经济赔本买卖,这也是政治任务之一。国航在台湾报纸卖广告,只是力图把亏损失减少一些而已。
台湾“中国时报”之所以登国航广告,顶住民进党压力,乃做给大陆的姿态。几十年老店“中国时报”已由创办人余纪忠(曾任国民党中常委)后人卖给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家族。蔡衍明还有一个亲大陆的《旺报》,他在创办致辞时表示,《旺报》创办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出发,帮助台湾民众真切地了解大陆,最重要的是要“旺台湾、旺大陆、让全世界的华人都快乐。”旺报创刊时,党政高层云集,马英九特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十字,期许旺报在两岸关系上扮演积极正面的角色。蔡衍明这位高中文化的台商,19岁开始经营生意,是靠在大陆卖米果类零食小吃起家,并赚大钱的,当然对大陆政府友善。没有中国大陆人民吃他工厂做出的食品,他分文也得不到。
早在去年第二次江陈会四项协议生效后,国民党立委黄义交提出修法,让大陆广告不需经过陆委会这关,只须受与台湾广告相同规范,就可在台湾传媒播放刊登。不过,这项修法被民进党挡下,之后就出现大陆房地产广告登台被喊卡事件。中国时报称:松绑最大阻力来自业者抗拒。在台湾本土航空运营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大陆的航空公司想来分一杯羹虽说是相当的艰难,但在这前提下,大陆的“国航”广告被刊登出,是各方条件制约下的结果,也实属六十年来第一个突破口。
台湾发行全岛的报纸主要有四家中文,偏向蓝营的《联合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和《自由时报》;英文是《中国邮报》(China Post)和《台北时报》(Taipei Times)。《联合报》亲国民党,《中国时报》批民进党较多,《苹果日报》左批右打,是香港反共文人蔡智英创办的台湾版,《自由时报》则是民进党的喉舌。《中国邮报》是《联合报》的子报,《台北时报》则是站在民进党立场说话。
严格地说,台湾尚无一家“统派”倾大陆的报纸,这有一个“适者生存”的难题。不象《自由时报》口无遮拦为民进党出言不逊。大陆官商也好、私企也好,只能以最软性、无政治意含的广告在台湾报纸刊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