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191)2009-11-15
网络时政文摘(191)2009-11-15
大学自招直荐生 权钱交易添温床
工作十年买楼 无非镜花水月
中国低保制度是现代化的反面标志
自封太平洋总统 奥巴马牵强附会
奥巴马:欢迎中国崛起
时代周刊》:中国5方面 堪奥巴马借镜
希拉妮何以大讚李洁明
前美驻华大使 李洁明81岁逝世
正本清源:粉饰太平
总结中越战争惨败教训
....................................
太阳报:大学自招直荐生 权钱交易添温床
北京大学明年起实施中学校长推荐优秀或学科特长学生,被荐者可降三十分录取。该方桉公布后,舆情劣评如潮,九成网民表示反对,六成家长担心弄虚作假,成为权钱交易的温床。事实上,由于社会诚信缺失,教育腐败氾滥,内地大学根本没有自招优秀生的条件。
根据北大公布的方桉,北京、天津、重庆等十三个省市获得「实名推荐制」的中学校长,可向北大推荐优秀高中毕业生,通过面试的学生高考时将享受较其他考生低三十分录取的待遇,推荐生人数为本科招生人数的百分之三,凡有意参与「实名推荐优生」的中学校长可向北大提出申请,并接受资格审核。
「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国际流行做法,在美国,学生申请大学必须提供两封推荐信,推荐人的身份、地位、声誉对学生能否被名校录取有较大影响,二○○七年开始,香港大学也在内地实施这一计划。事实上,让钱学森参加高考,也未必能考上清华、北大,而校长推荐制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选拔「偏才」或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入学深造。
然而,这项旨在改革考试制度、挖掘优秀人才的制度创新,却在内地受到出人意料的冷遇,民众最担忧的是推荐方式、过程和标准丧失公平,沦为官员子弟、富人子弟的盛宴。据官方人民网的调查,逾九成五网民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将产生权钱交易。而吉林省一项内容相似的问卷调查结果更让人啼笑皆非,近七成受访者质疑此举有暗箱作业之虞,但逾六成受访家长又愿意通过送礼为子女争取「直通车」机会。
诚信缺失 有损公平
其实,民众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近年部分内地名牌大学实行自主招生,最终沦为「分数不够」权贵子女的入校手段。据内地媒体报道,两名来自黑龙江的北大学生多门功课不合格,却被保送该校读研究生,两人父亲分别是黑龙江某市委书记和局长。后经网民人肉搜索发现,这两名学生三年前竟然也是被保送进北大的。两位公子免除千万同龄人考大学、考研究生的烦恼,一路保送,何有公平可言?这就难怪老百姓对「校长实名推荐制」存有本能的牴触和反感。
「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运作必须有成熟的诚信体系保障,眼下内地教育界官员贪腐成风,学者抄袭无日无之,公平诚信荡然无存,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仓促实行该制度,只能是南橘北枳,为权钱交易增添温床。这是因为在学校保送谁都可以的情况下,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商界大款、学校家属子弟更容易入选。至于贫穷地区的学生,本来就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连知名中学的门槛都迈不进,跨进北大、清华更是难于上青天。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只要维护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内地未出世便广遭诟病,表明制度本身充满着不公平,实在应该缓行。
东方日报:工作十年买楼 无非镜花水月
内地楼价飙升,基层民众望楼兴叹,重庆市长王鸿举近日语出惊人:要让年轻人经自己的努力,十年内能买到称心的住宅;让近乎百分之百的人都能住上带厨房、衞生间和周边环境理想的房子。这一铮铮承诺非但没有为市民带来惊喜,反而遭到网民齐声讨伐,他们质疑当局信口开河,不负责任,与市民开起「画楼充住」的玩笑。
年轻人十年内能否买得起房子,这笔帐很容易算。重庆楼价和内地大中城市一样,近年涨声一片,主城区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今年十月已升至七千多元,较去年狂涨二千元。而重庆职工去年的年均工资不到二万七千元,如按工资基数逐年递增一成五计算,十年的工资总和约五十五万元,也就是说,年轻人一年到头不吃不喝,当地楼价十年不涨,才有可能买到一间九百呎的「称心住宅」。
有人还算过另外一笔帐,如果让京沪深穗等地的年轻人十年圆业主梦,当地楼价至少要比现在下降一半。上海市的随机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年轻购房者都是由父母提供首期付款或「融资」。讽刺的是,王鸿举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但他连这几笔帐都没有算清楚,就作出「年轻人工作十年能买到称心住宅」的承诺。承诺虽然美丽动听,却不过是镜花水月,无人信以为真,最多成为人们饭后茶馀的笑料。
画楼充住 信口开河
重庆当局「画楼充住」已不是第一次了。今年九月六日,重庆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该市调控房价的目标是,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六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价楼房。谁料到才过两个月,市长王鸿举又将六年承诺改为十年,两个月延长四年,真可谓官字两个口,普通市民到底该听谁信谁?
官员的承诺只是跟着楼价走,只要楼价涨不停,别说「工作十年买房」遥不可及,恐怕再过两个月又有官员把承诺期延长至十五年了。官员信口开河,百姓望楼兴叹,只是十年后,市长们早已卸任,谁还记得他们当年信口开河的承诺。
大城市楼价比肩狂奔,民间怨声载道,幕后是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相互勾结,上下其手。目前,内地房地产开发费用近一半流向政府地方财政,当局不遗馀力扶持、提振楼市以从中获取GDP政绩,部分贪官甚至藉此中饱私囊。最近,各地又相继爆出一批「地王」囤积地皮,而地方政府则出台救市政策,帮助地产商「旱涝保收」。事实表明,中国房地产行业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政府与民争利产业,又是权钱交易高发领域,楼价岂有不涨之理?
其实,当局与其拿十年后的愿景来说事,还不如拿出遏止楼价上升的撒手锏来,最有效的方法是严禁开发商捂盘惜售,对囤房居奇者课以重税,否则,重建民众对楼市的信心永远是句空话。困难的是官商利益攸关,关係如胶似漆,当局如何下得了手?
中国低保制度是现代化的反面标志
记者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简称低保) 实行已有十年,美国经济政治学者苏黛瑞( Dorothy Solinger )实地调查之后发现,低保金的数额过低,低保户更因为各种规定的限制,全家人都无法向上提升。原本应该协助穷人脱贫的计划,却造成穷人继续贫穷。
苏黛瑞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欧文分校( UC Irvine )专门研究亚洲政治经济的专家,三年来她在上海、武汉、兰州等许多城市进行低保户的调查研究,最近公布研究结果。苏黛瑞发现,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把经济成长的利益分配给因为经济转型造成的受害者,帮助他们走向自给自足,但中国不是。
*低保目的是要那些人保持沉默并让社会看不见*
苏黛瑞说:"低保计划的设计,是要这些人保持沉默,并且在公众视线中消失,让国家可以走向现代化发展。"
苏黛瑞分析,1990年代中国公营企业改革造成大量员工下岗,拥有城市户口却失去单位福利的人,突然沦落为城市中最底层的穷人。为了避免这些人造成社会不安,朱熔基担任总理时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各地贫穷线做标准,提供老病伤残失业等都市穷人最起码的生活费。
苏黛瑞说,这种制度虽然彷效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却没有民主的精神,尤其是各种规定让领取者感到屈辱和痛苦。例如在社区公示栏公布各申请者的状况、邀请邻居和社区人士来发表意见 、经常调查是否暗中打工或在街边摆摊,造成许多真正需要的人不获批准,还有些干部贪污索贿甚至给自己没有需要的亲友发低保金。
*金额太少规定太多,全家人都无法向上提升*
苏黛瑞指出,低保金额过低,不敷生活需要也跟不上通货膨胀,生病看不起医生,更糟的是各项规定造成整家人无法奋发向上。例如不能送子女上培训班、成绩好的孩子不能去上重点高中、家中不准买电脑帮助孩子学习、去年开始低保户子女上大学准许申请贷款但许多人仍贷不到、另外天气热也不能装冷气、家中也不准买手机连别人送的也不行。
*都市现代化的反面标志*
苏黛瑞说:"低保户任何向上奋斗的机会都被否决了,好像他们是永远属于低阶层的会员,反讽的是政府却要走向现代化,这个制度成为都市现代化的反面标志(Anti-Emblem of Municipal Modernization )。"
苏黛瑞根据中国统计数字,指出中国低保户约有2300万人,但是只占申请者的四分之一,如果依据世界银行的贫穷标准,中国穷人有66%申请不到低保。低保支出占中国生产总额GDP的比例,十年来从0.016%到2007年的0.1127%,比例都太小。
苏黛瑞说:"低保本来是帮助最穷的人的计划,却使他们继续贫穷。低保计划是好的,但需要多给些钱少些规定。"
*中国媒体调查建议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制*
据中国《经济参考报》最近实地调查沿海发达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发现政府的帮助有如杯水车薪非常有限。例如天津有17万户领取低保,每月只有430元。上海闸北区有2.6万低保户,低保边缘的低收入者多出三倍,重残者的低保津贴是520元。温州外来务工者情况也很糟,但不能申请低保。
报道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王永昌博士建议:应推进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政府应发挥再分配的功能,调节全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王永昌指目前政府应该用于再分配的经费,有近一半用在与社会福利无关的项目上面。
东方日报:自封太平洋总统 奥巴马牵强附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访问之旅「先访日本后访中国」的行程安排,就被视为华府高度重视美日同盟关係的表现,但奥巴马昨日于东京发表演说时,既以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的身份自居,又强调美国无意「遏制」中国,在美日疏离日增及美中角力加剧的氛围下,此一扬弃「非敌即友」思维的务实外交取态,可见华府亟欲重拾昔日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以弥补布殊单边主义给美国带来的外交真空。
虽说奥巴马于位处太平洋中北部的夏威夷出生,但观乎列根总统曾任美国太平洋沿岸最大州份加州的州长,而尼克逊当选总统前也曾担任加州于联邦国会的代表,与奥巴马相比,尼克逊和列根似乎更有资格自称为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
不过,奥巴马以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自居,或许是主观感情使然,他在东京演讲时提到自己与亚洲地区的渊源,认为这有助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如孩童时代于印尼度过、生母在东南亚各地村落工作了近十年等成长背景。奥巴马相信,由于他的家庭扎根亚洲,这令他具备独一无二的视野,有别于历任美国总统。
语带双关 含摒弃武力意思
奥巴马自封为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多少予人牵强附会之感,或许是他旨在强化软实力的噱头而已。更堪玩味的是,英文Pacific除可解作「太平洋沿岸的」,也有「爱好和平」和「摒弃使用武力」意思,America's first "Pacific" president又会否语带双关、内藏政治讯息?
奥巴马主动提到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问题,强调美国无意遏制中国,美中关係深化也不代表美日盟友关係随之被削弱,相反,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国也可成为国际社会力量泉源。令华府进退失据的朝核问题和伊朗核危机,中国在当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美国经济复甦是快是慢,也得看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在刺激内需和增加入口方面有多积极。奥巴马此际对华摆出友善姿态,在多大程度上出于形格势禁?
奥巴马访日期间表现随和,更不时閒话家常,谈到自己儿时锺情日本抹茶雪糕之馀,亦不忘向日本小滨市(Obama)居民问好,这与防长盖茨早前访日时对美军基地搬迁问题摆出的强硬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华府毫不掩饰其对日本时硬时软的极端态度,相信有其所恃,奥巴马对中国的友善态度,有待时间验证。
奥巴马:欢迎中国崛起
【东方日报讯】美国总统奥巴马昨日由日本转抵新加坡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今日将展开其亚洲之旅重头戏的访华行程。他在日本发表上任以来首次亚洲政策演讲,自称为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Pacific President),又强调中美合作对两国有利,欢迎中国崛起,美国不会遏制。
奥巴马在东京的演说中,对于中国崛起表示欢迎,又认为美国不会受到威胁。他指强大和繁荣的中国崛起,会肩负更大责任,是国际社会力量的来源,美国不会遏制。人权问题方面,奥巴马未有直接提及西藏,以模煳且不带批评的说法将中国人权问题轻轻带过。他说美国仍敢于捍衞一向珍重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尊重各种族的宗教和文化,但讨论时会建基于伙伴,而非仇恨的精神。奥巴马亦要求缅甸释放反对派领袖昂山淑姬,又要求北韩重返六方会谈。他自称太平洋总统则是要强调自己和太平洋地区的渊源,例如在夏威夷出生、在印尼成长。
指美日关係平等互重
奥巴马亦针对日本等盟国对中美接近的担心,表示与中国深化关係,不会削弱美国与盟国关係。他指日本是亚洲稳定的关键,更引用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话强调,美日同盟关係是平等和相互尊重。
不过有分析认为,奥巴马若只想用一日访问来弭平美日的裂痕,似乎轻视问题的严重性,相信日本政权交替后,日益凸显的两国摩擦短期内很难解决。有日本媒体指前总统布殊政府单边主义政策令美国失去威信,今次是奥巴马恢复美国影响力战略的延续。
奥巴马在日本期间,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新加坡与美国国务卿希拉妮会晤,就中美关係、奥巴马访华及其他问题交换意见。杨洁篪表示,新时期中美关係有好的开始。
美国总统奥巴马(左)昨日离开日本前拜访日皇明仁夫妇。奥巴马与明仁(右)见面时向对方深深鞠躬,似乎忘了今年初在G20峰会中被指向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鞠躬引起的风波。美国《洛杉矶时报》指这可能引起部分美国人不满,并指奥巴马站直身子握手较合适。
《时代周刊》:中国5方面 堪奥巴马借镜
香港文汇报
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抵达中国,展开上任后首次访华行程。两国无论在文化、社会以至政治制度都存在极大差异,但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发表文章,指奥巴马此行可以从5大方面学习中国经验。
勇于进取 推动教育
《时代周刊》称,奥巴马首先可以学习中国的雄心壮志,即是中国在发展经济上的进取态度,时刻抱覑「我能做得到」的精神。儘管一些经济学家质疑中国投放太多资源,发展这类造价高昂的项目,但中国却是充满前进的动力,用「勇往直前」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
第二,中国推动教育不遗馀力,民众也十分好学。事实上,在数十载投资于教育后,中国的识字率现已超过90%,比美国的86%更高,一些偏远的农村儿童也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储蓄重孝 眼光长远
第三,中国人重视孝道,把照顾父母视作必然。美国人惯了把年迈父母送入护老院,中国人看在眼裡感到难以接受,视为重大耻辱。按照中国传统,父母养育子女,子女长大后照顾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
第四,奥巴马访华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游说中国人作更多消费,希望他们能彷傚美国人的消费模式。但「积穀防饥」的观念,正是美国要从中国学习的一课。
美国最后要学习的,就是眼光放远,中国人今天辛勤工作,目的是确保未来数十年有较好的生活。普遍只看眼前的美国人,也许需要学习一下。 ■《时代周刊》
希拉妮何以大讚李洁明
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日前在美国华盛顿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美国国务卿希拉妮特别发表声明,称李洁明是美国「最佳外交官之一」,是许多杰出外交官的启蒙老师,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问题专家。
希拉妮给李洁明这麽高的评价,这在美国外交史上是罕见的,但如果与李洁明在美国对华情报工作的贡献相比,希拉妮这个评价也是恰如其分。
李洁明其实是披着外交官外衣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他早年出生在中国青岛,直到十二岁之后才离开中国,后来入读耶鲁大学,从朝鲜战场开始研究中国问题。他在香港、万象、马尼拉、首尔、台北、东京、北京等地任职,都是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从事情报活动,从事针对中国的秘密情报活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係开始改善之后,李洁明再度回到中国。
对华情报无孔不入
李洁明是一九四九年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开以合法身份第一位派驻中国的特工,组建中央情报局北京情报站,并担任首任站长。他也是基辛格安插在中国的人,作为中美最高层进行直接联繫的幕后沟通管道。据李洁明说,他负责接受和发送的绝密情报,他自己都没有资格看的,只有大使才有资格看。
可以这麽说,李洁明是中央情报局对华情报工作中的泰斗级人物。李洁明当年到中国,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创立美国对华情报工作,从早年的俞强生桉,到徐俊平桉,美国对华情报几乎无孔不入。
近年来,美国对华情报的工作重点已从单纯地窃取情报,发展到影响中国决策,其一些代理人甚至就站在决策位置上。而这一切,均来自李洁明当年打下的基础和工作模式。从这方面说,李洁明对美国居功至伟,希拉妮对他的高度评价,一点也不过分。
李洁明站在美国立场上,极力维护美国利益,尤其是其反共反华立场,让北京极其不满。当年他出任驻华大使时,中国国内发生「六四」事件,方励之在美国使馆避难以及离开中国,均是李洁明一手策划。这也导致李洁明在北京的大使任期大大缩短。
中国威胁论鼓吹者
在两岸问题上,李洁明极其偏袒台湾,他主张利用台湾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因此受到台独势力的追捧,成为民进党的座上宾。李洁明离开政界后,以「中国通」身份长期批评中国,话题涉及人权、军事、少数民族政策,是西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鼓吹者。由于其身份特殊,名气极大,权威性高,往往一张嘴便被西方舆论追捧,因此李洁明也被北京视为抹黑中国的「黑嘴」,近十几年来一直将其拒诸门外。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洁明是中美关係的活字典、资料库,如今他去世,许多秘密恐怕将随其一起湮灭。(太阳报 冯海闻)
前美驻华大使 李洁明81岁逝世
【明报专讯】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James Lilley)周四在华盛顿寓所去世,享年81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声明,称李洁明是「美国最优秀的外交家之一」。
李洁明是唯一在两岸都担任过美国最高代表的外交官,是中国通。他1928年在山东青岛出生,其父是美孚石油公司驻华行销代表。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加入中情局,50年代起负责对华情报工作,曾任职寮国(老挝)和香港,并与台湾关係良好,90年代初在国防部任职时,力主出售战机给台湾。
与台关係好 预见六四镇压
李洁明于1979年从中情局退休,但随覑列根上台,他于1981至1984年获任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长,1986年起任驻韩大使,并于1989年5月至1991年任驻中国大使。李洁明是老布殊在耶鲁大学的同学,双方关係密切,他任驻华大使时,正值六四事件前夕,而他在事前就曾向华府指出,北京当局一定会武力镇压。
六四后,李洁明曾在大使馆庇护中国着名异见人士、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夫妇1年之久。在离开公职后,李洁明担任华府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院」(AEI)资深研究员。2003年他出版回忆录,书名为《China Hands》。李洁明近年备受癌疾困扰,日前起身时不慎跌倒,健康恶化,终与世长辞。
正本清源:粉饰太平
内地「豆腐渣」工程大家听得多,「粉粉砖」建材你又是否听闻过?最近四川大地震灾区爆出豆腐渣建材丑闻,重灾区绵阳市被揭发大批建房用的红砖摆放数个月后即变成「粉粉砖」,只需用手一捏即碎。
直觉上认为,这一定是砖厂老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牟取暴利吧。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在于生产红砖的矿石含钙量严重超标,含钙量有的高达两成六,部分甚至高达三成四,遇水后疏鬆脆弱。
话说绵阳市去年底着手重建,但因建材供应短缺,红砖价格飙升,当地政府挂牌出让逾百个页岩矿,令红砖生产能力增加四十五亿块。可惜,该市国土资源部门把关不力,竟宣称矿石的氧化钙含量为百分之零点五八至二点五四;而质监机关又没有对製成品严格抽查,滥发合格证。
当地政府为了政绩,急功近利,以致大量「粉粉砖」流入市面。对此民众大为诧异,认为「再来一个不大的地震,都很有可能又造成严重伤亡」。
有道是:路遥知马力。刚出砖窰的「粉粉砖」外观极佳,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消数月,即腐化变质。同样地,内地官场是个大染缸,官官相衞,贪污腐败,可谓司空见惯,许多人初入官场时,形象良好,作风正派,无奈权钱交易极具诱惑,最后还不是一头扎进了大染缸,同流合污?
灾区有一捏即碎的「粉粉砖」建材,当地官场想必也有经不起考验的「粉粉砖」官员。(太阳报 林思源)
总结中越战争惨败教训
三十年前的中越战争,两国都说打了胜仗,但中国以十倍火力、五倍兵力,掌握突袭的主动权,打亲手教出来的小兄弟,胜之不武。第五十军四四八团被歼灭是该战中最沉重的惨败,在建政六十年周年阅兵后重提旧事,正是要总结宝贵的历史教训。
三月五日,中国打下谅山后宣布撤军,担任战略预备队的一五○师坚决求战,副军长、副政委率一五○师获准出国实战锻炼,掩护友军撤退。该师大部分连排级军官是刚刚提拔,多数老兵被调走,补充的新兵刚入伍,仓促上阵的四四八团出境一周,没遇过排以上的敌军。
三月十一日,四四八团奉命回撤中伏,越军一个加强营用少量兵力,将四四八团前指挥部及第二营击溃。一五○师命令该团边打边撤,夜行军却迷路走入峡谷;相反越军熟悉地形,迅速抢佔险要,更调来援兵形成包围。
三月十二日下午,四四八团前指和二营等部一千馀人遭围攻,前指挥长胡副团长阵亡,副政委失踪。四四八团要求回援二营,但五十军驻一五○师工作组下令各营连分散突围。危急关头,被围部队没有军官出头负责指挥,于是越军陆续分割包围了各分队;其中八连三排浴血苦战,副连长以下四十一人牺牲;馀下两个排被包围三天后由连干部带队投降。
其实攻击四四八团的越军只是团级规模,没有重炮和装甲力量,却在一场遭遇战就俘获四四八团参谋长、二营教导员和十几名连排军官共二百馀人。战后五十军两名副军长撤职或降职,一名副政委党内处分。一九八五年部队整编,五十军番号撤销。(东方日报 司马成)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