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兴也勃也,亡也忽焉

火烧 2009-11-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兴衰更替的历史规律,强调人才与吏治的重要性,回顾建国初期的改革与思想改造,分析社会风气的演变,体现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兴也勃也,亡也忽焉

   

  

圣人有言:“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古有上书言事之俗,近世亦有上书言事之举。今有递书上峰密札,多有肉食者或居庙堂者谋划。民间上书言事久废,无有传统。然,民间论国是者有。思中国当前急务,惟用人,吏治两项。

   

古之圣者治世,一张一弛,大抵因时俗之过而矫之使就于中。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告诫全党: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要被糖衣炮弹击中了。“进京赶考”,“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决不当李自成”。

   

又提“几不”,即不做寿,不祝酒,不以人名作地名,活人不上舞台。彼时,众贤皆水深火热中得来,个个勤政廉洁,孜孜求治。元帅十、大将十、上将五十五、中将一百七十五、少将八百零二、又加各地英贤,可谓星汉灿烂,人才济济,上成楷模,下则群起响应,就有“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事根本”。

   

何有此局面?上不谋私,不搞特权,严诫子女亲友要做普通百姓一员,入厂做工,在家务农,有饭吃,有工作,有书读,自食其力,与人民大众一样。众贤理想高尚,信念坚定,一生不悔。虽有抗美援朝、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稍后“三反”、“五反”、三大改造,运动频仍,左右颠簸,然舵手经纶,众贤一意,国基渐稳,人心日附,虽无天意,岂非人力哉?!

   

建国初始,百废待举,此时众贤亦足可赖,上峰孜孜求治,以建设,访贤为急务。人才何有?旧世知识分子亦多有,然思想亦旧,与新世界多有隔阂,就有“改造知识分子”,“依靠工人阶级”,“依靠贫下中农”之举措。真有“没知识”,“无文化”的穷苦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

   

一时人人为公,天下无私。

   

国基日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功渐起,“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培养接班人之痒序兴,一时城乡僻壤,书声琅琅,贫寒子弟,鱼贯学堂,民智又逢甘霖,勃然兴焉。

   

前贤足迹尚存,与后辈相距不远,上有型,下则追随矣。渐育渐养,爱国信念深入骨髓,民俗渐厚:大公无私,毫不利己,舍小家为大家,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一时世风淳正,人心归朴,大有夜不闭户,路不遗拾之圣世。  

(待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