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开“国家机密”吓坏了谁?
去年,深圳吴君亮等“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们首先向这一“国家机密”提出挑战,他们以“分析研究”为由,获得了深圳市《2008年度深圳市级部门预算草案》,随后卫生部、民政部、教育部、环保总局等中央部委也向他们公布了接近完备的本级部门预算。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开了将公共预算向百姓公开的先河。
最近,深圳“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李德涛又向一些国家部委、省财政部门发出请求,希望获得他们的公共预算信息。可惜的是,只有广州市财政局把《2009年广州市本级部门预算》公布在了自己的网站,供人们下载观察,其他部门均以种种理由给予推脱,上海市财政局甚至以“国家机密”为由给予谢绝。
现代公共预算具备五个特点,透明性是其中之一,计划性、全面性、法律权威性和政治程序性是在人民有效参与和监督下才能更趋完善。深圳、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敢为天下先,敢“晒”自己的“家业”,是一种政治文明的体现, 是一种愿意取信于民、愿意接受民众监督的政府举动。这一举动是值得充分褒扬的,就像一个孩子在蹒跚学步时期,当他迈开第一步的时候,人们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大声喝彩,而暂且不要求全责备。
相比之下,还有很多上海这样的情况,不愿将自己的政府行为“公开化”,甚至把人们希望参与和了解的内容“机密化”。让人们不可理解的是,去年5月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什么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如果按照上海方面的说法去处理广州的做法,那么,广州财政局就将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论处。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公共预算不会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机密”项目,谈公开则色变是一种体制惯性的不良运作,除非其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天机”,否则就是抵触心理在作祟。其真实目的无非是想继续保持部门工作的神秘性和权威性,从而把政府工作与群众监督对立起来。这样做,对构建取信于民的“阳光政府”的背道而驰的,对促进和谐、文明社会建设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公开这些所谓的“国家机密”不应该害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