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天下奉私这杆旗绝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理想

火烧 2009-10-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理想,而非‘奉私’。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公’念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历史与文化,区别于西方私有制。

天下奉私这杆旗绝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远》。“天下为公”是中国人的传统理想,也是中国把封建文明持续了数千年的治国理念。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人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发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如果说,西方文明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奉为金科玉律的话,那么中国人是把“天下为公”当为致宝,世世代代捧在怀中,从皇上到老百姓都礼敬这四个字,辛亥革命以“私”念兴世的资本主义引入中国,但没有救了中国,而真正的毛泽东的共产党,却把以“公”念治国的社会主义应用于中国,毛泽东思想却彻底的改变了中国。  

中国在近一个世纪里,是信仰“公”念马克思主义最活跃的地方,是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理念是大有关系的,在这点上,前苏联都不如,因为它没有这个文化传统,所以,他抛弃了这个“公”,也信起“私”来——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因为“公”字在中国是有基础的,是中国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公”在中国有基础也不是偶然的,是中国长期大一统形成的,小国寡民“公”的意识极弱,这也是欧洲倡“私”不倡“公”的原因之一,因为欧洲历史上全是小邦国、小城堡。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扩展到全世界时出现的,也是应大而生的。  

“公”与“私”在中国历史上互动和对接。“公”和“私”是人类有了社会意识后,出现的一对矛盾,是人性的开始。有“公”就有“私”,有“私”就有“公”,他们概念上对立,却一直在相伴、互动、换位、演动,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状态。比如,原始社会,每个原始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就是“私”,谁都想获得生活资料,活下去,繁衍下去。本来这种各自为政的“私”,应当导致相互的争夺和杀戮,可他们通过狩猎,发现集体的力量是获取食物的关键,个人必须通过集体才能发挥作用,并获得食物,满足每个人的生存之“私”。这就使他们有了“公”的概念,这个“公”就是大家的力量,它是每个个体原始人存活的基础,于是就有了某种组织和合作,而首领也就出现了。首领代表的是“公”,是组织指挥者,受到大家的拥戴。大家明白,没有一个组织行使公权,他们不但获得不了食品,可能连自身安全都难保,会随时被猛兽吃掉,所以自觉服从公权权威,建立了最初的“公”的意识,因为这个意识关系到他们的生死。  

当人类进入奴隶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凌驾于“公”之上的“私”,部落首领们有了私有财产和奴隶,并把部落组织和组织的权力做为自己的私器,社会开始分化,奴隶主、奴隶和平民。大量社会成员失去公民身份,变为私人的奴隶。但就以私攀到公头顶上时,“公”也以更高级的形态出现。  

在面临外族侵略甚至灭绝时,奴隶国家出现了,奴隶变成士兵,奴隶主成为将领,他们共同为捍卫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与生存而战,为了这个“公”,奴隶们舍生忘死,为了这个“公”,奴隶主倾万贯家财,因为失败意味着整族灭亡。还有,在特大自然灾害威胁下,人必须形成高度组织状态,中国大禹治水就是那个阶段,当时是奴隶时代,大禹治水“九年间三过其门,闻呱呱之泣而不省其焉”,就是九年里三次路过家门,听到孩子的哭泣声都不入,这究竟为了什么?就为了治水这一天下“公”事。水治不好大家全冲走,连自己孩子一道。所以,这就有了“大道之行”,“公”的权威。于是人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公”就没有“私”,“公”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私”,所以称“大道”。  

当人类进入封建社会,经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后,中国成为统一的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天下土地和百姓都是皇上的私有财产,王朝是一种家天下的形式,把私弄得与天一边大,这是封建社会将“私”的再度升华,可是“公”同时在新的层次中出现,并掌控着皇上。  

首先,一个公理拿着皇上:“民可载舟,也可覆舟”,你要不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你这朝廷休想千年万代。而皇上一下还就给老百姓拿住了,于是皇上每天一睁眼就想天下百姓怎么样,赶上大灾之年皇上亲自下民间体察民情,治贪官,赈济百姓,当超级公仆,因为怕老百姓造反。如果有老百姓造反皇上就得自我反省:哪得罪老百姓了?所以皇上把天下归于他私下,其实自己就成为为天下公益服务的皇官了。这“公”是多么的厉害!真是“私”高千尺,“公”长百丈。  

为了治好天下,皇上建立了一套官僚体制的国家制度,这套制度是治理天下的公器,不是为皇上私心服务的,为皇上私心服务的是太监们。汉武帝的伟大,表面是打败了匈奴,其实是在捍卫天下,为天下苍生除害,为世世代代过好日子打基础,所以汉武帝穷兵黩武几十年耗尽天下资财,老百姓日子过的并不好,可没人说汉武帝的不是,因为他是为了天下之公,有错人民也谅解他,历史也不记他过。所以历史上称职的皇上,除了在后宫逞逞性子,骂骂太监,使使私威外,到哪都要从公心出发,因为他在治天下,手里的官员是他的公器,他派他们教化地方、治水兴农、繁荣百业、公判刑诉、戍边作战,全是国家公务。  

皇上委任他们的形式是私诏,可给他们的却是公权,代表的是国家,服务于万民。所以,武将在外打仗,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治世上,文臣可以上谏给皇上提意见,甚至直接反对皇上,文死谏,武死战,文臣为谏而死是殉职,万古流芳,实际是死于“公”,皇上要斩谏臣是为“私”,史官要记录,遗臭万年。所以,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可是实际仅是一种执政形式,皇上必须持“天下为公”的大道才行。而不是今日资改派把持的天下奉私的小道之行。  

现在资改派已经建立现代特色国家,名曰特色共和,即国家是人民的,权力是人民的,最高的权力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打下天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就开五百元工资,自己抽的烟全从自己工资里出,毛泽东虽住中南海,可那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毛泽东没有私人财产。他让天下人紧衣缩食,资改派骂他,可他没有把钱放自己腰包里,放在国库里了,成为建设国家,改革开放的本钱。毛泽东为的是什么?为“公”!当然,老一辈革命家等人也是为了“公”,他们用他们一生的奋斗,建立了实现了“天下为公”的国家,因为建立这么一个国家,老一辈革命家是用成千上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的鲜血换来了,所以窃贼是守不住“公”字的,他们死了都害怕去见英雄烈土们的魂魄。  

有多大的公,就有多大的私,有天大的公,就会有天大的私。中国近三十年这种疯狂的“私”恶性暴发、大肆泛滥,国资被“私”分、“公权”做“私权”、“公信”成“私诺”、“公理”变“私理”、“公信”成“私骗”、人民“公仆”成了“私搂”、公职干部成为私人狗腿子、公权成了他们发财的私器,商人的“私”就更大了,他们黑着心赚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全往自己怀里搂。这种“私”的总爆发,腐化了权力、毁了官员,制造出种种丑恶,侵犯老百姓利益,没地种打工的农民、国企下岗职工、买房后的房奴、得病后被医院洗劫的病人、沦为三陪的下岗女工、挨黑社会打的民村等等。  

老百姓仰望青天,天天在找,他们在找什么?他们在找“天下为公”的“公”字公仆,他们在找“天下为公”的“公”字旗手,他们在找敢作敢为、旗帜鲜明的“天下为公”的,公理、公信、公平、公正、公益、公德、公仆、公道……这些由人民喂养的“公”们究竟在哪?四千年前中国还有的“天下为公”的“公”字,今儿到底都哪里去了?中国可是个人民的国家,人民的国家找不到公字,难道中国真的已经“天下充公”了吗!  

中国的老百姓,他们都在焦虑的等待着,天天等待着“特别是”的天下奉私这杆旗的吹鼓者,等待所谓的“天下为公”的“公”旗手们,等待着给人民非合乎逻辑的答案与交代。  

天下奉私这杆旗与天下为公水是火不相容的。  

警惕:天下奉私这杆旗,它绝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理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