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废除城镇登记失业率
文章主张废除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出其统计范围有限、数据失真严重,建议采用调查失业率以更准确反映实际失业情况,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中国应废除城镇登记失业率
刘正山
当前,失业是一个广受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然而,我们缺乏良好的、反映失业情况的数据。官方公布的,依然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我一直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过渡性指标,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现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应当替换以调查(或抽查)失业率。
按照有关部门的定义,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这一指标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指标所涵盖的人口很有限
也就是说,它统计的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只登记拥有本地城镇户口的人员,至于本地的农民、外来人员(包括农民工)等,均没有统计在内。
排除在登记失业人口之外的人群,特别是流动人口,数量巨大。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外来人口至少有400多万。如果不对流动人口进行失业统计,那么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政府不能知道流动人口的失业率,没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措施;而流动人口本身不能知道自己所在地区是否存在很高的失业率,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流向有很好的了解。
第二,登记失业率是一个被某些地方政府计划好了的指标
不少地方政府每年给登记失业率规定一个指标范围,不能超标。如果一个地方失业超标了,即使你失业了,他们也不会将你登记为失业人员。因为,一个地区失业超过指标,地方政府在政绩方面要扣分,要被问责,官员的升官也要受影响的。所以,统计数据与政绩挂钩,造成数据失真。
第三,由于指标设计的缺陷,导致多数失业人员不愿意登记为失业者
这是因为,登记为失业者会失去“干部”身份。一般地,大学毕业生,身份为干部。有了干部身份,就可以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定级、提干,比如定级为科级(乡镇书记和镇长就是科级)、处级(县委书记和县长就是处级)、司局级等等。如果没有干部身份,是不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能进入机关的。
但是,拥有干部身份的人,一旦办理登记失业,干部身份就会失去。所以,至少拥有干部身份的这些人,即使是失业了,也不愿意去登记为失业人员,不愿意为了一点失业救济金而丢掉自己的干部身份。
由于上述因素,登记失业率已经失去实际意义。例如,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底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这个数字仅仅意味着有886万城镇居民登记领取了失业保险,至于实际上有多少人没有工作,不知道。
证据显示,登记失业率根本没法反映实际的失业情况。如果决策机构使用这样的数据做决策,政策将产生重大偏差。例如,在国有企业职工失业最严重的1998-2000年,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3.1%。而当就业形势好转时,这个指标却从2001年的3.6%到2002年的4%。又如,2008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在大量企业破产倒闭的情况下,2008年前三季度的失业率仍在4%的水平。
为更好的服务于决策,有助于研究,应当尽快废除城镇登记失业率,采用调查失业率:按照海外通行的失业率标准计算,不分城镇和农村,只要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在统计调查前一周没有就业的人口,均被计算在失业人口当中。
刘正山
当前,失业是一个广受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然而,我们缺乏良好的、反映失业情况的数据。官方公布的,依然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我一直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过渡性指标,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现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应当替换以调查(或抽查)失业率。
按照有关部门的定义,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这一指标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指标所涵盖的人口很有限
也就是说,它统计的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只登记拥有本地城镇户口的人员,至于本地的农民、外来人员(包括农民工)等,均没有统计在内。
排除在登记失业人口之外的人群,特别是流动人口,数量巨大。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外来人口至少有400多万。如果不对流动人口进行失业统计,那么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政府不能知道流动人口的失业率,没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措施;而流动人口本身不能知道自己所在地区是否存在很高的失业率,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流向有很好的了解。
第二,登记失业率是一个被某些地方政府计划好了的指标
不少地方政府每年给登记失业率规定一个指标范围,不能超标。如果一个地方失业超标了,即使你失业了,他们也不会将你登记为失业人员。因为,一个地区失业超过指标,地方政府在政绩方面要扣分,要被问责,官员的升官也要受影响的。所以,统计数据与政绩挂钩,造成数据失真。
第三,由于指标设计的缺陷,导致多数失业人员不愿意登记为失业者
这是因为,登记为失业者会失去“干部”身份。一般地,大学毕业生,身份为干部。有了干部身份,就可以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定级、提干,比如定级为科级(乡镇书记和镇长就是科级)、处级(县委书记和县长就是处级)、司局级等等。如果没有干部身份,是不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能进入机关的。
但是,拥有干部身份的人,一旦办理登记失业,干部身份就会失去。所以,至少拥有干部身份的这些人,即使是失业了,也不愿意去登记为失业人员,不愿意为了一点失业救济金而丢掉自己的干部身份。
由于上述因素,登记失业率已经失去实际意义。例如,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底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这个数字仅仅意味着有886万城镇居民登记领取了失业保险,至于实际上有多少人没有工作,不知道。
证据显示,登记失业率根本没法反映实际的失业情况。如果决策机构使用这样的数据做决策,政策将产生重大偏差。例如,在国有企业职工失业最严重的1998-2000年,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3.1%。而当就业形势好转时,这个指标却从2001年的3.6%到2002年的4%。又如,2008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在大量企业破产倒闭的情况下,2008年前三季度的失业率仍在4%的水平。
为更好的服务于决策,有助于研究,应当尽快废除城镇登记失业率,采用调查失业率:按照海外通行的失业率标准计算,不分城镇和农村,只要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在统计调查前一周没有就业的人口,均被计算在失业人口当中。
很赞哦! (103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