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难道“农业学大寨”错了吗?

火烧 2009-10-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农业学大寨是否真的错,通过农村现状反映土地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探讨农民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引发对农村政策的反思。

    长假期间,看了一集《光辉历程》的电视节目(该剧一共50集,因没看到头,所以不知道具体是看了哪一集),在讲农村问题时剧中说:农业学大寨造成思想僵化。虽是说经济,但实际是在说政治。
    “实事求是”不是放在嘴上唱的,而是要在行动上做的,行动的关键在于“求”字,“求是”就是要“求真”。前两天刚回了一趟老家农村,借假日去看望已有两年没见的亲戚。耕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生产资料,阿姨家原本还有六分耕地,为三口人提供了一年的口粮,而今耕地也没了。舅舅家原本五年前就已没有耕地了,今年舅妈在被征用却一直闲置的荒地上垦出了两亩地,种了些棉花、豆子,但产量很底,晒在地上的棉花还不够弹半条被子,收的豆子又瘪又少,她就把种地当作了消遣。如果说今天农村发展了,那就是发展到了农村没有了耕地,农民不种了粮食,还算好的是到退休年龄的农民每月有160元生活补贴。像我叔叔婶婶还帮私营业主拉拉棉丝,赚些外快,虽然这些钱并不多,只要不生病花钱,生活清贫也算安稳,农民已是很满促了。中国的农民就是这样善良,虽然中央政府的惠农政策并不能增加太多的收入,但心里已是感激不尽了,国家之大,即使有不如意的地方,也感觉温总理爱民也有鞭长末及的地方。舅舅当年曾当过生产队长,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里也是拼命干活,就是怕落在别人后头。包产到户后也到城里去打工,也进过两家国企当过临时工,其中有家企业做了十来年,因企业转制只能回家了,还有家企业也做了较长的时间,也是因为散伙了只能又一次回家。后来还帮私营业主打零工,做过饭店厨师,二十多来年,没有工领,没有退休工资,在当今数以万计的民工中,他们失去耕地,流落他乡打工谋生,是否在我舅舅身上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呢。谁能说农民思想僵化,我表姐夫学了驾驶,从买了一辆小旧车开始跑运输,从旧车换到新车,从小车换到大车,从卡车换到轿车,也算够折腾了,只因生意不好做,想托人走个门路去开公交,其实并不想发大财,就想谋个安稳的生计。这样的想法难道错了吗?是不是只有加入了今天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的民工潮才叫思想不僵化?难道农民不种地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呢?表姐因被私企征用了所有的耕地,作为一种补偿被安排在该企业做工,今年的长假只休息了二天,我说那可是三倍工资。结果她告诉我,因为是计件工资制,根本不会有,也从来没有过。这就是私有制下的剥削,也许能拿到相对稳定的工资已经是这些新生无产阶级的奢望,要不也不会出现总理为民工讨要工资的事了。我想起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论述:“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术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产生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精英们在批评“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其实他们并不懂农业,更不了解农村。


    “农业学大寨”是毛主席发起的号召,在那个年代里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其实,农民学习大寨精神是非常朴素的,就是要像愚公移山一样地“干”,为着一种希望,满腔激情,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决心像大寨人一样去改变落后面貌。这就是农民学大寨的思想,而且高度一致,学大寨做法也是一样的简单,“比、学、赶、帮”,树典型一带二,带全局红一片。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经验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政治挂帅”难道错了吗?难道一个时代不需要当时的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吗?其实,说错就错在“农业学大寨”掀起在毛泽东发起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长在被精英们说成“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年代。因为当时我的年纪还很小,所以我不能武断下结论,但至少在我当年上的幼儿园和学校,是一所大型国有企业的子弟学校,我们没有停过课,我们听过忆苦思甜的报告,但没有去斗过“老九”,我们支援企业生产参加义务劳动,工厂的机器始终没有停转过,谁说抓“阶级斗争为纲”就不干活了!我们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同样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难道也错了吗?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有文章把农业学大寨说成是:“所谓‘大干社会主义’,实质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犯了“左”的错误。在否定“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同时,却在宣传大寨到1975年实行经济“整顿”时所取得的成果。这不是很矛盾吗?我想再弱智的人都知道,大寨的成就不是一天二天,也不是一月二月所能取得的,至于说大寨“只要粮食增产,不要林牧副业,甚至毁林造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单纯的产业结构走向崎形,违背了社会经济规律”,为什么不实事求是站在当时的社会角度去评价?民以食为天,在粮食紧缺的年代,千方百计增产粮食难道又错了?如果没有粮食,再计划、再定量,拿什么来保障城市的粮食供应?试问,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就批不得吗?不仅要光拉车不看路,甚至连拉什么都不能问吗?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可以从纠正“两个凡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中找到答案。毛泽东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人,但事实证明,“阶级斗争”的理论没有错,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本身就不是实事求是,其实质就是要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