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凡是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教训
两个凡是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教训
两个凡是的完整说法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说一句老实话,不管什么理论,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当时提出时,是绝对看不出是否正确,要通过漫长的实践以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现在,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资本主义沉渣泛起的严酷现实,回过头去反思,人们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当年所作出的预言一一实现了。工农劳动人民革命左派已经达成了新的共识:不照毛主席作出的决策做,不遵毛主席的指示办,得益的是资改派,吃苦头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以,两个凡是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这就是两个凡是的理论意义。
总设计师说:"1977年2月我住在西山,看到有关"两个凡是"的提法,就感到不对,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引自1983年11月6日邓小平同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希尔的谈话)
怎么不是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不是说过吗?"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60页)列宁说得更明确:"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一卷第328页)毛主席也说过类似的名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1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历来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再回过头来,作一下初步的推论。两个凡是主语部分所说的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毛主席的指示,是不是革命的理论?或者说,是不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对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的话,那么,就可以由此推论出没有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没有毛主席的指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也就不会有摧毁旧世界旧事物的物质力量,究其原因就在于人民群众没有接受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指导,没有被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所掌握,反而接受了错误的理论和错误的思想所指导,被错误的理论和错误的思想所掌握。这已经为今天无数惨痛的事实所证明。
再看看两个凡是的补语部分有没有毛病。"我们都坚决维护","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严格说来,这只是两句宣传口号,就像国庆60周年游行队伍毛泽东思想方阵中出现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口号一样,为了突出强烈的震撼力、便于让人民群众所接受。关键是看被它说明的主语部分有没有道理。正像上面所推理的,如果主语部分没有问题,那么,这两句表示毛泽东思想万岁的补语部分也是成立的。
两个凡是有没有实践上的教训?有。华国锋同志犯了同以后的赵紫阳一样的错误。现在是你当政,你完全可以说出自己的理由,而非要把毛主席抬出来,结果被资改派死死抓住辫子,直到今天,仍旧抓住不放。实在太可悲了;其次,当时完全可以为自己辩解,这是一句宣传口号,不要同资改派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兜圈子。就是说,在策略上要避开他们的锋芒;再其次,老百姓为什么对此不感兴趣?就是因为两凡是的提出者自己也没有做到两个凡是,而是把它束之高阁了。具体表现就是,毛主席一逝世,就把"四人帮"给抓起来了,这难道是毛主席的指示,委托你办的吗?显然不是。所以,你办事,我放心。从这点上,你就输了理。领袖不放心,人民也不会放心,决不会跟你走。这样,你就失去了同资改派斗争的一张王牌,或者说,一个最锐利的武器。这对革命事业和你个人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过,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三点教训,可以化为今天革命左派同资改派斗争的力量。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