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虚话(二)
七二年我工作了以后由于是机加工工种,每月定量就是三十九斤,每个月细粮票是二十三斤四两、十五斤六两粗粮票。
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直接下车间,当时厂里给我们办了学习班,课程有数学、物理、机械制图、机械加工(车、钳、铣、刨、磨)、金属热处理等多门课程。给我们上课的大多都是副教授以上的臭知识分子,但是没有一个高级工程师,就连我们厂的总工也不过只是个工程师而已。
最记得的是教我们热处理的那位,是乌拉尔钢铁学院的,给我们大讲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马氏体等等,维氏、洛氏和表面洛氏硬度,灌输了许多金相学的符号。不过这位在五年后一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时讲究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实践就是每人一段45#钢棒料,然后用锉刀硬生生错出一把榔头来。半个月后榔头锉成了,手上的老茧也生成了。至今我还珍藏着这把榔头。
在网络上看见许多关于那年代的一些说法,我没有经历的就无法辨其真伪,我只能就我个人经历而言。
首先说说工人的八级工资制,我们这个城市是八类地区,其他地区的我不清楚,再我们是部级企业,其它的也不可一概而论,不过差异不大。所以希望看客不要以为我一言以蔽之。
一级工:36元;二级工:42元;三级工:49;四级工:56;五级工:69;六级工:82;七级工:96;八级工:108;技师:125。
有人说工人最低是18元,说的是对的,可那不是工资。学徒工第一年18元、第二年20元、第三年23元,这只是生活费,而不是工资,不能以此作为工人工资来作说明。
那时候干部的工资很高,国家主席可以拿一级,据说是500元,总理、副主席们是二级,副总理是3-5级,省委书记7-8级,地委书记10-11级,县委书记13-14,科长们16-17级,下延到25级。
我确切知道的是7级310元,8级280元,9级252元,10级228元,11级203元,12级181元,13级160元,14级144元,15级128元,16级116元,17级104元,18级93元,19级82元,20级74元,21级66元,22级58元,23级51元,24级44元,25级38元。再往下有人排到28级了,那些都是通信员和办事员,不属于干部编制的。这里有些不准确的,因为60年代曾经有过降薪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事,所以有一些出入。反正我不是编制工资表,所以多少差点不要紧。
真正当年工资高的不是党政干部,以前有‘三名三高’说法,那些人的工资都很高的。50年代在北京曾有著名演员主动要求降低工资,从1200元降到800元的佳话。企业中资方留用人员(经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远比公方代表高得多,旧政府的留用人员(办事员)工资都在150-250元。
有人声称从55年到76年从来没有涨过工资,那是完全不对的。Wg前工资调整大约2-3年一次,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是我敢肯定的是65年就涨过一次工资。73年调过一次工资,78年又调过一次,这两次我是很清楚的。73年因为调整40%,也就是不到一半人可以涨一级,所以有很多热闹。当时我们厂有一条规定,72-73年两年内病假累计超过八个月零二十七天以上人员没有资格参加评议。后来才知道厂革委一个副主任的老婆累积了八个月零二十六天病假。
78年我已经上学了,但是那年涨工资有60%的名额,我就拿到了一级工资,上学期间每月有51元,当时在学生中算得上是富翁了。如我同样幸运的人全国都不多。
不过在实行薪金制以后的确有些人从来没有涨升过,行政13级以上的人从定薪后只有下降的份儿没有上涨的机会。14-18级之间的干部三十年里最多涨过一级工资,19级以下的干部机会就很多了。那时很多单位的领导都会把自己涨升的机会让出来,让更多的工资低的人员多涨升几个。
再就是公费医疗问题,说实话那年头并不是人人享受。党政机关干部本人享受公费医疗,但家属不享受任何医疗优惠。企业单位和有工会组织的事业单位医疗费只报销一半。但是工会会员就由工会为每人提供了劳动保险(简称为劳保),所以可以享受全额公费医疗,而且所有工会会员家属可以享受半费医疗。农村的合作医疗则是wg以后才有的。
不过那年头医疗费用极为便宜,挂号费5分钱,不论主任、主治都是相同的。门诊药费一般几毛毛钱,两三元的机会都不多。麻黄素片是最贵的药物,3分钱一片,有麻黄素5毫克,也就是说每克麻黄素为6元钱,比黄金价格高出一倍。
住院动手术几十元就够了。我父亲66年底到67年中住了半年多,做了两次手术,持续三十多天完全依靠静脉输液维持生命,最终只花了1000元,具体数字至今老头都能说出元角分来。现在老人住医院一个月怎么都在一万元以上。上个月发烧住院四周时间,总共花去一万六千多。
再说病事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请假不扣工资,但是加班也没有加班费。企业单位事假则没有工资,病假如果不是工会会员则没有工资,工会会员本企业工龄不满五年发给60%工资,不满六年70%,不满七年80%,不满八年90%,满八年以后拿百分之百的工资。不过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病假累计超过153天则转入劳保,劳保工资为原工资60%,转劳保后不计算工龄。学徒期间病事假一律不扣生活费,病假连续超过半年后会延长学徒期,持续超过一年则解除学徒关系。
1971年大学恢复招生,当时是自我报名、群众推荐、党委批准、考试通过。刚开始招生时我们厂竟然没有人愿意去,后来推荐了几个复转军人。据说其中的一个在考试时出了笑话,回答出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的答案。74年这位老兄会场实习期间我询问了此事,他告诉我那都是臭知识分子污蔑他,当时真实的答案是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二等于五分之三。
73年张铁生的事出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凡是老三届下过乡的都万分赞成这封信,而反对的都是没有下过乡的。那时候可没有人宣扬“读书无用”,读书无用论是被批判的对象。即使出现了张铁生也没有改变过这种做法。只是自那以后73、74、75、76年四年的招生再也没有考过试了。
75年我也具备了报名的资格,当时全厂有资格报名的三百多人只有我一个没有报名。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要求我必须报名,告诉我“报不报名是态度问题、能不能上是水平问题”。当时我就表示首先我属于可以改造好的子女,这么好的机会就让个那些不能改造好的子女;当真正需要凭水平才决定能上学的时候,我一定奋不顾身冲进考场。为这些话我还受到批判了呢,但是后来也成了我的巨大包袱。
77年12月9日我真的走进了考场,上午考数学,拿到卷子后足足有五分钟,我不认识上面的任何一个字符,紧张呀。后来还是监考的老师发现我的状态不对,才把我的魂魄从漫游状态抓了回来。然后全身心投入了答题过程,两个半小时一晃就过去了,我竟然只做完了一半题目。那时候都不能用灰心丧气形容了。回到宿舍后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下午的科目根本就不打算再去。
那位乌拉尔钢铁学院的老兄从他家里给我带了一盒饭,然后然我回忆一下当时试卷上的题目然后再做一遍,我仅仅用了十五分钟就把全部的题目做完。他就对我说不是你做不了,而是过分紧张,把自己以后几十年的命运都挂在了一张考卷、几道试题上了,只要后面的几科都能正常发挥,肯定没问题。听了这位老兄的话我下午再次走入考场,后来证明是正确的。
网上看到许多人指责wg时期的各种做法,但是很多说法在当时并不是像现在所流传的那样。连黑九类都是些什么都不清楚,一味指责当年,其实是真正的“莫须有”作风。
黑九类指的是地、富、反、坏、右(本人才能成为分子,家属不算;反革命指的是军(连长以上)警(警察)宪(宪兵)特(特务),坏分子则是相当于现在缓刑人员、有劣迹但不够入狱服刑而由单位或街道进行管制的人员,右派分子只是带了帽子的个人、不包括右倾和阶级异己分子),资本家、叛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Wg批斗最严重的时候是66年底到67年底,68年已经开始调查甄别了,革委会成立的时候三结合就有老干部了。
对知识分子流传过老毛说的一句话“老九不能走”,这是当时很流行的话,如果连这句话都不知出处就不要自作聪明的评论wg了。自那以后知识分子就成了臭豆腐,没有人再会不知趣的批判了。只不过那时候大肆宣扬的是“又红又专”罢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