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改革的要则
评论改革的要则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泽东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办大事情,大原则大方向正确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就算其中会出一些错误,那也可以纠正过来,最后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大原则大方向搞错了,那么,就算其中办成了几件漂亮事,但最后的结果也是必然失败。关于这个道理的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在中国革命时期,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与站在反人民立场的蒋介石集团最终的命运就是最好的说明。
关于改革,邓小平确立的改革路线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基本路线在大原则大方向上无疑是正确的。
不过,大的原则路线确定了,总的设想确定了,还有一个如何实现的问题。而要实现一个大的目标,还需要把总目标总任务进行分解,设计落实各阶段目标阶段任务,这就要求把基本原则与具体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科学的实现路径。
在四项基本原则中,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的位置。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在任何历史阶段历史时期都要有与具体的历史阶段时期相应的指导理论,以指导对应历史阶段时期的具体工作。按照这一要求,即要求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各历史阶段时期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指导理论,这也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由来。改革以来的这三个理论又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其地位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故不可混为一谈。
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搞社会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改革阶段和时期的具体的指导理论,这个基本层次是很清晰的。
虽然大原则大方向基本正确,那么是不是说在具体的实践摸索就不许出任何问题呢?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就拿中国革命时期来说吧,确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来搞革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的革命摸索中,仍然是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和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败等这样重大的错误的,而且当时也的确有不少革命队伍里的人带着惊恐悲观失望的情绪而脱离革命队伍的,但仍然也有一些革命者坚定信仰毫不气馁继续革命的,毛泽东更是从中天才地总结出中国革命的规律和道路,成功地带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解放。
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面对中国改革的风风雨雨时,本应该更多一些信心和勇气。毛泽东可以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看到革命的未来,难道说在今日之改革中竟然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星星之火吗?
不妨来看看改革。比如拿农村改革来说,虽然包产到户相当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但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还是保留了,这就为将来重新回到集体经济道路上非常重要。比如国企改革,的确出了很多问题,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企业并没有全军覆没,这将成为未来重振国企的重要基础。在文化思想方面,人们通过各方面经验的比较,认识更加深刻了,思想更加觉悟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得以坚持,这对重振旗鼓意义重大。等等这些吧。虽然社会上存在不少负面丑恶的现象,但不能只看到这些消极方面的东西,也要看到一些积极方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表面现象与背后实质的区别,不要被表面现象误导了看法。
现在存在一种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把社会上存在的一切负面丑恶现象都归罪到某个人身上,这是很要不得的。试想一下,以毛泽东的地位之高威信之大尚且无法禁止社会上不出现负面丑恶现象,更遑论其他地位威信都不如毛泽东的人呢?在革命时期有人会反对革命干扰革命,甚至狡猾地打着革命旗号破坏革命,同样,在改革时期有人反对改革干扰改革,甚至狡猾地打着改革旗号破坏改革,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真正的革命者是从不抱怨敌人狡猾的,重要的在于,革命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办法。
一切痛苦都是现实中的人的痛苦,但这些人的苦难终究会过去的,因为每个具体的人都是会去世的。何须为现实的痛苦而痛苦呢?痛苦既然涌现,则必有出现的理由。而要想消除痛苦,则必须要存在消除痛苦的条件。只有揭示造成痛苦的根源,以及消除痛苦的条件,如此人们才有望通过必要的努力达到痛苦的消除。
总之就是,不要过于沉湎在事物表面的现象上,决定一个社会前景根本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内质。把握一个社会所秉持的大原则,所坚持的大方向,以及人们为这个大原则大方面奋斗的欲望和努力程度,这将决定这个社会的未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