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的忧患意识
美国精英的忧患意识
市场经济很容易产生“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久之,贫富悬殊,社会难于稳定。如何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美国的做法对我们非常有启示意义。
1958年,有一名叫路易斯. 凯尔索的律师和投资银行家通过研究发现:50%以上的公司证卷被1%的人所拥有,90%的公司资产由10%的人口所有。
路易斯. 凯尔索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使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资本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产权集中,则经济发展的好处将主要集中在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将不能分享到资本主义的好处。这将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
为此,凯尔索等人希望能建立起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这两种收入。
凯尔索等人的建议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采取对企业主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的方法,鼓励员工持股的推行,到6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许多股份制企业中,鼓励员工持股已非常普遍。
到1998年,美国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员工持股的企业有14000多家,有3000多万职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总资产超过4000多亿美元。
美国政府在税收上为鼓励员工持股的推行,每年都要承担巨大的损失,椐美国税收联合委员会的估计,1977年——1983年间,由于ESOP(员工持股计划)而损失的联邦收入为130亿美元,1999——2000年为46亿美元。平均每年高达19亿美元。
员工持股实行的方法:1:由企业主让出一部分股份给员工,一般6——7年以后,员工完全拥有那一份股份,员工不用自己掏钱。2: 员工以很优惠的价格逐年购得那一份股份。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职工持股》一书。
读过此书,我是非常的感动。民主社会知识精英居安思危,建言献策。政治精英从大局出发,果断决策。经济精英竟也能响应政府号召,把少数几个人的公司变成了全体员工共同所有的公司。
过去,现在也有人喜欢说,资本主义的资本家唯利是图,这种说法在此遭到了彻底的颠覆,因为他们把属于自己的资产变成了全体员工共同所有的资产。所以,美国的市场经济搞了200年,根据2006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是5%的人占有60%的社会财富,而我们,改革开放满打满算30年的时间,竟是0。4%的家庭占有70%的社会财富。我们在产权改革中一个极为普遍的作法是:把职工完全排除出去,大搞经理层收购,MBO对少数人占有巨大的社会财富实在是做了很大的贡献。
美国50%以上的公司证卷被1%的人所拥有,90%的公司资产由10%的人口所有时,知识精英说话了,政治精英决策了,经济精英作出牺牲了,三种精英形成了良性互动,带来了资本主义繁荣稳定的发展。
在此,我在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汇的时候,觉得很别扭,完全词不达意,因为按照某理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新形式。那么是否可以说:资本主义在大搞公有制?而我们,自称“社会主义”的,却以改革的名义,大搞私有制?
我们现在是0。4%的家庭占有70%的社会财富,比当年的美国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我们现在都忙些什么?
前不久,有权威级的知识精英发表言论:中国不存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干脆来个一口否定。既然如此,我们的社会也无需做任何产权方面的改善。
与此同时,我在网上倒看到不止一起这样的事情,当初让职工入了一些股的,现在的经营者觉得别扭,碍事,或强制或欺骗,在把职工清理出去(有西方媒体还据此作了专题节目)。
情况比人家更严重,我们却在做反向运动。晕!
200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