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33)2009-9-18

火烧 2009-09-18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美欧在国际金融改革中的态度,指出其以拖待变策略,强调中国需联合金砖四国主动出击,争取IMF投票权改革,实现一半对一半目标。

 网络时政文摘(133)2009-9-18

欧美以拖待变 中国与虎谋皮
对外关係不能一厢情愿

东方日报:欧美以拖待变 中国与虎谋皮

国际金融匹兹堡峰会将于下周四召开,讨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希望在今次峰会上,能就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话事权见到具体的行动,包括定出改革时间表,最终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决策投票权,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分秋色。但从欧美目前的态度来看,中国的这一目标注定要落空。欧美虽然相互争吵,但实际上是以拖待变,以不变应万变,根本不想就现有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

发达国家目前在IMF和世银分别握有百分之五十七和百分之五十六的投票权,馀下的则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IMF最大股东,佔有百分之十七的投票权份额,等同在重大决策上有否决权(重大决策要获得百分之八十五支持才能通过);至于欧洲方面,若将所有西欧国家和欧盟的份额加起来,更几乎是美国的两倍。而中国的份额只有百分之三点七九。

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四月的伦敦金融峰会上,同意加大发展中国家在IMF等机构的角色,但一直未有落实任何具体变革。包括中、俄、印度、巴西在内的金砖四国政府,提出就IMF和世界银行投票权分配,朝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分别作出百分之七和百分之六的转移,也就是实现「一半对一半」,比美国就IMF投票权提出百分之五转移为多。事实上,美国的方桉主要是由欧洲国家「割爱」,美国仍将维持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投票权份额,保持对重大决策的一票否决权。
主动出击以快制慢

另外,美国还提议将IMF董事会席位从二十四个减少到二十个,但不减少发展中国家已有的席位,这实际上也将矛头对准欧洲。欧洲官员认为,欧洲应维护自己在IMF的影响力,因为IMF严重依赖欧洲。为了反击美国,欧盟财长同意向IMF追加资金,使欧洲对IMF的资金贡献从一千亿美元增加至一千七百五十亿美元。

美欧为了维持在IMF的控制权明争暗斗,双方都不愿意减少自己的份额,因此历经多次峰会商讨也无结果。今次匹兹堡峰会的结果也是如此,大家客客气气、吃吃喝喝,但却无疾而终。美欧的策略就是以时间换空间,以拖待变,等到金融危机一过,各自恢复了元气,所谓的国际金融改革便不会那麽急迫,一切照旧。中国如果不能洞悉其奸,与其唱和,那就相当于与虎谋皮。

对于欧美这个策略,中国不能消极等待,必须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主动出击,以快制慢,在当前国际经济秩序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利用手中的筹码,逼迫欧美尽快达成妥协,实现投票权一半对一半的目标。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失去当前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再提国际金融改革,那是千难万难,几无可能。

对外关係不能一厢情愿

从八月底日本民主党在大选中胜出后,内地一些舆论对鸠山由纪夫及其外交理念就有一种近乎狂热的期待。鸠山在大选前曾就日本对美和对亚洲政策发表了一些令人关注的讲话。然而,这些讲话的大部分来源,都是鸠山发表在日本杂志《Voice》上、后来经过美国《纽约时报》转载的一篇文章。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鸠山是主动向《纽约时报》投稿,也就是说,他是在大选前有意通过美国媒体发出日本民主党有意脱离美国的讯号。现在人们终于知道,《纽约时报》是在未经鸠山允许的情况下转载了这篇文章,而且删除了其中一些重要的章节。人们也终于知道,鸠山在这篇文章中不但没有表示日本要脱离美国,而且还对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盼中日关係平顺发展

这里有几个问题:一、鸠山在大选过后的第二天就在民主党总部发表声明,表示《纽约时报》是未经他允许而转载文章,而且还删除了重要章节;但在内地舆论中好像没有看到有关的报道。二、无论从鸠山本人言论还是日本国内现实来看,人们对鸠山时代的外交政策理应有一个更为全面、扎实的分析;但在过去两周,内地媒体有水准的分析少之又少。

背后的原因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一是政治思维。人们希望中日关係平顺发展,希望日本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于是就一厢情愿,甚至不惜因此而削减新闻报道中无法支撑这一善良愿望的元素;这样的事情不但见之于此次对鸠山政策的报道,也见之于其他国际新闻报道。二是商业因素。内地近年出现了许多销量不错的小报,看那些小报的标题,人们不但觉得战争分分钟都会爆发,而且全世界都充满着巨大的阴谋和陷阱。这种商业包装手法虽然短期内很成功,但对于成熟国民心态的培养,却是贻害无穷。三是在东方人的日常生活中,缺少实证主义的传统。看了一个标题就可得出一个结论,更不要说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二手或三手传播的结果,而且又加了商业包装的元素。
报喜不报忧政治文化

撇开上述因素,在中国对外关係中,总有一种一厢情愿、无限拔高的习惯。澳洲总理陆克文上任之初,由于其一口流利的中文,让许多人以为中澳关係从此将一马平川,但事实正好相反。而华裔美国商务部长和能源部长访华期间,有舆论问他们能否为促进中美关係作出贡献,他们的回答则是「我们首先是美国人」。

凡此种种,有的折射出国人的心态尚未成熟,有的折射出东方人缺乏严密的实证主义传统,有的则折射出内地报喜不报忧的政治文化。不管哪一种原因,最终受损的是国家利益。(太阳报 邱震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