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卓宜崇仗义施援手,洪可旺感恩彰大德

火烧 2009-09-27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讲述卓宜崇仗义施援手,洪可旺感恩彰大德的故事,通过灵麂衔儿、神龟贺岁等典故,突出善行义举与感恩回报的重要性,强调仁爱济世、真心助人的价值。

诗曰:好将善念勤发扬,莫使心田恶欲彰。  

      灵麂衔儿怀感念,神龟贺岁报平安。  

      慈悲修来人百福,仁爱换得义一方。  

      常把真心济危困,赠人玫瑰手留香。  

《红楼梦》二十六回有道:那睛雯使性子,误把林黛玉挡在怡红院外。林妹妹本是多愁善感之人,乃疑是宝玉恼了她。遂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便立在墙角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哭将起来。不期然那柳枝花朵之上的宿鸟鸣鸦,俱高飞远避,不忍再闻。曹公诗言:“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闱。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小说家言虽不足全信,却可见草木花鸟,亦可通人性,能知喜感忧。  

更有几个故事,譬如是:灵麂衔儿|、神龟贺岁、义犬救主、反哺之育、跪乳之恩,显见世间万物皆有灵性,重情重义,既知感恩,亦能图报。倒是万物灵长之人类,往往崇金拜银,不择手段,每每做出以怨报德,忘恩负义的苟且之事,反倒连细羽家禽,粗毛野兽也不如了。比如那历史名城南京,近世亦因拜金主义盛行,在天朝共和五十九年竟出了一件轰动天下的丑事。  

列位须知,那南京古称金陵,“襟江带河,依山傍水”,深蓄长江文明之底蕴,乃是我中华的六朝古都,原本真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话说这金陵有一大户人家,虽难比当初贾、薜“白玉为堂金做马”之排场,亦是威权在握,家资丰盈。这户人家的主母姓徐,人称徐老太,这徐老太从来养尊处优,保养得甚是壮硕,但见她:身体肥嘟嘟,脑门光秃秃。眼神迷糊糊,步态颤乎乎。徐老太早就上了年纪,精神不济,又是一个膘肥体壮的主,因此行止甚不便当。偏偏这老太又好逞能,喜显摆,常常还强要上那街头巷尾瞎逛荡。  

却说这一日,徐老太出得府来,便往闹市蹒跚而行。老太身材臃肿,加上一把年纪,行走起来步履维艰,倒如企鹅一般,慢挪轻移,半天也走不了几步路。单说这金陵的繁华:车流如水,络绎不绝;人潮涌动,熙熙攘攘;高楼林立,栉比鳞次。路径发达,交错纵横。徐老太贪看街景,难免要东张西望,又奈何眼神不好,身子笨拙,行至一处公交站边,便冷不防失足而倒,一跤跌在那僵硬的水泥地面上,摔了个结实,这架势可比那:饿狗抢屎嘴啃地,死雁落沙脚朝天。  

徐老太这一跤跌得不轻,杀猪般地哭嚎起来,死挣了半天也爬不起来。彼时恰有一公交车停靠,却下得一个年轻后生来。此人姓彭名宇,原本要赶往公司上班,眼见老太在地上挣扎不起,恻隐之心顿生,立刻上前扶那老太,奈何老太体重,彭生费尽力气亦无法起身,又有一陈姓市民上前帮扶,徐老太始得站立,连忙道谢不迭。这边厢彭生又赶紧报与差役,并探问老太家人信息与之联系不提。未几,老太家人与差役至,细问端详,差役自备案录,双方签字,以做见证。话说这徐老太家人见老太伤得不轻,欲往就医,便请彭生再帮忙共往医所,彭生爽直,一口应承。到得医所,自帮老太检察伤势不提,其时老太家人由于紧急出门,身上银票尚缺,便向彭生告借二百元以做医药费用。彭生亦一一照办。未几,郎中查毕伤情,告之曰:股骨头断裂,治愈其费用约须五万元银票。徐老太闻言不禁失色。  

有道是:穷了不怕穷,富的又想富。这吝啬其实是普天下富人的共性,因这“吝啬”二字,个个都争做那铁公鸡,铁算盘,铁心肠,此之谓富人“三铁”,实在是抠门得很,多花他一个子儿便要心疼几日。当下徐老太寻思着要破费了五万银票,不免心疼如刀绞。此时,彭生正欲向徐老太告辞,殊不料这老太此时已经昧了心,一把拉着他高喝一声:“小伙子,正是你撞的我呀!”彭生如挨闷棍,真是:好心做了驴肝肺,善意倒成祸患根。  

彭生莫名遭讹,据理力争,奈何这徐老太倒象看准了彭生善良可欺,死死地一口咬定是彭生撞了她。未几,徐老太便将彭生告进府衙,狮子大开口,索赔十三万元银票,方肯罢休。原来这徐老太的儿子乃是天朝金陵府衙的捕快督察,常周旋于刑吏讼师之间,久经官场,早已是左右逢源,自然是要暗中打点招呼。那差役趋附权贵唯恐不及,早忙忙地隐藏了备案记录。刑吏更是荒唐,断案无据,便以一纸推论定了彭生的过失,道是:“若非你撞倒老太,如何你会那般好心的扶她,送她,赠她?”遂判决彭生赔偿四万七千元银票。  

列位看官却莫要气愤,若论天理,自古昭彰,报应不爽,但天理报应亦有迟到的时候。彭生遭此糊涂判决,心有不服,乃申诉于州衙,并于网上寻找事发目击证人,此案始传于网络,舆论哗然。从此金陵城内,凡是有人跌倒,众皆避而远之不敢扶,恐步彭生后尘,惹出一件麻烦公案来。好个人文荟萃之地,从此道德败坏,人人自危。州衙见民意沸腾,料是难欺,又恐天朝崇高形象受损,遂息案于无形,暗中劝双方和谐了事。又暗里将糊涂刑吏并偷改案录的差役革职查办,徐老太的儿子亦降职查处不提。此亦是现世报应不爽,有诗为证:  

祸福无门人自招,举心动念感天曹。  

一毫善事功存籍,半句非言罪莫逃。  

因甚兵忙水火病,都缘奸恶势强刁。  

休说上苍无报应,天杀何曾要用刀。  

列位看官,这金陵徐老太昧心负义,仗势欺人,致使名城含辱,华夏蒙羞,着实是让人气愤。笔者今天却要另述一段感恩图报的故事,以激奋人心。倘若能气毙那缺德老太,羞死那糊涂刑吏,愧杀那欺心差役,也可算是笔者的一件无量功德,不甚快哉!此一段故事即是:卓宜崇仗义施援手,洪可旺感恩彰大德。  

单说天朝福建候官甘蔗有一户人家,属洪姓一脉,那洪家主人英年早逝,仅留得遗孀并有一子,生于天朝共和四年,名曰:可旺。洪可旺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清苦度日。洪母贤淑,持家节俭,教子有方,洪可旺遵从教诲,自幼通情达理。到得共和十九年,洪可旺已长到一十五岁,家贫而中道辍学,其时天朝立国不久,政局未稳,又屡遭列强围堵,正是内外交困,百废未兴,民生艰苦之时。洪可旺颇为孝顺,见母亲每日含辛茹苦,心有不忍,便思量着自己要学些手艺,以养家糊口。洪可旺有一母舅,惯会做些家俬油漆之类的活儿,常年在外走家串户,虽然漂泊无定,日子倒颇过得。洪可旺待得母舅回还时,便亲自上门央求,要学那油漆手艺。从来甥舅一家亲,当下自然如愿,择日便可相随,出门谋生。  

那一日,洪可旺跟随母舅乘舟沿闽江逆流而上。这闽江乃是福建的第一大河,源头众多,水量充沛,自古就是闽地的水路交通要道。那闽江沿岸风光旖旎,民居亦是错落有致,时见青砖碧瓦显露于修竹荔树之中,田园气息甚是浓郁。洪可旺溯江而上,时值金风送爽,但见:群群鸥鹭鸣碧宇,点点白帆缀长河。枫红如火,高峰妆点赤练;麦黄若金,原野飘动清香。放眼看,重重山峦映绿水;侧耳听,阵阵号子荡清波。真是:风景如画美,将息旅人愁。  

洪可旺一心学艺,巴不得早日揽得活计,却无心欣赏美景,一路无话。一日一夜间,便到得尤溪境内,于尤溪下游拥口处下船,又翻山越岭,往尤溪二十都逶迤而来。原来这洪可旺的母舅早先已经探听得二十都有一所学堂,添置教学用具,翻修校舍,正需油漆工翻新家俬,故此直往二十都而来。尤溪境内,皆是重山,洪可旺年幼,又未曾出过远门,几曾走入过那莽莽大山?况兼山高路险,更是不堪行走,只能晓行夜宿,一日行程做两日走,一路来餐风宿露,艰难而行。如此几日,才到得那尤溪二十都。这里洪可旺与母舅自去联系活计,安排食宿,暂且不提。  

话说这尤溪二十都,地名汤川洋,方圆十余里平地,四周林海苍莽,群山连绵,道是偏荒,却又不乏清幽,有前人诗词为证:  

寻幽着履费支吾,复岭崇岗入眼无,  

坦履康庄何处得?汤川便是辋川图。  

这汤川虽是清幽,此时的气候风景与候官又有不同,亦有诗为证:  

苍茫林海起松涛,莽莽峰峦卷碧潮。  

晨起长风驱雾霭,夜来寒露润丝绦。  

不闻唱晚渔歌荡,但有悲秋猿鸟号。  

欲向大千何处去,遥遥峻岭路一条。  

闲言少述,单说洪可旺与母舅在汤川学堂经营生计,日升而做,日落而息,着实辛苦。洪可旺此时年纪尚幼,又是首次出门在外艰苦营生,难免记挂老母,兼着水土不服,又适逢秋季,昼热夜寒,几样凑合,颇费身心,如此过了月余,便突然生起一场病来。这病症来得凶猛,咳咳不停,喘息无定,手脚冰凉,身体炽热,倒象是那伤寒之症。汤川地处偏远,亦是天朝立国未久,医疗欠差,洪可旺一时竟无地方可以请医问药,如此挨了没几日,便病得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学堂的总管见之模样,便怕生出一个三长两短来,屡屡授意其母舅要其送回家来,以免山高水低,受了牵连。列位看官有所不知,这候官与汤川相距,水路陆路总计有二百里之遥,洪可旺拖着病体,如何能走得回去?只是这世上人情冷漠,着实是让人为难。亦可怜洪可旺小小年纪,就受此炎凉苦楚。当下洪母舅为保得生意,只得应允先将可旺另行安置。  

洪母舅长期在外营生,大凡这出门在外之人,每到一处,便要寻着积善之人,认下一个东家,以为依赖,好在当地营生谋业。洪母舅早年在尤溪八都曾经认得一个布衣,唤作卓宜崇,居住于绣峤村前塥,以务农为生,家境清寒。  

洪母舅决定将洪可旺送往此户人家,先安置以后再做定夺。当下就带着洪可旺起身不提。且说这二十都与前塥相距有二十里,沿途山高林密路险。这一程路,洪可旺甥舅二人走得可谓艰难:病殃殃浑身无力,凉嗖嗖大汗淋漓。脚软最惊石径险,心虚更怕猿鸟啼。指望着羊肠小道通幽处,又谁知水复山重瘴雾迷。归雁声中黄叶落,长风林下野狐凄。凛凛然,万壑深寒,千山秋意。  

可旺病体虚弱,好在有母舅相随着照应,一路上搀扶着,跌跌撞撞,往宜崇居所而来,眼看着夕阳西下,秋风愈紧,才到得那前塥地方。这前塥地处山垅之中,只有几户人家,原本是汤川卓姓一族的族人分基于此,昔人以农事为主要生理,故此凡是能开荒种地之所,皆可安身,虽是清贫,日日躬耕垅亩,却也有些田园之乐。卓宜崇乃当地一纯朴山民,娶妻蒋氏,亦贤良有慧德。早年洪母舅曾到这绣峤一带做油漆活计,故此与宜崇相识,虽然未曾久处,亦算有些印象。  

当下,洪母舅携可旺寻到卓宜崇家里,备说原由,宜崇与蒋氏赶忙将二人安当下来,上茶做饭招呼二人,在此不一一细述。  

要知道,但凡是讲些世故的人,倘见了洪可旺当时的病态,想必是要千般推托,万般拒绝的,要知道当时在山里生活,难与外界联通,故此生活极不便当,郎中稀少,医药欠缺。洪可旺病体殃殃的,倘然有个不是,做主家的少不得要惹一桩麻烦事来,故此连学堂也不愿意再留他养病调息。卓宜崇虽然家境清寒,却宅心仁厚,最具古道热肠,真真算得个仗义的君子,故此洪母舅开口相求,他便不假思索,一口应承,由此也可见农民纯朴。  

卓宜崇夫妇久居山间,子女成群,一家老小难免也有个头昏脑热的,山里请医不便,想当然的也要认得一点中草药,此亦是生存之必须。当日洪可旺在卓宜崇家里休息了一夜,依旧是忽凉忽热,日眩头昏,直躺到次日日头高升,才挣扎起来。卓宜崇与蒋氏细看洪可旺之病态,只见他苍白虚弱,喘息艰难,凉热不定,咳咳难停,又问了他先前的饮食起居,心中便有些了然。原来这山里的气候不比候官沿海地区,山中阴晴变化多端,昼夜温差大,又值季节变化,气候寒凉,洪可旺小小年纪自谋营生,更是十倍艰苦,又兼水土不服,故此便引出这一场病来。卓宜崇将所思与洪母舅直言相告,征得应允,便与蒋氏一起出门采得几味草药来,却是些苦艾草,金银花,桔子皮,竹茶叶之类,回家洗净后熬成汤汁,教可旺服下。又取葱头若干,和着茶油熬热,将可旺全身擦了个遍,才让其躺回床上,并加棉被一床,盖得个严严实实。未几,可旺便沉沉睡去,睡梦中只觉得通体燥热,而后发出一身虚汗来。至晚间醒起,只觉得轻松了好多,自然也精神起来。卓宜崇见药效已现,遂日日依法熬药,又好食好菜,以帮助可旺恢复身子。如此十多日,洪可旺终于病体痊愈,已复有当初之健康情状,洪母舅与卓宜崇始安下心来。且说洪可旺病体康复,卓宜崇见其年纪尚幼,恐难当出门漂泊之累,因是劝其归家,待年事稍长,再做计较。洪可旺依言,选了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告别了卓宜崇夫妇并洪母舅,依原路返回候官甘蔗,一路无话,暂且不提。  

列位看官,倘若世人都如当今的金陵老太一般背义忘恩,只怕卓宜崇的一番义举早就烟消云散,无人知晓,说不定连自己也忘怀了,如今笔者的这一段故事也无从写起。偏生洪可旺虽然年轻,却是个通情达理,感恩图报的后生。从共和十九年起,至今四十有一年,都在做着看似平凡其实非凡的感恩之举。自古施恩者未必图报,感恩者却必欲报之,这一段故事真是:说来羞死徐老太,道出愧杀负恩人。  

却说洪可旺回到候官甘蔗,见过母亲,备说经过。洪母本是贤德之女,乃教诲可旺曰:“宜崇实我儿救命恩人也,我儿须牢记此大恩,终生莫忘。我当备厚礼,与你同往相见恩人,以谢大恩大德。”这里洪母开始安排前往卓宜崇家里致谢不提。话说,这候官到卓宜崇之乡里,有几百里之遥,当时交通未兴,尽靠着闽江水路,不知要担多少风险,又要翻山越岭,沿途山高林密,路陡道狭,又不知要经历几多艰辛。偏偏这一对母子执著,哪虑及这许多艰难。不几日,洪可旺随其母一路风尘,来到卓宜崇家中致谢。卓宜崇夫妇自然热情接待,两家甚是说得着,洪氏难免盘桓些许时日,两家从此做了通家之谊。  

洪可旺遵母教诲,感恩于心,虽然家境清贫,但此后每逢年节,都要亲到卓宜崇家中拜访问候。宜崇看他破费,又时时因此来往奔波,恐他影响生计,屡屡劝他不必将此事挂怀,可旺只说无碍,依旧年年往来。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如此直至共和四十年,彼时的洪可旺早已是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时逢天朝改革,陆路交通日渐便达,民生亦多起色。可旺感念宜崇之恩,自觉无以重报,又思想宜崇之风范,扩而广之,又感念起卓姓一族,但觉卓姓族人亦倍加亲切。这一年,可旺七月间来到宜崇家里,适值卓姓族人聚会,祭祀祖先。原来依汤川风俗,每年七月十五是为祭祖之日,各地卓氏后裔皆汇聚祖地,缅怀先祖。宜崇原是汤川祖地迁居前塥,当日自然也要前往祖家祭祀。洪可旺早就因为感动于卓宜崇之义举,因而爱屋入乌,进而感念卓姓一族,遂备礼与宜崇同往,拜谒卓姓族人。一路上依着初往宜崇家时的老路,翻山越岭,穿林过涧,旧日的凄凉情状,依旧铭心刻骨,仿佛历历在目,难免感慨万端。  

却说祭祀祖宗,原本是一姓一宗的私事,这洪可旺自姓洪,卓宜崇自姓卓,如何能一道前往祭祀卓氏先祖?原来卓姓之族风,向来热情好客,崇礼尚德。当日洪可旺与宜崇向族人细说原由,众人皆言宜崇之举实是彰一族之风范,可旺之心实是昭人性之光辉,由是将洪可旺奉为上宾,双方开怀尽兴,益加融洽。  

共和六十年七月十五,笔者参与本族祭祖活动,偶识洪可旺,先以为是本族宗亲。洪可旺并卓宜崇备述缘由,始知端详。吾观洪可旺一介布衣,年近花甲,须发皆白,面容沧桑,身材粗犷,并非富足之人。然自十五岁时受卓宜崇求助,至今不忘,时时感怀,不顾两地路途遥远,岁岁年年,往来图报,至今四十有一年,不知要历尽多少艰辛。更难得的是其将感恩之心,扩而广之,进而感恩于卓宜崇之一族宗亲,坚持几十载而不懈,使两姓结好,实是以恒心毅力报宜崇之义举也,岂非彰大德于天下耶?  

金陵有徐寿兰者,受彭生求助而反诬其责,弄权使势,企图讹诈恩人,致使南京城内,人人自危,但有临街倒地者,众皆视之而不敢扶。尝使人有道德沦丧之叹,吾亦尝悲华夏之人心不古,今以洪可旺之事观之,始信道德犹存,仁义不倒。遂谨记之,以彰道义。  

诗曰:滴水之恩因善良,涌泉以报大德彰。  

若非仁爱行天下,安得春意满尘寰。  

注:  

(1)“祸福无门人自招,举心动念感天曹。一毫善事功存籍,半句非言罪莫逃。因甚兵忙水火病,都缘奸恶势强刁。休说上苍无报应,天杀何曾要用刀。”此诗摘自《惺斋集》,作者石成金。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2)“寻幽着履费支吾,复岭崇岗入眼无,坦履康庄何处得?汤川便是辋川图。”此诗摘自《汤川民间故事选》,作者无可考。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华丹  

                                      于2009年9月2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