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评论家汪政就三部曲<天之苍苍>致作者沙黑信

火烧 2009-09-2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评论家汪政致沙黑信,赞扬其三部曲《天之苍苍》真实细腻,历史反思深刻,展现文学思想价值与人文内涵。

   

沙黑先生:

你好!

范小青转来的大作《天之苍苍》早已收到,因为这几个月杂事太多,出差也多,一直不能静下心来认真拜读,到今天才断断续续地看完,本想早一点与你交换一下看法,竟拖到今天。抱歉!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厚重扎实的作品。我虽对你这部作品的创作了解不多,但从目前写成的小说看得出,你在这上面花费的心事已不是一年两年了。这确实是一个不大容易把握的作品,叙述的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线索纷繁……也许,这些对一个长期从事小说创作的人来说还算不上困难,困难的是你选择了复杂的题材与主题。小说从解放前,到“三反”,再到“文革”。这样的题材与主题处理起来是有相当的难度的。从现在写成的三部曲来看,你在这方面的积累很多,素材很丰富,有些甚至看得出是有原型的,许多东西是从史实中化脱出来的。其实,这段历史过去的时间并不长,许多亲历者也都在,而且,许多记忆是与生命、与血泪相伴的,因而总是难以忘却。许多人物与素材在你心里盘恒时间很长了,已经发酵了。显然,你不愿平平常常地按俗套处理它们,想写出点新的东西,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天之苍苍》确实与一般写“三反”、“文革”的作品不大相同,可以与新时期文学发韧之初的伤痕文学作些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很大。这种区别表现在两点,一是真实,作品的细节丰富、生动而真实,许多都是经得起文献查证的,这些细节复活了历史的场景,营造了历史的氛围,不是过来人,不是对那段历史留心的人,不是对那段时光有亲身体验、有情感记忆的人是写不到这个份上的。这种真实经过了作家的艺术处理,与一般的纯历史的叙述不一样,它传达出了残酷、荒诞与恐怖。虽然,作品语言平实,叙事老道,不尚一丝夸饰,节奏、分寸、情绪控制得很好,看上去好像一点也不激动,但就是这种表面上的“冷”给人的触动非常大,特别有力量。第二是反思,作品引入了知识分子的叙事视角,将国家、社会、家庭与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将这些关系与个人的命运相结合,试图立体地对那一时段的历史进行观照,并作出反思。正是这一点是全书的重点和关键,是人文内涵最丰富的所在,但也有可能是带来争议的地方。在这方面,看得出你是花了功夫、下了力气的,对许多历史命题,你从学术和理论渊源上作了梳理,做了大量文案上的准备,从而使作品具有了广阔的历史与知识背景。你对许多关键问题试图作出自己的回答,可以肯定,这样的探索是有益的,也使得作品增加了思想含量。

我一直认为长篇的一些经典法则不可丢,长篇的一些功能还要继续发挥,比如对人类思想史的贡献。过去的长篇小说是参与民族、国家与人类精神进程的,许多作品不但在文学史,在思想史上也是有地位的,许多作家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思想家。但是这样的传统现在有些变了,社会不重视文学的声音,作家也不重视文学对现实、对人类精神的影响力,自甘堕落,自扮侏儒和娱乐小丑,放弃思想的权利,这对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影响非常大,长此以往,文学终究难免被边缘化恐难翻身。所以,对《天之苍苍》中的反思不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它的姿态与努力都是有益的,其思想内容也会对人们有所启发。我们显然不会指望一部作品就会对困扰我们多年的历史问题作出终极的回答,正是文学的这种不断的思想与美学上的探索构成了人类精神永恒的魅力。

早在八十年代就读过你的作品,这次读到《天之苍苍》,对你又有了新认识。非常佩服你在创作上的认真,更佩服你思想的勇气。希望这部百万字的长篇能早日与读者见面。

作品看得断断续续,思路不易集中,因而所谈未免游离,还请谅解。

专此,即颂

暑安!

                                                   汪政

                                                   2009-7-6

注:

沙黑著小说三部曲<天之苍苍>,为狭路,力尽,终结.

总八十三万多字,主要以一场政治运动(文革)为文学表现与探索的对象,

故事的另一条结索,涉及到解放前与"五七年反右派之后的五九年审干复查"(汪政误写为"三反")

作者自云,知道这样的书难获出版,遂以"供讨论用"印制了一些,散给有兴趣者看看.

又云,修辞立其诚是作者之文学立场,别的无法考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