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盛世的悲伤
 幽冥盛世的悲伤
 
                                文雄舞天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df74db010000el.html
自山海关至清东陵,200多公里的旅程,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远远望见昌瑞山,就知道东陵到了。
东陵北自雾灵山,南到天台山,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屈指算来,有四个新加坡大小。整个东陵由“后龙”和“前圈”两部分组成。昌瑞山以南称“前圈”:四周群山环绕,中间野阔平川,东西各有一泓碧水潺潺,形似一只完美无缺的金瓯。这里是陵寝分布地,80平方公里的天然盆地之内,分别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孝庄、慈禧等十五位皇后,香妃等一百三十六个妃子,还有两位阿哥、二位公主,共一百六十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
漫步东陵,我格外关注的是裕陵。因为这个陵寝的主人非同凡响,乃“千古一帝”“十全老人”乾隆也。
这是个迷一般的皇帝。传奇的身世、迷离的爱情;这又是个神仙般的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享年89岁;这也是个腐败、残暴的皇帝,重用大贪和伸,奢侈无度,大兴文字狱,视人命如草芥;这还是个自视甚高的皇帝,自比三皇五帝,喟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想看一看,这个盛世皇帝生后的世界,那该也是个“盛世”吧。
裕陵堪称东陵之冠。整个东陵,只有慈禧的定东陵稍能攀比,但相形之下,也是小巫见大巫。裕陵自乾隆八年(1743)开始兴建,最后于他禅位后才完工,前后竟长答五十七年之久。这个盛世的皇帝,确实不愧为会享受的高手,整个陵寝,做工考究,耗费巨大,极尽奢华。就连所用之土,也是选用质地细腻、颜色纯正的客土,千里迢迢运来。
裕陵的建筑工艺美仑美奂。尤其是地宫,最奢华,最具代表性。地宫进深54米,落空面积372平方米。完全是传统的横卷式金石结构,由一条卷道,四道石门和三个卷顶组成,平面呈“主”字形。
传说乾隆是菩萨转世,因为他生前笃信佛教,所以死后把佛堂也搬到了地下。地宫中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光佛像就有46尊。卷顶、墙壁、门对等处刻有梵文经咒647字,藏文经28464字。
想当年,多少贩夫走卒、能工巧匠在这里挥汗如雨,血染苍山,就是为了乾隆建一个幽冥中的盛世!那些山般的巨石,全靠人拉马拽,冬天洒水成冰,夏天铺草为席,有多少辛酸的故事,有多少悲愤的哀鸣……
中国历史所谓的盛世,最长的当数康乾两朝。然而,那是怎样的盛世哦?!康熙曾说“比知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政流移。”就是说,盛世中的百姓,生活不过小有温饱而已,一遇灾害,就衣食无着,流离失所了。如果说康熙还偶有盛世危言,体恤小民的意思,那么自诩为盛世颠峰的乾隆,除了无尽地耗费民力外,就只剩下无耻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了。
1792年,经历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向“天朝”派出了庞大的马嘎尔尼使团。最后因为是否双腿下跪的礼节而陷入僵局,马氏使团被遣反。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外交。然而,就在这短暂的游历中,马氏却无情地揭去了“天朝”盛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只不过是个泥腿巨人,只要轻轻一推,就可以把他打倒。因为他所看到的“盛世”臣民“生活在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惧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不敢象人一样说话,只能象家禽一样叽叽喳喳。”
在进一步考察了清朝的法律制度之后,马氏说“一个民族的法律是他们精神状态和性格明白无误的见证。但清朝的法律总是十分细致并不断干涉个人的行为。”他的结论是:它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它将必然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因为“一个民族能否强盛和幸福,完全要严格服从于它的每一个人诚实的荣誉感是否强烈。”
黑格尔曾说“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帝国……一个人从道德上来说,没有自己的个性.中国的历史本质上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在建造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
我们所引以自豪的盛世,在外人眼中竟是如此货色!是外人比我们聪明,还是我们视而不见甚而故意掩饰?
这是怎样的盛世?如果说有盛世的话,也只是乾隆和他同伙们的盛世,甚至是他一个人的盛世,一个自欺欺人的画饼……
就在乾隆刚刚入敛裕陵不久,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
再过41年,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倒了这个泥腿巨人。
再过112年,1911年,清王朝在全国人民同声敌忾中土崩瓦解。
我所看到的裕陵,已不复当初的奢华。1928年,军阀孙殿英利欲熏心,下令部下炸开裕陵地宫,将殉葬品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案”。这个盛世亡灵,在地下竟不得安宁!
偶然想到,东陵的兴建,自康熙二年(1663)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福临入葬,至1935年同治的两位妃子入葬惠园,历时272年之久,而满清统治中国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268个年头。这真是两个值得玩味的数字。
步出东陵,已是阴雨连绵,满世界迷迷朦朦,只有参天的古木,在冷风中沉默……
回望东陵,我曾经的好奇荡然无存,除了悲哀,还是悲哀。
         2004.8.3作  2005.11.11定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