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永远的马克思

火烧 2009-08-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马克思的不朽思想与革命实践,强调其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对世界的影响。尽管革命未成功,但其思想推动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成立,改变了世界格局。

马克思是永远的。“他的名字和他的工作将数百年地继续存在下去”,1883年马克思辞世,葬礼异常简朴,只有少数几个亲密的朋友,恩格斯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其墓前的讲话中这样说到。事实证明,恩格斯的话是正确的。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千年伟人”的评选活动,最后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在其他几次评比中,马克思也在前列,不出前五。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如今刻在海格特墓地宽厚的墓碑上。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一样,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而另一重大发现----剩余价值规律,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只是对世界的解释;马克思并不满足于这上面。马克思坚信这些规律能够改变世界,造就一个全新的社会。为此,马克思进行了积极的革命实践活动,“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办《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等地组织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其毅力坚忍不拔,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恐慌,屡遭驱逐,颠沛流离,靠恩格斯接济度日。尽管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任何地方的革命都没有获得成功----巴黎公社仅存了72天----但世界的确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些变化也是马克思本人始料未及的。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在于,加剧了资本主义精神世界的动荡,虽则资本主义并没有被最终推翻。  

马克思去世之后的34年,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才真正成为世界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又之后32年,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又一次震惊了世界。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与以往不同了。坟墓中的马克思并没有死去,身体躺在坟墓里,他的思想却穿透了厚厚的棺材水泥,光芒万丈,辐射寰宇,直至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而两次重大事件的主角都没有见过马克思,当马克思去世的时候,列宁不过是个小孩子,毛泽东还要等到10年之后的1893年才出生。更意味深长的是,马克思是德国人,他最好的学生----列宁、毛泽东,都不是德国人。对马克思而言,列宁、毛泽东都是外国人。毛泽东甚至连国都不曾出过,这一度让“言必称希腊”的“海龟”看不上。毛泽东也没有见过列宁,但就是在穷山沟沟里,出了马列主义,出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苏联存在了69年,1991年苏联的解体如同当年的十月革命一样,让世界为之震惊。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欢呼,更有资产阶级学者叫嚣“历史的终结”。但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恰恰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而深刻的。2008年的经济危机,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的价值所在。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知名政治学研究教授利奥·巴尼奇撰文指出:经济危机再度掀起了人们对卡尔·马克思的兴趣。《资本论》在全球的销量一路飙升,这标志着此次危机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已使全球资本主义和其卫道士陷入意识形态的恐慌。马克思远远领先于其所处的时代,预测了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成功的全球化。他精准地预见到引发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些致命因素:在由竞争的市场、商品生产和金融投机组成的世界里,他所称的“矛盾”是固有的。假如没有马克思,世界仍在黑暗中摸索。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刚刚30岁,恩格斯28岁。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做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仅在当时,160年后的今天仍极具战斗的意义。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让我们在重温一下那让我们热血沸腾的火热的句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