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在扼杀了人的创造性
上周在北京参加东方管理思想国际研讨会,偶遇一大学的MBA教师,提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特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我自己虽然没有太多研究,但就自己的体会看,我觉得根子在于教育。目前我国教育的方向偏了。
1、几乎所有的老师(小学、初中、大学)和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谋生,就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而且这个好工作,是不辛苦,有面子,能来钱,有地位,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白领或者金领。这样,所有的人都拥挤到一个层面去了——争做白领打工者。孩子们自小就接受了这种观念,为着打工而学习,为着白领而上大学。这种教育的目的,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的、无差异化的竞争。
2、此外,我认为,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创造力和独立的个性,有了创造力和独立的个性,知识基本上靠自学,老师给予辅导即可。而我们的教育偏向于知识传授,而且很严重,这恰恰无形中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和独立个性。因此,教育培养出了一大群没有创造力的人,这些人一旦将自己的人生定位成白领打工者后,就很难从这个思维定势中跳出来,一旦就业压力大,就不能变通,不能找到新路来。
3、我认为以上两点这很像古代的科举考试。在古代,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考秀才、考举人,最后当官。而四书五经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不知道除了中举,还有什么第二条路可走,无法从这个定位中走出来,因此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往这个路上涌。这就导致了孔已己、范进这样的大批的无法就业的知识分子。古代、现代何其相似!
4、另外,因为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导致我们的经济成了模仿经济,或者说“山寨经济”,就是学习、模仿,甚至剽窃国外的、对手的产品起家,这样的模仿、剽窃,根本不需要很多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另外,浮华、浮躁的社会气氛,导致社会餐饮、娱乐、房地产、炒股等低知识的第三产业异常发达,使得我们的经济成了“娱乐消费型经济”(这点很像香港),而不是创新创造型经济。而这些产业中,创造性的、高附加值的岗位也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去喂猪、当高速公路收费员、甚至踏破门槛去当公务员等的现象极多的原因所在。
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根子在教育。这种扼杀人的创造性的教育体制,是就业的罪魁祸首。而这种教育体制是从科举一直沿袭了上千年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进一步追究,根子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上。或者说传统的家庭观念、教育观念、人生观念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喊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效果不大的根子所在!为什么效果不大,因为有了这些传统观念,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扼杀其创造性。难怪鲁迅一再地呼吁“救救孩子”。
二、解决之道——毛泽东教育思想
毛泽东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深知传统文化对于人的创造性地扼杀,对于人性的毒害。因此深恶痛绝。他对于应试教育有过严厉的批评,说学校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来整学生,批评老师不把教案提前发给学生而占为己有,等等。
为了创建一种能激发人的创造性的教育体制,他对于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1、 他提出,医学院可以把五年压缩到三年,其余两年让学生到农村一线去边实践边学习。
2、 他提出,社科类的大学教育可以办到社会一线,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知识。
3、 他提出,大学招生不要采取知识考试的单一招生方式,而采取推荐方式方式,把品学兼优的学生招来,这些人主动性强,即使基础差些,只要有主动性,有创造性,可以快速成材,等等。
虽然本人对毛泽东教育思想还缺乏研究,但感觉上述的方法、提法,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重视“实践出真知”,确实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值得我们当然人去思考。在此,本人特别欢迎对此有研究的朋友发表专业性的研究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