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漫议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工业篇)

火烧 2009-08-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工业改革成功关键,分析国企改制为私企后盈利原因,指出降低固定成本、减员增效及农民工使用是核心因素,强调私企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

漫议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工业篇)  

辛华  

源于[人民网]<强国论坛> 2009/08/08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3656150  

企业改革是国家费力最大,失败最多的一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我们搞过厂长经理的负责制、承包制,搞过企业现代化管理,搞过关停并转,搞过减员增效,等等,可以说,收效甚微。一直改到本世纪初,终于见到了成功的曙光。成功的主要标志,是中小企业的普遍盈利了。但此时的企业已不是当年泛称的企业了。现今的企业,已分为国企和私企(含外企),而且省级以下的企业几乎都姓私了。那么,当年的企业变成私企后为什么马上就盈利了呢?难道成功的关键,真就是一“私”就灵?私企真就比国企在经营管理上更高明、更能解放生产力?对此,我倒是另有不同的看法。国企改制为私有企业后,成功盈利的关键是降低固定成本。其招法,无非一是减人,把员工减到再减就无法开工的程度。二是不用或者最大限度的少用原国企职工。有些老板收购国企时说的当然都很动听,什么优先录用啊,什么尽可能多地留用啊,但一般不会超过半年,原国企留用的这些职工便会所剩无几。这样,自然可以节省大量的国企职工曾经享受过的工资待遇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的支出,包括对工作时间长得不能再长的劳动,支付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资;包括不给员工的社保(也有良心尚未完全泯灭的老板,还能够给投上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医保、劳保进行投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在产销量不变的前提下,固定成本的急剧下降,对企业经营安全性以及实现更多的利润,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当然会对一私就灵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你不干总有人为了养家糊口来干。当今企业里,为什么存在如此大量的农民工,他们做工的技能肯定远远不如国企失业职工,但私企为什么偏要录用农民工,因为用他们省钱;农民工为什么甘心在私企打工,因为他们不敢嫌钱少而不去做,乡下人多地少,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打工挣回几个钱来贴补家用。至于待遇,如社保、医保、劳保等,乃属他们本不存在的幻影,因为他们没有国企职工享受全民所有制企业待遇的经历。由此可见,私企不愿意接收国企职工,绝不是嫌他们“懒”,而是不愿意承担那种工资福利的刚性支出。不少国有企业没有搞好,责任不在职工,甚至不在领导,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严重超员。虽也搞了减员增效,但是一方面国企大量裁人,另一方面又大力扶持私人企业,原本希望以此解决城市失业猛增的难题,而私企却不用富余出来的国企职工,而另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导致减员增效无法继续下去。直到本世纪初前后,强力推行了国企大改制,把省级以下的国企几乎统统改为(实际是低价卖给)私企,终于实现了企业经营日渐好转,这便是目前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漫议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农村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