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民“被”……
在英语中,有一类词叫做不及物动词,这类词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能用在被动中。与汉语相结合比较的话,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由“自”字组成的词语——自杀、自愿、自慰……在英语中,“suicide”(自杀)本是不及物动词,然而它却有个不合语法常规的用法——suicide(被自杀)。一个人“被自杀”,却没有施动者,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真是的具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力量。
在如今21世纪的中国,一系列具有同样构成方法的新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行。中国网民在“就业”、“代表”、“自愿”等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前加上“被”字,这种语法看似荒谬,却也恰恰以此嘲弄了“被”时代”的荒谬。进而说明我们这个时代还是一个弱势被强势OOXX的时代,距离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时代还是任重道远的。
近日,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还有多所高校的毕业生在网上发帖,交流“被就业”的经历和感受。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工作没有就业谈何发展谈何现代化,这纯粹就是在空想。要是全国14亿人中,除掉老人小孩都能有自己的活干,能够创造价值的话,我想从小来看,可能就不会有人再说活着真痛苦;从大来说,全面小康、现代化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高校和教育部门都需要体面的就业率,有了它,高校的专业设置、财政经费才能有保障,来年才能忽悠更多不谙世事的刚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洗礼高考的学生;主管部门也可以自豪地宣示政绩。然而通过欺诈而得出的虚假数字什么也带不来,真实情况有多严峻,高校与毕业生各自心知肚明。
2008年3月,曾多次进京举报原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违法占用耕地、修建豪华办公楼“白宫”等问题的举报人李国福,在监狱医院内死亡。检察机关出具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属于自缢身亡,但其家属不认可李自杀的结论,认为死亡原因蹊跷。2009年6月,张治安以涉嫌报复陷害罪、受贿罪被提起公诉。一个没有自杀动机的人,突然因某种变故而死亡;死亡现场呈现自杀的迹象,让局外人百思不得其解,又无直接证据证明是被杀。尽管权威部门和家属对死因各执一词,但不论死者是否为自杀,权力的膨胀与滥用其实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只要强权不受监督、令弱者无力对抗,类似的疑案就不断上演,瓮安事件中“看了俯卧撑”之后跳河“自杀”的女生、石首酒店坠楼的涂远高,即是另两宗极受关注的“被自杀”案例。
在我们这个“被”时代,心智正常的被说成精神病,被强迫的被说成自愿……只有网民所加的一个“被”字,可以还给弱者一点点公道,道破他们在强权面前的委屈与无奈。可以想象,如果权力继续不受监督、横行无忌,如果公器异化成打压弱者的利器,那么还将会冒出更多的“被”字词,来为这个时代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