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又到暑假

火烧 2009-06-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暑假来临,本应是学生放松的时光,却因补课和培训中心的涌入,再次陷入学业压力。文章揭示了应试教育下学生负担过重、校外机构乱象及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教育焦虑与政策执行的矛盾。

日子过得也真快,好像刚刚还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一下子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天。到树上的知了不停地鸣叫时,又到了暑假。

行走在学校与家的路上,沿途看到田野的庄稼从种子到成熟,玉米抽穗结成了棒子,大豆也挂满了枝杆……

一棵棵的大树在夏日的阳光下枝繁叶茂,撑起了蓬勃的绿荫,夏日就这样随着春的暖流散发着无比的热量,将整个大地烤热。

每当夏日降临,高考和中考的消息就像炎热的气候一样炙烤着千家万户,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得了高分的学子总是像得了个宝贝般的欢喜,可是落榜的考生,终日心灰意冷,这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从中考到高考就好像注定了命运一般。同样衡量一所学校和一个教师也是如此,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所学校考得好,那就是好学校,要是哪所学校榜上无名,此校的教师面上无光,同时就进入到恶性循环,生源外流,名声扫地。

这每个分数的背后,都有着教师和学生的血泪,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想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活动和夜间休息,简直是天方夜谭。一般的学校从小学起就要在双休日为学生“补课”,无论寒冬腊月的寒假,还是似火的暑假,那些所谓的社会办学力量早就盯住了这些学生了,一方面为了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一方面也是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教育部门虽然三令五申,不能让学校在假期用任何形色补课,可是好的政策总是落实不到实处。学校不能补课,就产生了校外“教育机构”,这些校外“教育机构”,仅拿着一张教育行政部门的批文,就能正大光明地用原班的学生,原班的教师为其上课。他们懂教育吗?他们究竟是什么教育机构呢?说到底就是一个皮包公司,可别小看了这些办学机构,他们的后面都有着扎实的靠山,都有着许多的利益关系。这些人的能量是不可小视的啊!

又到暑假,本来嘛,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季,总可以让每天起早贪黑的学子们放下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好好地玩着乐着。可谁知还不到暑假,不知有多少的培训中心,校外机构纷至沓来……

为了政绩,为了学校的面子,为了百姓的希望,为了多考几分,家长只得掏钱,老师放弃休息,最终还是苦了这些孩子们,他们没有了欢乐的夏天,整天地淹没在课文与作业之中,读书读到这境界,是否也是一大特色呢?

在我的身边,有着许多这样寒窗十六年的学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十六年啊!人生中是最美好的时光,都淹没有课本与作业之中,淹没在无休无止的考试、排名之中。一个家庭为了孩子的前途,几乎将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教育之中,一个孩子十六年的教育费用达到几十万,如今虽然国家免除了九年制的学费,可那些张着血盆大口的培训班,补习班,以小时计费,花在这些上面的费用远远高于正常的教育费用。中国就是这样的奇怪,上在政策,下有对策,中央要为百姓减负,可有些人总是巧立名目向掠夺着百姓的钱财,可这样的怪现象可以合法的手段来掠取,这是不是又一个中国特色呢?

许多家庭的孩子大学梦,用一生的力量得到了实现,可从学校出来后,满怀希望的学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失业者,因为十六年的教育投入,得不到多少实用的价值,有的东西在社会中毫无作用。当一个个美好的梦想似肥皂泡似的破灭之时,才知道读书竟是如此的心酸和无奈,可是如今的就业形势与工作职位的高低之差,成为一个吃国家饭的岗位又成了多少的梦寐以求的向往!可现实是又有多少人能钻到这个圈子之中呢?

又到暑假,看万家灯火之下,多少人为了升学而日夜煎熬着,又有多少的毕业生为了工作而四处奔波着,又有多少考入高中、大学的家长为这昂贵的学费而忧愁着……

几十年的学校生活与工作,让我看到了一个现实,越减负学生的负担越重,教师的压力越重,这三十多年来,都在喊改革,都在喊接轨,可是应试教育这个顽症就没有改革的良策吗?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在走进了死胡同,与社会的需求严重的脱轨,可为什么大学越办越多,收费越来越高?当一个国家将教育作为产业后,是不是百姓的一种悲哀!

一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为了考分而丢掉了教育的根本,是不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大悲哀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