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功夫孔子”:钱有了,文化没了!

火烧 2009-06-21 00:00:00 中华文化 1030
文章批评‘功夫孔子’现象,指出商业化导致文化流失,强调孔子应代表文化而非武功,呼吁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反对将圣人娱乐化。

“功夫孔子”:钱有了,文化没了!


    前段时间,有人在媒体上热炒“孔子会武功”一事,赚取了国人不少眼球和口水。
   “功夫孔子”的创意,应该源自于丹和《功夫熊猫》。于丹火了,《功夫熊猫》也火了,将二者结合起来,怎么可能不火呢?于是,便有人想着去拍电影,想着赚个盆满钵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老祖宗的名号去挣点钱,本无可厚非;如能藉此让世人都去顶礼膜拜圣人,发扬光大儒学,或许还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可是,这次他们可能会失算。道理非常简单,孔圣人会的那点三脚猫功夫,根本入不了功夫片发烧友的的法眼;而注重看“文化”的读书人,则有相当一部分不敢去认那个有暴力倾向的祖师爷。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孔子会不会武功,而在于我们应不应该去宣扬“功夫孔子”。要想借孔子来提高票房业绩,也大可不必如此麻烦地去论证孔子会武功。许多的事不用任何论证,我们便可百分之百地确定。例如,孔子天天要拉屎拉尿,他有个儿子……鉴于国人大都有偷窥癖,特别是针对名人的偷窥癖,因此,只要将他解衣脱裤的细节、床上功夫的细节等,如实地拍下来,保证票房会超过古今中外的任何一部大片。
     商人唯利是图,没什么好责备的。选题选错了,审查通不过,或票房惨淡,赔了钱,他们自然会改。只是,一些自称为圣人后裔和儒学大师的人,这次也巴巴地来掉书袋,强调孔子会武功,就真的让人看不懂了。
    孔子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后人之所以尊崇孔子,仅仅只是因为他有“文化”!如没有文化,他早已消失在荒山野冢,寻不着踪迹了。如同鲁班是木匠的代名词一样,孔子也早已成为我国文人的代名词。鲁班整天舞刀弄斧的,会武功的可能性比孔子要大得多,可是从来没有一个木匠去说自己的祖师爷会武功。只有圣人的不肖子孙们,为了多挣几个臭钱,便去强调自己的祖师爷是个喜欢打打杀杀的暴徒……面对这样的作践,九泉之下的老夫子,想必也会来句“是可忍,孰不可忍”吧。
    这些所谓的大师,为什么一定要将“文圣人”变成“武圣人”呢?
    难道他们都是些武学大师?可是,他们却一直挂着“复兴儒学”的羊头哩。
    难道他们是要去欺师灭祖?也不至于啊,他们都是靠圣人挣钱的,对圣人不会有丝毫的不敬,他们的本意是要去宣传美化圣人的……
    唉,原因或许只有一个:他们的眼里只有“钱”,而没有“文化”!
   “钱有了,文化却没了!”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悲哀,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就其对传统文化的伤害来说,丝毫不亚于文革时期。“孔家店”被打倒了,坟被挖了,墓被掘了……我们还可以去重修重建,在空白的土地上我们甚至有可能建得更好……可是,大师们却在为我们建“豆腐渣”工程,看起来富丽堂皇,却迟早要将孩子们埋葬在废墟里!


     由此,艮人又想起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孔子标准像”一事。
     历史上留下的孔子像,大多是“躬身而立”的。在将孔子当成神来供的封建时代,人们为什么要将孔子画成如此猥琐呢?……不用多说,肯定是有一定缘故的。在设计和发布“孔子标准像”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去想想这一点呢?
     其实,商业化真的不是什么问题。问题仅仅在于事情做得漂亮不漂亮。以“孔子标准像”为例,收点版权费之类的,很少有人会去说什么。但是,你设计出的东西总得有点文化内涵,多少也得体现一下圣人的思想吧。把圣人变成“气宇轩昂”的山东大汉,猛一看和张飞似的,就有点闹笑话了。这哪里是文人的祖师爷呢?分明是一介武夫嘛!
     你觉得古人画的“孔子像”不够帅,想让圣人变帅一点,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改变之前,你总得想明白古人为什么要那样去画吧。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是能找到答案的:吴道子画的孔子像,与篆体“人”字之形相符,而后人所绘,大都继承了他的创意。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人的体形千姿百态,古人为何不选用其他体形来创造“人”字?为何一定要选用如此怪异奇特的体形作为创造“人”字的根据呢?这个怪异的体形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吗?
      经过多年的思考,艮人都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见到吴道子画的孔子像,才恍然大悟:我们的祖先之所以选用那样一个怪异体形来创造人字,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子孙:人要“知天命而躬行于世”。即: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人也要勇敢活下去,但必须谨言慎行!(具体的论证,请参见附在文后的一篇小文。)

   

附:

人字的造字依据为何这么怪?

    特别说明:此文为艮人多年前百无聊赖之际所写,敬劝正经人士莫看。有言在先,把鼻子气掉(非歪),莫怪!


     “人”字是象形字,这是国人皆知的,文盲或半文盲除外。
     “人”字象的是一个人朝左躬身而立、双手合于身前的体形,另有异体字为人朝左跪拜之形。(不好意思,艮人学的不是中文,没有小篆输入软件,只好费些口舌来解释。) 
     但是,这里存在很多的问题:人的体形千姿百态,如“大”、“夭”、“尸”等字皆取自人体之形,可古人为什么要选用如此怪异的体形作为创造“人”字的根据呢?我们的祖先为何不选用其他体形来创造“人”字?这个怪异的体形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吗?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至少有五六年吧。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吴道子画的孔子像(艮人生长在深山沟里,一直与困苦为伴,这不,明天又没米下锅了,惨吧,你说我哪有机会见见圣人?),才恍然大悟。画中人的体形可是和“人”字小篆字形一样的啊!我总算是初步找到了答案(只能说是初步哦,不然要挨板砖的)。
     那么,这一字形应当如何解释呢?
     别着急嘛。几千年都没弄明白的问题,何必在乎一时呢?

     首先,引用一段神话传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有些朋友不大明白这段话什么意思吧,没关系,“东南西北”四个字总认识啦,那就OK!
    引用这段话的目的,在于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认识,且进一步推论:人字取朝左躬身而立或跪拜的体形,即人面朝西方躬身而立或跪拜的体形。(特别说明一下,“左”字一般指东方,如江左,即为江东。但就地图上的方位而言,古代是否为左西右东?艮人没做过相关的考据工作。因此,对于“朝左躬身而立或跪拜”是否能解释为“人面朝西方躬身而立或跪拜”,艮人心里没谱。如有不妥,拜请专家指出,不必大骂,心平气和的不伤肚子。气痛了肚子,本人概不负责。有言在先 ,各位网友可为我作证。)
     其次,谈谈我国的地形。我国的地形特征是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多由西向东而流。西北部有不少高山,如昆仑山,传说住着西王母等神仙。
     再次,谈谈我国的自然灾害情况。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即旱灾和水灾。相对来说,水灾比旱灾的危害大。旱灾有一个过程,人们可以迁徙避难。水灾则发生得比较突然、迅猛,无处可逃。关于旱灾和水灾,古人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传说,前者如后羿射日,后者如大禹治水等。(美好?大哥,你有没有搞错?把你扔到洪水里试试,淹死你丫的!唉,罪过,罪过,骂人啦。)
     最后,终于说到主题了!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古人大都会选择临水而居。不过,一旦洪水来临,也就意味着毁灭性的灾难。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去抗灾,古人又能如何呢?知道自己没能力与自然力量相抗衡,便只好去祈求上天保佑了!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面朝西方躬求跪拜呢?因为洪水大多是从西而来、朝东而去的!
     明白了吧?我们的祖先之所以选用那样一个怪异体形来创造人字,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子孙:人要“知天命而躬行于世”。即: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也要勇敢活下去!只是,务必要小心谨慎行事,夹着尾巴做人!(悲观吗?你试试?在巨大的苦难面前,你即使不自杀,也早趴下了。古人还立着呢,至少也还跪着吧!)


     如此戏说文字,各位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千万不要吐血,保重身体要紧!我乃掘地三尺都不能找到的草根,偶尔胡乱写些文字,实乃心血来潮,如有不妥,权当放屁好了。


      差点忘了,还得说说孔圣人的事。圣人,真是好人呐,言行绝对一致,不是那种口是心非之人。他老人家不仅费尽口舌予我们以谆谆教诲,还身体力行地因材施教,即使是简单地摆个POSE,也要体现他老人家的思想内核:“知天命而躬行于世”。放眼古今中外,能找出第二个象圣人这样的好人吗?
     唉,我给自己取了个号,叫不骂,公羊兄建议改为甭骂,即不用骂,嬉笑对之即可。但是,在此我却不得不说说圣人的某些不肖子孙们。
     他们前两年搞了个有奖征集圣人标准像活动。当时本人正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喜,便找到平时见我如见鬼煞一般的房老大妈,好说歹说,最后,她竟被我说服了,慷慨地答应借给我八毛钱,实在找不到零钱,她便给了我一块。我几乎是以百米冲刺速度跑到了邮局,按圣人子孙们提供的地址发了封信,花了其中的八毛钱。在回来的路上,实在挨不住了,便将剩下的两毛钱买了个馒头填塞肚子。你要知道,那可是一个整的啊,电影“无极”中才半个呢,都闹出了一场血案。没有它,我哪能活到 今天?当然啦,因为不守信用,我被房东臭骂了一顿。管它呢,活命要紧哦。在那之后几个月中,老太太每天都来逼帐。她怎么就老记得那一块钱,却从不找我要房租呢?奇怪吧?直到现在,我自己也没想明白。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连房东老大妈都被我说服了,圣人的子孙们却没有被我说服。终于有一天,在报摊上(吃饭的钱都没有,能上哪看报呢),我见到了他们颁布的圣人标准像:气宇轩昂,按剑而立,标准的一介武夫啊!!!!!!顿时我就明白了,指望他们给点钱来买馒头是没盼头了。无颜再见老太太,便只好偷偷地回去拿上我的《说文解字》,从此象条狗似地流浪街头。
    唉,大家来评评这个理,有他们这样做事的吗?快把人害死了,是不是应该好好地说他们两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