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个很和谐的万金油港台词汇——“应对”

火烧 2009-06-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港台词汇‘应对’在大陆的广泛使用现象,分析其如何替代传统用词,并体现其在表达上的和谐性与适应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bc5f50100didn.html

一个很和谐的万金油港台词汇——“应对”

海权论者 2009.6

  这两年港台词汇对大陆影响非常大,一些大陆用了多年的习惯用词被悄悄的换成了港台习惯用词,其中尤其以“应对”为甚。
  比如:
“应对经济危机”——本来大陆对“危机”习惯用“抵御”、“面对”与之搭配,危机来了,自然是要面对、抵御、处理,“应对”算什么意思?
“应对挑战”——本来大陆对“挑战”习惯用“面对”、“迎接”与之搭配,有人来挑战了,你当然是要“迎战”;
“应对之策”——本来大陆就叫“对策”;
“对XXXX(指某些事情),如何应对”——这个就连语序都变了,本来大陆习惯为叫“如何处理XXXXX”;
“应对各种危机的发生”——也是改变了语言的组织,本来大陆习惯为“处理各种危机”;
“...是应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措施。”——本来大陆习惯为“...是对抗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措施。”;
“...随时准备采取应对行动”——本来大陆习惯为“...随时准备采取措施”;
“导弹齐射是应对反导拦截系统的有效战术”——本来大陆习惯为“导弹齐射是对抗反导拦截系统的有效战术”;
“可靠性高,可应对多种干扰”——本来大陆习惯为“可靠性高,可对抗多种干扰”,大陆对电子战方面传统用电子“对抗”;
“应对UCS,其他厂商如何出招”——本来大陆习惯为“针对UCS,其他厂商如何出招”;
“作出应对措施”——本来大陆习惯为“采取措施”;
等等,反正不管对象是什么,“应对”这个词都可以套进去,根本不用费劲去思考词汇搭配问题(某些懒惰的小学生肯定要高兴了——以后造句作文可以轻松不少了)。
  本来我以为这单纯是话语权阵地争夺失败,或者说干脆就没有有意识地去争夺,绝大多数大陆传统、网络媒体在转载港台信息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编辑而是直接转载,从而让港台词汇等堂入室。但是最近我发现,其实“应对”这个词非常“和谐”,很符合当今大陆潮流,因此其使用率远超其他港台词汇。为什么说它和谐呢?首先看和谐的要素,那就是要消除对抗性——要和和气气,不要打打杀杀,要宛转平和,不要直截了当,要避免人产生对抗性联想。而“应对”这个词成功地在广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的:
  比如说,敌人打来了,怎么办?
建奴来了——“如何应对”?
佟养真早早投靠,成为努尔哈赤的心腹,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罗一贯将军血战到底宁死不降,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祖大寿看见敌人就临阵脱逃,这也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大批军人在敌人面前屈膝投降,这也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大汉奸孙得功早早就通敌,赚得重镇广宁城献给努尔哈赤当见面礼使得自己飞黄腾达,这也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毛文龙将军孤身深入敌后打出一片敌后根据地,这也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朝廷里的一些“思想僵化”的官员决心和强盗打到底,这也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朝廷里的一些“思想解放”的很和谐的进士老爷们想和强盗议和,这也可以称为一种“应对”。
  以上面对敌人的种种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反应,却都可以套用“应对”这个词,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应对”这个词的和谐度之高无有出其右者。以后再有外敌入侵,大家也都可以采取自己的“应对”:是战是降皆在此列,老百姓问起官府打算怎么办,就可以说: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应对”。至于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抵抗也好,议和也好,投降也好,卖国求荣也好,都是一种“应对”嘛,想想如果没有“应对”这个词,还不得在百姓面前把话说死——抵抗、议和、投降,这多不和谐啊。。。

  最后提一下,最近看到了《舰船知识》提到日本反导计划“紧急应对要领”,看来这个词是港台直接从日语汉字词汇中照搬过来的,不动脑筋的港台把坏习惯传染给了大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