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摸石头过河
摸石头过河是邓小平先生的理论精髓,他是实事求是的民间版。由于他是民间版,就导致了理论相对不那么严密,从而导致了改革的许多问题,基于一些现象,我们浅析摸石头过河有什么问题没有,当然,我们首先要认为摸是方法,石头是工具,过河是目的。
现实中过河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石头不是连续地,而是间断地放在河床上。一种是石头是连续的,像被淹的石头桥样。那么遇到前一种情况,我们在摸的过程中,水不能混,也就是说人的视觉要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否则我们是无法摸的,甚至会踩虚脚,淹死或者打湿过河的人,那么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失败了。后一种,摸石头就不怕水混了,因为他是连续的,那么我们可以连续地一点一点地摸,但必须保证上游没有更大的水,否者我们有可能被水冲走。其实不连续的摸石头,也是要保证上游的水要适量。什么意思呢?就是外部条件要温和,满足过河,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外部条件下改革,那么我们的的改革才有可能不遇到不可预见性的困难。那么改革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大环境那就是不受外国干涉,国际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同改革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小环境是社会主义主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不变。也就是外环境要相对稳定,而不是一味地去改变。
为什么要求水不能混,或者石头必须是连续性,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摸的方向性,这样才能保证不踩虚脚,才能不被河水冲走。联系到改革,就是政治方向。
还有摸石头过河,还必须了解当地情况,因地制宜,也就是说要问当地人,看这个石头是连续地吗?或者是不连续的,或者有没有石头。然后再选取摸的方法,比如说用不用棍子去探水深水浅,用不用安全绳子去套摸石头的人,需不需要监护人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表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工程,任何疏忽都导致过河的失败。那么当地人是什么,就是普通老百姓。
而河是什么,河就是阻挡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的不利因素,要分析出不利因素,就必须依靠当地人,或者老百姓的力量,我们才能分析出如何克服这个不利因素,当然,如果我们判断错了,比如河可以作为我们达到社会主义的条件,那么我们的改革就可能是错的。比如我们可以用河作为船的载体,或者发电,但你不利用,那么你的改革就是错误的。
前面我们简单地分析了过河遇到的情况,需要的条件。那么我们再看看改革开放我们应该具备什么,其实邓小平先生说改革是前无古人,没有先例的。我们姑且不讨论是否具有先例,就按照没有先例的情况看,这就得出要摸石头过河的原因。
既然改革也需要过河,那么我们一定要问当地情况,也就是要问人民群众,这样我们的改革才不会遇到情况不明的错误,才会有老百姓支持,也就是让普通大众得利的问题。同时我们要摸石头,摸什么石头,那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块石头,而不是另外在去找块石头,去搭建过河的基础,如果你另外搭建石头,就不叫摸石头过河了,当然也许你会遇到石头已经摸完了,而还不能完全过河,那么就需要抛石头,但这个抛下的石头和原来那一系列的石头的轨迹是相同的,或者脉络是一致,否者你会摸出问题的。我们在前面分析了过河要看情况,比如要么水不混,要么石头是连续的,它其实是暗含了方向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改革也必须有个方向性的问题,什么方向,那就是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方向,也就是指向河对岸,这个对岸就是亿万大众所要追求的社会主义幸福大道。
水不混、石头要有连续性、水不深和上游的水不能忽大忽小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改革的难度不能太大,或者说要可控,二个意思就是一旦水变小了,就不需要摸,保持原来过河的状态,那就是直接过,联系到改革,就是保持原来的体制就行。
而目前,我们所要改革的,基本就是私有化,也就是是一场资本主义的复辟式的经济革命,而不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所以目前我们根本就没有摸石头过河,而是在挖资本主义的河去冲社会主义的墙角,让少部分有船的人,在河上面去捞取浮财。因为我们为了单纯的过河,选择了打破外在条件的改革,如引进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牺牲国家利益的引进外资,让少部分人得利的分配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打破外在条件,当然也包括我们不要原则的和某些国家搞战略伙伴关系等等,那么这样的改革我们认为它一定会进入死胡同,要么被水淹死,要么被冲走,没有别的出路,也许高个的人会走过去,即少部分人会得利。还有一种改革就是,本来原来的模式很好,非得要改制,最后让企业破产,工人下岗,这样的改革就是不需要摸石头也能过河,确让大家过不了河。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摸石头过河,需要方向性,需要当地的群众基础,需要外在条件的相对稳定,所以改革是一场安静的变革,而不是轰轰烈烈地改变。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才能保证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自我完善,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否则就是资本主义的复辟。
2009年5月20日 四川仪陇立山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