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末端——学术腐败
腐败现象基于其自身发生所需要的环境及条件,应当首发于官场,然后是与官场密切联系的各事业单位、公有制单位、企业等。普通农民、下岗工人等除了有可能成为行贿行为的主体外,一般是与腐败无缘的。如果想行贿也没有经济上的能力,则应当属于绝对不会发生腐败的群体。这一群体中有人自嘲,想腐败腐败不了,即是此意。具有一定的腐败条件,但最不容易发生腐败的地方,应当是学术阵营。如果这个阵营也腐败了,则腐败现象就等于已经蔓延到了所有它能够蔓延的地方。
如果你发现学术阵营中忽然热闹起来,并且多了一些处世圆滑、八面玲珑的人,那么这可能就等于说,这个阵营开始腐败了。人们以前常称这个阵营为象牙塔。虽然这里的人多数脾气古怪,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但这里干净得很,像象牙一样洁白。陈景润去世的时候,人们曾经对他的人品进行过讨论,多数人认为,他绝对不是个坏人,但却是个社交能力极差的人。就做学术来说,耐不住寂寞是很难出成绩的。耐得住寂寞也就意味着很少与人打交道,如果非得与人交往,也多半是圈内人士。所以学术圈子里的人来到公共场所显得格格不入,并不是非常令人奇怪的现象。我并无倡导或鼓励学术人士成为怪人的意图,但很多的学术人士成为怪人似乎是个必然。如果你发现有些自称为某院士或博导的人,经常出入娱乐场所,宾馆饭店,边喝酒聊天边与身边的服务员调笑,并且不断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那么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或许这个人的行为并不必进监狱或杀头,但他一定违背了学术界某种必然的规则,这就是学术腐败,与官场腐败有着迥异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不是搞学术的人研究发明的,不清楚。如果这些人在学术圈中占很大比重,则说明学术界已经非常腐败,这远比官场贪污受贿几个亿的案件要可怕得多。
之所以说它可怕,一个原因是前面已经说到的这个圈子是有条件腐败但又最不容易腐败的地方。连这个圈子都腐败了,已经足以说明腐败现象的蔓延广度与危害的烈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面的人有许多是站在国家社会发展潮头的领军人物。他们中有些人的理论、观点或许一时还不能被人们接受,但最终对社会发展会起巨大作用的。春秋时的诸子,当时的名气及社会地位可能远逊于今天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但中国后两千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是以诸子尤其是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可以说没有当时的诸子,就没有中国后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罗伯斯庇尔说过,伟大的思想家总是受到同时代人的讥讽与后代人来之过晚的尊敬,这似乎也是一个规律。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学术圈中也存在。凡是学术上的混子,必然要千方百计去指责、诋毁真正的学术人才。而真正的学术人才一般也不会买混子的账。然而真论起勾心斗角,真正的学术人才与混子对垒,却百分之百会败下阵来。如果学术阵营被一些混子充斥,且这些混子不断对真正的学术人才进行打压、排挤,那么不仅对当今学术来说是一场灾难,而且对中华民族今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学术阵营是万万腐败不得的。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不取决于GDP,不取决的媒体推崇学者的受崇拜程度,而取决于我们有多少真正在搞学术的人才。
现在学术圈的现象的确让人焦心。腐败已经浸入了学术圈的肌体。核心期刊评定里面有些猫腻,学术期刊发稿子有猫腻,教师职称与核心期刊或其他学术期刊上发稿子有密切关联,课题评定里面也有猫腻,国家投入科研中的大笔大笔的钱打了水漂,真正搞出来的科研成果却很少,一想起这些,真令人不寒而栗。在官场反腐的进程中,有人主张多杀,有人主张刑罚人性化,主张对贪官予以必要的宽容。我个人认为,就算对贪污上亿的贪官宽容到不仅不予以制裁而且发放贪污奖,搞学术腐败的家伙也应当枪毙一万次。之所以对学术腐败恨之入骨,并不是因为我深受其害,而是因为学术圈不仅是最不容易腐败的地方,而且是最不能腐败的地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