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失业者和退休者有没有爱国的权利?

火烧 2009-04-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失业者和退休者是否拥有爱国权利,质疑‘做好本职工作才是爱国’的论点,强调国家应保障公民的就业权和尊严,引发对爱国与工作关系的深层思考。

失业者和退休者有没有爱国的权利?

   

前两天看CCTV的《新闻联播》,在播发完关于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闻之后来了一个“本台短评”,高度赞扬了各地立足本职岗位锐意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事迹,最后表示:只有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好的爱国。

“最好的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这话想必凡是1984年之后出生的人都会很熟悉。已经是说了十几年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实事求是地说,这话在十几年前还是具有一定客观合理性的。因为那时是以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为主,绝大部分人是在替国家办事。虽然很难界定“做好本职工作”的行为在主观上究竟是为了国家强盛还是为了个人的前途、福利,抑或只是对工作本身的热爱(工作狂),但还是应该承认在当时的体制环境下一个公民能够为国家所做的最现实最有效的事情还是“做好本职工作”。而这十几年来,中国的体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公民同国家的关系同样发生了深刻变化。到今天已经可以这样说,除了革命军人、国家公务员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战略行业国企职工等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所做的工作已经同国家强盛与否没有直接联系了。当然,“没有直接联系”并不等于“没有联系”,毕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记得2000年上半年的时候中国教育电视台有过一个关于国企改革的系列讲座,那时我还在读初三。其中有一期一位经济学家(名字忘了)在宣传“靓女先嫁”理论时谈到了荣誉感问题,他说许多职工觉得以前企业是国家的,自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感到很光荣,而现在企业是老板的,自己是在为老板干活,就没有荣誉感,其实应该这样想,现在企业虽然不是国家的,但是做好本职工作,为老板多干活,企业就可以增加效益,老板就可以多向国家上缴税收,国家就能增加财政收入,你一样是很光荣的……由此可见,即使到了2000年前后,“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论点也还可以自圆其说,至少理论家们自己肯定是这样认为的,虽然缺乏理论修养的草民百姓未必都能理解其中复杂的辩证关系。

可是到了今天,所谓“最好的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话就未必像以前那么好说了。今天的中国社会至少有两大群体是不容忽略的,一类是退休者,一类是失业者。前者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长,后者可能是所谓“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近期由于宏观经济的不景气这类人的数量激增。这两个群体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没有“本职工作”可做。如果真依评论员所言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好的爱国,那么退休者将如何爱国?难道退休者一定要再返聘回单位去继续发挥余热直到老死在工作岗位上才算是战斗的一生、爱国的一生?如果真依评论员所言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好的爱国,那么失业者将如何爱国?这样的话就业问题似乎就不只关乎人的生存和尊严,而且关乎公民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公民热爱祖国的前提条件——工作权是否就理所当然应该由国家来保障?不是你要我以做好本职工作来热爱你的吗?那么失业者——“想爱国”的失业者是否就有权理直气壮地质问:祖国在我心中,我在祖国心中否?

显然,类似“最好的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口号在今天的时代已经BUG百出。而“评论员”们之所以还在继续掩耳盗铃地宣传这类明显脱离现实的说教,我想除了一种思维上的惯性和惰性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人意识深处的根深蒂固的“牧民”、“愚民”思想。爱国原本是存于人们心中一种朴素而高尚的思想感情,那是热爱我们脚下的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热爱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是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想爱国并没有一定之规,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于国于民有利之举,都是好的爱国。“评论员”一直在说“最好的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那么什么是“不好的爱国”呢?不得而知。“评论员”没有告诉我们,十几年来没有一个“评论员”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好正面回答。按照一般理解,“评论员”不能明说的不好的爱国应该是暗示类似于“伟大五四爱国运动”那种爱国。但五四运动无疑是“伟大”的,今年五月四号是五四运动90周年,相信届时还会有评论员撰文高调纪念这场伟大的运动,没准还和教育人们“最好的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是同一批“评论员”。显然你不能一面说五四运动“伟大”一面又说五四运动“不好”。所以“不好的爱国”永远只能暗示而不可明示。评论员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其实有点类似于幼儿园阿姨说“上课不做小动作就是好孩子”。显然“评论员”真正关注的是社会的稳定而不是公民如何来爱国,就像幼儿园阿姨真正关心的是维持课堂纪律而不是能不能把坐在课堂里的儿童教育成好孩子——长大后我们都明白了仅仅“上课不做小动作”离“好孩子”还很遥远。诚然维持社会稳定是重要的,只是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直说而不必去绑架“爱国”这个崇高的概念,就像维持课堂纪律没有必要以“好孩子”的庸俗化为代价。幼儿园阿姨对孩子们说“上课不做小动作就是好孩子”或许还能收到效果,可是“评论员”面对广大受过教育的会思考的公众做类似的说教有什么意义呢?徒增受众反感罢了。况且你拿什么证明你自己有多爱国?你又有什么资格来教育别人如何爱国?

想必多数“评论员”都是吃财政饭的,显然纳税人供养这些人并不是为了接受欺骗性的说教。建议那些持“最好的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观点的评论员们,如果你们没有办法解决“爱国的”失业者的就业问题,就请闭嘴,不要让那些原本就郁闷的可怜人再添一回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