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航母的命名猜想

火烧 2009-04-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探讨中国航母命名规律,分析以地名命名的水面舰艇系列,提出可能的命名方式,如直辖市或首都命名法,并讨论未来航母舰队的命名空间与规则。

   

中国航母的命名猜想

   

   

中国航母的命名问题,要从海军舰艇命名的规律探寻。海军现役舰艇的命名方式,目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水面舰艇,通常采用行政区划地名和自然山川地名,这类舰艇的命名规律,待后专门探讨;另一种是水下潜艇,现有“长征”系列核潜艇、“远征”系列常规导弹潜舰、“长城”系列常规鱼雷潜艇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是以人名命名的两艘训练舰,即“郑和”舰与“世昌”舰,隶属大连舰艇学院。

   

中国航母一般归为以地名命名的水面舰艇系列。水面舰艇的命名方式,目前有着较强的规律性。按照由大到小或从强到弱等顺序,主要采取以下命名法:一是巡洋舰以行政省(区)或词组命名(暂时空缺);二是驱逐舰、护卫舰主要以大、中城市命名;三是扫布雷舰以“州”命名;四是猎潜艇以“县”命名;五是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均以“山”命名;六是步兵登陆舰以“河”命名。

   

水面舰艇的早期命名可能仍显混乱,建国初期的遗留问题慢慢可以消化掉,目前基本规范起来。比如现已采取了以大城市(即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命名新型驱逐舰、而以各地中等城市命名新型护卫舰的一致方式,比如“哈尔滨”、“沈阳”、“兰州”、“广州”、“大连”等导弹驱逐舰,比如“洛阳”、“绵阳”、“舟山”、“徐州”等导弹护卫舰。这一比较规范的命名方式,使得我国海军水面舰艇命名更有规律可寻。

   

不难发现,在我国未来航母舰队的水面舰艇方阵中,还有一个暂缺的命名空间,即预留了以行政省(区)或词组命名的巡洋舰。由于一方面是巡洋舰在现代航母舰队中是否必要存在争议,另一方面是在行政省区之外还有直辖市、尤其还有首都地名可用,因此首先就有两种符合规律而且可用的中国航母命名法。

   

第一种方式是采用直辖市命名法。比如“上海”、“天津”、“重庆”航母。这个命名法的存在问题是,中国水面舰艇命名所拥有的地名资源,要按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北海舰队等,遵循区域性划分原则,假如将来命名一艘“重庆”航母,归入由其它区域地名(比如“沈阳”、“鞍山”等)为主的水面舰艇方阵中,地理逻辑似乎显得不伦不类。假如不同的直辖市名可在不同舰队随机选用的话,一旦航母数量较多之时,命名规律就会改变,要把不同地名和不同序号结合起来。

   

第二种是全部采用首都“北京(+序号)”的命名法。这种命名法克服了前一种的主要弊端,不但命名资源无限,而且以首都“北京”命名的中国航母,完全可以摆在以我国任何地名命名的水面舰艇方阵中,而据点正是仅就地名命名而言比较特殊化。当然也可采用“上海(+序号)”、“北京(+序号)”等,进一步区分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这就回归上述第一种命名方式,因而仍然存在第一种命名法的相关问题。

   

除此以外,还有几种可考虑的命名法:

   

第三种是全部采用“中华(+序号)”命名法。这个命名法,既适用于整个水面舰队的地名规律,也适用词组命名规范。由于航母基本已是当今世界的海军舰队核心,由不同地名或其它方式命名的各类舰艇,守卫“中华”航母,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笔者个人以为,这一“中华(+序号)”的命名法,比“北京(+序号)”的命名法,也许更为合适。另有一种介于地名与词组间的近似命名方式是“中国(+序号)”,只是舰队方阵中的地域概念,有所重叠了。

   

第四种是采用具有新中国特色的典型词组命名法。比如采用“东方红”、“红旗”、“曙光”、“中华新世纪”之类的词组进行命名。这一命名法相对比较灵活,但所选用的词组必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能够充分展示民族精神、并受广大民众的普遍拥护,可能出现众说纷纭现象;而“东方红”一类的特色词组,在国内普通民用船舶和通用机械中,已经用得略显混乱;“红旗”已是汽车品牌;“曙光”成了计算机标志;“中华新世纪”等可能有些张扬。总之尽管选择余地较大,但灵活之中也有一定难度。

   

第五种是采用人名命名法。包括新中国领袖、十大元帅、历代帝王等命名法。比如“毛泽东(+序号)”的系列命名法或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的分别命名法,问题是不同时期不同吨位不同动力的航母成熟度、战斗力及重要性,与命名先后次序存在矛盾关系;个人担心用领袖命名的初期航母,又存在平时东躲西藏、战时不堪打击、到期或未到期报废等问题。用十大元帅命名时,精神力量似乎略欠;至于历代帝王,恐怕无需新中国地名命名的整个舰队加以守护。而毛泽东同志曾经表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用人名不妥。  

   

综上所述,笔者猜测,中国航母采用“中华(+序号)”的命名法,似乎比较合适。

   

   

   

   

 

   

不太赞成用“毛泽东号”命名一般航母

   

   

我不赞成用“毛泽东号”命名一般航母,主要原因是航母尽管属于武器平台,但毕竟是条战舰,需要投入高烈度的对抗之中,万一被人击沉了,负面影响非常之大。而且一般航母的技战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综合支持,一旦投入海上战争,确实存在着被击沉的可能性。故初期航母要是没有必胜把握,还是取个其它名字好,比如“世界工厂”、“精英阶层”等等,都是可以考虑的。

   

个人以为,航母基本代表了美国时代,是二十世纪的海上威慑力量。美国在航母的技术、战术、作战经验、综合支持等方面,已经极其成熟了,当今世界很难找到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同类航母作战系统。二战期间的日本曾经拥有十多艘的航空母舰,结果仍然不是美国对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美欧等国在航母发展的各方面,应当又有许多不会公开的独到之处,没有经过航母对抗的战争洗礼,中国很难具备现代航母的足够胜算。

   

有了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如今也许可以造它几艘用用,尤其是在东海南海目前都有可用之处。但航母技术毕竟也要现代化,从航母本身到舰队编成再到作战思想,恐怕全都不能拘泥于传统模式。将来如果能够制造出超级航母或现代航母,并且有了足够的综合支持系统,有了海上作战的明显优势和决胜把握时,不会在战争之中时常地东躲西藏时,再把有绝对威慑力的超级航母或现代航母,冠以“毛泽东号”比较合适。

   

更主要的是,仿造一般航母这种战争爬行主义,并不符合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尽管中国当前需要航母,但最终应当不会主要依靠航母作战。或许,带有军事作战子系统的现代飞艇或者航天母机之类,才是本世纪军事现代化的主流方向,在一天之内进行全球不间断地持续打击,可能不是当代军事科技的幻想了。如果能够创新发展出根本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现代立体作战系统,并且具有足够的打击与防卫能力,倒是可以命名为“毛泽东号”。

   

因此,初次制造的航空母舰,照理不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不太适应海上现代战争的实际需要。带有更多象征意义的初次制造的一般航母,战争之中往往既被动又难堪,还是别用“毛泽东号”命名为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