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洪湖民师:竟还在不归路上蹒跚而行

火烧 2009-04-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洪湖民师因清退政策失去讲台,生活陷入困境,被称作失地农民。民转公政策执行不力,导致教育腐败,教师队伍质量下降,引发社会不满。

关注民生——  

洪湖民师:竟还在不归路上蹒跚而行  

“清退令”,棒打无辜出校,主人与园,彼此相离 一曲“洪湖水”,倾诉心中不平事,上权钱交易  

湖北洪湖  何谐  

   

2002年,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办发的 [2001]14号文件(简称“鄂发[2001]14号文件”),在革命老区洪湖,组织了一场“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清退考试,结束了2000合格民师的教书生涯。曾经为水乡基础教育做过巨大贡献的他们,遭到社会、政府遗弃,没有任何保障,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被定格在一条艰辛的不归路上。  

一、鄂发【2001】14号文件出台,民办教师沦为“失地农民”  

民办教师早年立志从教,忠诚教育事业,为农村教育奋斗了一辈子。他们以不求索取的无私奉献精神经年累月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使中国几千万农家子弟考上大学、中专,中国文盲总数也得以减少3亿,功不可没。这是众所周知的。  

民办教师一直从事的是教学实践活动,花上近万元,受到的是教育理论培训。他们只会教书,不善于做其他的事。为了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也由于他们种地干活像“洋先生”,他们和他们的家属在村里分的农田是或多或少,他们对此也没怎么在意。因为他们都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有教师资格证书,有中级或高级职称,是准教师,凭着自己的奉献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及在村民中良好的口碑,乡村教书已成为他们的无形“资产”,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这笔资产过着那种虽清贫却惬意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这种穷教书生活。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养活一方人”。农民以农田为生,民师以教书为生。而鄂发[2001]14号文件却规定:解决民师问题“通过转一批、辞退一批、退养一批的办法,一次性妥善解决” ;各地只要在坚持“三个一批”的原则下,可以自行确定“民转公”比例、数额等。洪湖有2000多民师。在声势浩大的“民转公”面前,五年转民师不到200人,仅占民师的9/100,与国家在2000年前彻底解决民师问题的要求相差十万八千里之遥。对此省政府不能说有所不知。湖北省这个“一刀切”的决定不仅极大伤害了在校苦守几十年的洪湖广大民师,而且包容了一些领导的腐败,使一些大字不识几个的领导家属、个体工商户老板及中考落榜生(即所谓“师范捐资生”)通过权钱交易,都被转为公办教师、合同工得到认可,并进入学校。他们粉墨登场后,占据了数以千计的民师讲台,却长期不能胜任工作;有的 “占着茅坑不拉屎”,照样吃的是“皇粮”,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里的人们把这支由各单位下岗人员、个体工商户老板及中考落榜生等组成的“教师队伍” 戏称为洪湖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后的又一 “豆腐渣工程”,它不仅仅浪费掉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而且正在贻误那些无辜的农家子弟,其后患无穷。人们则把那些可怜兮兮的因鄂发[2001]14号文件失去讲台的民师称之为“失地农民”。因为他们失去了讲台,就等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农田。  

农民的农田是受保护的。无论是哪一项工程,土地征用方都会对失地农民给以补偿,进行安置 。而他们倾尽全部心血开垦、耕耘几十年的“一亩三分地”被“征用”后,却只领取了一点辞退费就算了断了,就与教育领域不再有任何联系,也不能享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根本没考虑他们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他们“郎不郎,秀不秀”,年龄逐年增大,没有技术再就业困难。笔者不禁要质疑,省政府出台一纸“清退令文”的依据是什么?如此轻民(师)、贱民、压民、撵民,“过河拆桥”,有人性、负责任吗?!  

二、政府卖空转正指标,民师转正比上天还难  

上世纪末,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应对“国际挑战”,国家要求在2000年前彻底解决民师问题。国家当时安排民师的主要途径就是将合格民师转为公办教师(简称“民转公”)。1998年4月,湖北省也出台了鄂政发[1998]20文件,该文件规定:“要有计划地将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可市政府想转就转,想停就停,想卖就卖,甚至不顾社会舆论强烈谴责,公然将200个转正指标以每个3万元卖给那些考核无法合格的人,也迟迟不给曾向社会进行公示的该市1997年 ‘民转公’“预选民师”办理转正手续,至今也没给个说法。  

其实,早在国家 “民转公”政策出台之际,政府就开始私招滥转,卖“民转公”指标敛财。“民转公” 指标在洪湖是寅吃卯粮。国家95年以来下拨的1300多“民转公”指标,除了191个用于民师转正,其余的用到了领导家属转正,再者是变卖,或被招的合同工占了。如原市教委主要负责人将在农村种地的家属转为公办教师就是不争事实。还有上世纪的95、96、97届的数百名中考落榜生,每人只要向洪湖师范“捐”3万元钱,就成为“师范捐资生”,就能进该校学习并获取包分配进入学校工作的机会。2000年,该师范公然将100个“民转公”指标用来办“民师培训班”。 “民师培训班”的学员无需入学考试,只要每人交录取费3万元,再另交4000元培训费便成为公办教师。其实这些民师早已具备中专或大专乃至本科学历,学中师课程纯属多余。 2001、2002年,洪湖师范还公开将“民转公”指标按每个3万元卖给该校毕业生。政府通过师范变相卖掉的转正指标不计其数。此外,政府还面向干部家属等招收合同工,并向每人收取一定安置补偿费等。政府就是这样将洪湖师资奇缺问题“解决”的,并使教师队伍超编,导致教师工资长期发不出。洪湖哪里还有指标轮到民师转正?民师转正简直比上天还难!  

中考落榜生、没到学校上一天班的干部家属和社会人员成为公办教师后,竟像潮水般涌进学校,使得洪湖一下子多出1000多名教师,也就出现了合格民师清退潮。紧接着是一拨接一拨的历时数年之久的民师上访潮。政府不仅卖“民转公”指标,而且连从没见公办教师人影的乡村学校讲台也卖了!民师命运竟不如旧时私塾教师!广大民师愤怒地说:我们在这教了几十年,学生是我们接来的,课桌凳是我们积积攒攒买来的,教室是我们做了拆,拆了修建起来的。学校是我们的家。他们凭什么取代我们?!  

政府变卖“民转公” 指标的时候,刚好是农村普九验收的关键时期,蒙在鼓里的广大民师却在全力以赴打一场普九验收攻坚仗。洪湖有三百多所村级小学,交通不便,办学条件都很差,普九工作难度大,是普九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时90/100以上的村级学校都没有公办教师,普九工作全部由民师担着。教师们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参加各种突击性建校劳动,承担建校后勤工作,还要包班,包村组普九验收不出问题,还要通宵达旦整理、完善历年来的各种资料。上级下达命令,犹如泰山压顶。他们吃住在学校,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常事,不少教师还荒了农田。可那时他们每月工资也只有四、五十元。他们常披星戴月,一次又一次挨家挨户做控流工作,一次又一次挨家挨户造册、核对数据,一次又一次挨家挨户做对口工作,一次又一次徒步或骑车几十里、上百里向机关单位领导、企业老板、社会名流 “化缘”建校钱物……普九攻坚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历时数年。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办学条件改善,学生入学率100/100。普九验收顺利通过了!此时此刻,领导干部是政绩可嘉,邀功请赏、升迁晋级。此时此刻,为普九付出极大代价的民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政府却拿着省政府的“清退令文”开始过河拆桥了,要“回报”的竟是:把他们从他们自己一手筹建的新校园撵出去。原本几十年苦日子熬到了头,他们就能过几天好日子了。可好日子没过上被人顶了不说,竟然遭清退!政府的逻辑是:民师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年纪也大了,这里再不需要他们,该交班退出了。广大民师万般无赖,只好再次“付出”。这种生死攸关的“付出”也实在是太悲壮、太不可思议了!  

三、民师深陷困境、健康状况堪忧,急需社会救助      

  民办教师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长期满负荷工作,报酬低,生活环境艰苦,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他们的生活、健康状况堪忧。为了普九,能早日“民转公”,他们争着比贡献、废寝忘食、拼命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尽管干农活像“洋先生”, 他们还得起早贪黑下地为妻子分担点农事。由于是“低报酬”,也就看不起病,一般小病他们不看医生,硬撑着上班。平日哪里有点痛啊胀啊也很少做检查和治疗,带病坚持工作,时间长了,也就留下了病根。  

就拿洪湖市汊河镇第三小学(原小港中学)来说。这所学校的王继东、曾祥中两位教师,因工作负担重,身体透支,积劳成疾,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带着“民转公”不能如愿的满腔忧愤,不到50岁就撒手人寰,丢下的是80多岁的老母、未成年的儿女及治病欠下的债务。他们病倒了,不能工作了,也没有了工资;去世后没有谁抚恤他们的母亲、儿女,慰问他们的妻子。有幸转正随即就调入这所学校的杨传中、吕中标、刘永发、刘列才老师,工作没多久,也都倒下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医疗保障都没有把他们留住。他们中两位年纪大的才50多岁,小的只有4 0来岁。同是在这所学校任教的97“预选民师”沈文榜老师,还不到 54岁,前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短短几年,这所学校竟有七位教师早逝!应该说,他们的生命如此的短暂与他们的民办教师生涯不无关系。其实,各地民师的生命都很短暂。因为民师累死一生,身体差。在学校累,回到家也累,长期受累身体能不垮吗?          

按理说,在当今和谐社会,民师离开学校应该年轻,可那“满负荷工作”及无奈的“低报酬”使他们未老先衰。他们应该阳光一点,可那挥之不去却愈来愈远的“民转公”还像钢针扎在他们心头,那伤痛的心还在滴血!他们应该有个温馨的家,打离开三尺讲台,家人不理解后,他们就被茫然、失落、孤独、忧虑包围了,怎么也走不出去;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指望。他们生在农村应该能生活下去,可他们早已将自己的身和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没有了“本钱”——忘我工作累垮了身体,过早丧失劳动能力,往日的小病成了大病,已到风烛残年,有的甚至……正是:  

   

民转公,早也思,晚也盼,魂牵梦绕几十年,  

好政策,眼望穿、泪流尽,体损神散梦一场。  

   

洪湖民师,曾经是个有功于国家和人民的弱势群体。他们沦为“失地农民”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步履艰难地在一条风雪弥漫、布满坎坷的路上已经苦行多时。路上的他们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有的已经在风雨飘摇中倒下了,有的随时会倒下,有的正在倒下。他们的经历和结局让人震撼,催人泪下!笔者多么希望那些善良而正直的人们替他们说说话,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让大家一起来救救他们!  

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在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洪湖民师在不归路上究竟还要走多远?笔者还是以那首在洪湖民师中广为传唱的“洪湖水,浪打浪”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来唤醒社会的良知,为那些正在痛苦中挣扎的洪湖乃至湖北数万民师争取一点点生存空间,从而告慰那些为农村基础教育苦熬几十年却未能圆“民转公”梦而含恨九泉的中国民办教师。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 ,浪打浪。                领导家属从没上过讲台,  

洪湖民师两眼泪汪汪。             却能转正学校把班上。  

“民转公”, 眼望穿 ,                

盼了几十年,                     民师泪,似水长,  

鞠躬尽瘁梦一场。                 转正无门又遭下岗。  

                失业、体衰、多病……  

“民转公”指标早卖光,            走上了不归路,  

民师转正比登天难。              民师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