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二任”天价薪酬对比出了什么

火烧 2009-04-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任志强与任志刚的高薪对比,揭示高管薪酬不合理现象,引发公众对薪酬制度、道德及监管的质疑,强调需规范高管薪酬以避免不道德行为。

  多家香港媒体刊发报道称,包括任志刚在内的几位金管局高层在“年景最不好”的2008年,工资却出人意料地不减反增。其中,任志刚的个人薪酬继2007年后再次突破1000万港元,高达1193.3万港元。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这两位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央行行长相比,任志刚年薪分别高出7.2倍及2.4倍。东方网 4月22日   

  这让人联想到北边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虽然分处一南一北,但两人却很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是两人拿的高薪合起来有“刚强”的味道。北者志强声称13年前就拿了700万的年薪,去年拿774.3万元虽然成为上市房企高管之最,但没涨多少,南边的志刚“稳坐16年之久”,薪酬上也“雄”,但在气势上却没有志强“牛”。二是两人都姓“公”。一个是香港公务员,一个是国企老总。作为“公仆”,他俩薪酬这么高,公众难免会质疑其背离国情,不道德。对此任志强辩解说,管理者的年薪或报酬的多少是一个企业制度决定的,而非针对某一个人,不是为谁而专门设计的,并且是有审批程序的。只要这个制度是合理的,就无可非议了。笔者不禁要问,经过所谓的“审批程序”,这个制度就合理的了吗?听不到职代会的声音,看不到股东大会的举手,缺了这两道关键的程序,这样的审批,形同自我“钦定”。再说了,同为地产界两大上市公司董事长,王石的年薪不到60万,加上奖金也不超过100万,仅为此“任”的七分之一,这怎么解释?记得去年4月10日,世界银行副行长乔杜里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做演讲时说,“有一些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已经高到不道德的程度,不管是几千万还是两三亿的工资,有的时候从个人对企业贡献的角度来说,这些高管可能不值这个价。” 乔杜里的话无疑是一道警醒剂:监督高管,首先要从规范高管的薪酬开始,不能因一个“任”的不道德而造成整个局整个企业的不道德。三是两人都是多年的“不倒翁”。为何“二任”当局长当总裁多年,拿着天价高薪而巍然不倒?难道这类领导的位子就非他莫属,不允许别人评议审核和竞争?前一“任”就不说了,这后一“任”这些年屡遭网民“炮轰”,说明群众有多么的不满。多的不说,就说“一边拿774万元的年薪,一边希望政府出手救房产”的言行;远的不说,就说他日前发表的这30年“房价等于没涨”论,不但看出此“任”的高论有多荒谬,还看出此“任”在此“任”有多不和谐。   

  总之,从“二任”高薪的对比中,我们对比出了高管的不道德,对比出了监管的失察失控,对比出了公众的失语,缺乏话语权……至于还能对比出什么,还请各位自己深思去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