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宇太:治国理论之毛泽东主义

火烧 2009-04-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毛泽东主义作为治国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分析邓小平改革与毛泽东思想的延续性,强调毛泽东主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影响及一国两制等政策的来源。

宇太:治国理论之毛泽东主义  

   

大家好!  

上一次我谈到了治国理论,在谈到治国理论的时候,我强调了应该把毛泽东主义作为治国的基础性理论。  

为什么这样讲呢?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由陈独秀、李大钊组建的。但使这个党拥有真正实质性效益的应该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以及它所领导的军队,是从大山里、窑洞里、村落里,在血与火的洗礼下,一步一步走进北京的。是谁带领的?当然是毛泽东。所以。我把毛泽东称之为“国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父。我认为这个称谓是准确的。  

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初期进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时候,批判“两个凡是”,对不对呢?我认为是正确的。但当时出现了一种很糟糕的思潮:有相当一部分人们,希望邓小平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一样,对待毛泽东,摘下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拆掉毛主席纪念堂,甚至去挖毛泽东祖坟。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但是,邓小平毕竟是一个识大局的政治家。他对中国的事情看得十分清楚,他对毛泽东仍然很尊敬。因此,他不但没有毁坏毛主席纪念堂,而且还坚持了毛泽东主义的一些普遍真理。  

所以我说,邓小平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他在大是大非上看得非常透彻。因为他深知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支持,是空洞的,不好掌控的,随时都会出乱子。所以说,他曾经公开确立他和毛泽东、周恩来的关系性质。他认为,毛泽东是他的老师,周恩来是他的兄长。这个关系定位,我认为是非常准确的。他可能就是那么想来着。  

我们看看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他的作为和理论,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学习了毛泽东的经验,也吸取了过去某些方面的教训。事实上,毛泽东就是邓小 平的 老师,正因为前面有了毛泽东,才出现了邓小平。也正因为毛泽东的伟大,才造就了后来的邓小平理论。  

这里面是有延续性的。  

比如,邓小平的功劳,用“一国两制”之策收复香港和澳门。可以说,这是他政治方面的杰作。但“一国两制”, 这个思想从哪里来的呢?实际上和毛泽东有紧密的关系。这个思想的原创,我认为应该属于毛泽东。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如果不是蒋某人突然反悔,毛泽东用这个策略差一点就收复了台湾。  

再比如,改革开放、兼收并蓄的问题,在毛泽东思想里,同样有这样的内涵。我们只要去翻一下毛泽东过去曾经有过的话语,就会发现毛泽东不是因循守旧、不改革开放、不兼收并蓄的人。例如,苏联在那个时候是老大哥,中国是小兄弟。但毛泽东却不认为自己是小兄弟,就盲目效仿老大哥,就亦步亦趋跟着老大哥走。你对的,我听;你不对的,我不听。你好的,对我有用的,适合我国情的,我吸取;你不好的,不适合我国情的,我拒绝。苏联也不一定什么都是好东西。对于美国,毛泽东也是赞赏有加的。美国那么短的历史,发展那么快,它肯定有好东西,好东西就要学。这种思想有,这样的话语也有。  

这些思想原创,实际上都是毛泽东的。邓小平学习了毛泽东的某些思想,某些思维方法,吸取了里面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主义,所以才成就了邓小平理论的某些真理。  

毛泽东的一些思想,按我的说法叫“主义”,是不是过时了呢?在21世纪的今天,是不是没有用处了呢?我认为,不是的。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往前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国内革命,或者井冈山反围剿时期,它的所有说法都可以称其为“理论”,都可以进入毛泽东主义的体系。  

它那些军事战略思想,不仅仅对当时的抗日战争,乃至后来的解放战争,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永久的军事战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任何一个军事学院开课的话,毛泽东主义都有当教材的价值。因为它有永恒的指导意义。比如说,抗战时期,他曾经写过一篇《论持久战》。这个《论持久战》,里面有很深刻的哲学意义。它对中方、日方、现状、未来、优点、缺点,进行了系统化的比较和鉴别。可以说。当时毛泽东的文章里面,就拥有了“系统论”的萌芽。我认为是这样的。  

你能说那篇文章只是用来指导战争吗?对于我们以后的战争,不管是哪个侵略者打进我们中国来,它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不仅仅是对战争有指导意义,对于任何事情,你只要读透了他那一篇文章的精神,对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有普遍的、永恒的指导意义。  

所以说,毛泽东主义不是一种过时的东西,凡是带有统一性的东西,普遍的永久性的指导意义的东西,它就永远不会过时。对毛泽东主义的认识,我是说不完的,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我今天只是简单地谈一谈。  

对毛泽东有非议的,就是建国以后这一段,也就是说他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在建国以前这一段,几乎没有什么人否定。建国以后,否定就多了,照某些人的说法,好像他基本上没干什么好事。其实,这纯粹是误解或者污蔑。  

我本人在毛泽东时代没有得过什么好处,文化大革命也基本上击毁了我预定的人生规划。但是,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以自己的得失恩怨作为唯一标准,特别是评价伟人,特别是评价我们的国父毛泽东,更不能以个人的恩怨得失,来简单地说他是好还是坏,是美还是丑,是有功还是有过。这是偏颇的,也是不合适的,与做人的准则更是不相适应的。  

毛泽东在这一阶段,建国以后这一阶段,怎么评价?这还需要辩证地研究、辩证地思考。  

但我倒想简单地谈点个人的认识。  

比如说文革,这是遭非议最多的一个事情。我们回忆一下当时,毛泽东发动文革到底是什么目的?他为什么让陈永贵这样的农民去做国务院的副总理?为什么让当时的干部到“五七干校”去劳动?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让城里的知识青年到乡下去锻炼?让下地干活的农民、工人以及士兵去读大学?我们换位体验,换位思考,他有没有更深沉次的人性改造意义、国民改造意义在里面?他为什么主张司法“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中国的普通百姓有史以来,从来没有那个时候那么“主人”过!那么胆子大过!在“物”和“主”的选择上,那个时候是真正当了一回主人!尽管效果不太好,但内在的意义却是发人深省的。  

在大的政策方面,毛泽东是有规定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要“文斗”不要“武斗”,谁叫你武斗呢?重点是整“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且在量上有所规定,百分之九十五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重点是整那百分之五,谁让你是所有的干部都去整啊?一律统统打倒呢?没让!整那些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谁让你连改造好的都去整啊?也没让这么干。  

这就涉及到我们国民性素质的问题,不把他打倒我就爬不上去啊!是干部都打倒,是“地、富、反、坏、右”都打倒,不论你走什么道路,也不论你有没有改造好,不论你是“左”还是“右”,一刀切!当然这背后也可能存在一些阴谋,比如说被某些走资派或当权派利用。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犯下的错误。假如还有错误的话,当然毛泽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的本意是好的。  

恐怕我们不能一语道破天机,需要心领神会。需要结合我们的历史文化,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以及毛泽东这个人的思想个性,统一起来去思考。不能简单地就去判断,就去一锤定音。总之,那些说文革如何如何、毛泽东怎样怎样的人,都应该去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就一定代表着真理,反思自己的认识是不是十分浅薄或极端荒谬。  

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值得品味的人,是一个具有多元性的人,任何简单的评论,可能都不符合这个伟人的人性实际。  

中国发展到今天,只要你承认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父,而我们的一切事业,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上产生的、实现的、发展的,我们就不能摈弃毛泽东主义。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到任何时候,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是和毛泽东割裂不开的。  

我记得在胡总、温总刚上台的时候,胡总是去了西柏坡的,他干什么去了?寻根去了。寻谁的根?共产党的根!毛泽东的根!温总第一个年是在抚顺和煤矿工人一起过的,吃饺子,他干什么去了?他深入群众去了,保本去了。一个寻“根”,一个保“本”,中国只要“根本”不丢,就会稳健发展。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毛泽东主义是国家的基石,只要我们的基础和基石还在,中国这个大厦就永远不会倾塌!中国的未来就永存希望!  

好,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宇太教授早期播客整理,此系列文章录入者为宇太教授学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