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上古的战争史和“折中”诸子的孔子
《诸子的曲笔》补:简说上古的战争史和“折中”诸子的孔子
《山海经》《列子》《庄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记载的上古战争显然应该存疑。因此看《尚书》和《诗经》《左传》等记载的征伐。
按《礼记》记载的共工是事迹,那么五帝时代的帝王序列,就应该是炎帝、黄帝、霸主共工、颛顼、帝喾、帝挚、尧、舜、禹。炎黄之间有阪泉大战,黄帝与蚩尤还有涿鹿之战。共工既然为霸主,黄帝又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显然仗没有少打。帝颛顼高阳是黄帝之孙,要夺共工的天下,不打一场显然不行,因此共工撞断不周山的传说虽然不可信,“共工与颛顼争帝”却是一定的,或者应该说“颛顼与共工争帝”?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仅仅是颛顼的近亲,然而没有传说颛顼把帝位“禅让”给了帝喾,并且颛顼的儿子就是治水九年、有强大组织资源的鲧,显然帝喾夺得帝位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山海经》传说帝喾、即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就是去镇压小国不服的漂亮说法——这个传说不会是毫无根据的。帝喾的儿子帝挚继承帝位,他的后代就是孔子请教过的郯子,帝挚即位被郯子叫做【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帝挚的弟弟放勋也就是帝尧夺了帝挚的帝位,即便很和平,显然也建立在枪杆子的威胁之上,否则天官重、黎不会被废黜,由羲、和代劳,并且尧由着舜的提案杀了鲧。到了舜的时候,则是由着鲧的儿子禹武力镇压三苗。到了禹自己的时候,则是杀了不听话的防风氏。
也就是说,即便是传说中的最太平的五帝时代,九位天下共主,没有一个不会武功,更没有一个不曾用武功。
禹的儿子启即位,跟不服气的兄弟有扈氏大战于甘,启的军事动员令是《甘誓》。
启的儿子太康笨蛋,被有穷后羿推翻,太康的五个兄弟很伤心地歌唱《五子之歌》。
后羿选拔的傀儡,是《五子之歌》的作者之一中康,征伐尧时代任命的天文官,羲、和,给全国人民的通告是《胤征》。
有穷后羿也是笨蛋,自己被弟子逢蒙乱棍打死,另一个弟子寒浞做了夏朝的帝王。后羿的老婆被寒浞霸占,生了两个同样残暴的儿子“豷”和“奡”,《左传》说寒浞把两个儿子封为诸侯,【处浇于过,处豷于戈】,“豷”成为“有戈氏”,“浇”—“奡”成为“有过氏”。“奡”带领军队灭了夏后的铁杆【斟灌及斟寻氏】。中康的儿子相反抗寒浞被杀,相的儿子少康卧薪尝胆,灭掉“有过氏”—“奡”,夏后的忠臣“靡”同志收拢斟灌和斟寻的残兵败将,灭掉寒浞。接着少康的儿子杼灭掉 “有戈氏”—“豷”——就是南宫适说的【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也就是说,从有穷后羿到杼,四代人打个没完。
到了夏桀时候,成汤自号“武王”,《商颂-长髪》有【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尚书》有成汤与夏桀于鸣条决战时候的《汤誓》。显然,商人并不讳言自己造反的武功。
到了武丁的时候,讨伐荆楚有《殷武》【奋伐荆楚】【穼入其阻】,总结全部武功的有《玄鸟》【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显然打了不少长商人志气的大仗。
到了末代帝纣,纣王杀九侯、鄂侯,囚禁西伯昌,到九侯的大本部去“为黎之搜”镇压叛党。纣王接受西伯昌割地议和之后放虎归山,西伯昌回去后第一年伐犬戎,第二年伐密须,第三年灭耆国——就是《尚书-西伯戡黎》中的黎国,第四年伐邘,第五年伐崇并杀掉崇侯虎,第六年西伯昌去世,儿子武王即位。这个传说中仁义得不得了的周文王,打仗一直打到他自己去世!
周武王与商纣王的牧野之战,《尚书-武成》说是【血流漂杵】。
到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时候,是大打三年的管蔡武庚叛乱。接着【伐淮夷,残奄】【袭淮夷】。周成王的儿子周康王伐鬼方。“成康之治”期间没有“和平崛起”。
周康王的儿子周昭王讨伐楚国并死在那里。周昭王的儿子周穆王征犬戎并镇压徐偃王造反。周穆王的儿子周共王灭密国。周共王的儿子周懿王很“衰”不能打仗诗人写诗讽刺。周懿王的儿子周夷王把齐哀公放大锅里煮了。周夷王的儿子周厉王镇压西戎、灭掉进犯王都的噩国和淮夷并第一次实行舆论封锁。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继续伐犬戎、唱着《江汉》伐淮夷;征伐太原戎、条戎、奔戎失败并在千亩之战中惨败。到了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的时候,也是打仗,只是输得很惨,幽王被杀,西周残破。
总之,从炎帝开始直至西周凡两千年,名义上统一的华夏各代著名君王,没有不打仗杀人的。可以知道孟子的“仁人无敌”除了是他自己的一相情愿,没有什么别的!其他诸子如庄子墨子韩非说“尧、舜、禹、汤、文、武”如何隐逸如何求贤如何勤俭如何朴素,显然也不全面。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用现在的话说,孔子的这个宗教思想显然超出了他自己的那个时代,孔子的“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也远比今日刻画的西方极乐世界更真实更容易操作。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墨子“明鬼”宣扬鬼神,列子庄子语“怪”,韩非子认为法制万能语“力”,战国后期纵横家统统语“乱”坑蒙拐骗。
司马迁总结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虽然孔子谦逊地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实际上孔子不光“折中”了他以前的诸子,甚至把他以后的诸子也都“折中”了。
墨子的“明鬼”见解不如孔子的【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更有益于启发民智;墨子学说的优点是“强本节用”,孔子也有答复齐景公问政时候的提案【政在节财】。墨子提倡的“尚贤”,孔子也有【学而优则仕】——孔子说的“学”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毕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部优秀,不是后来的八股文,反而是切合毛泽东时代的工农兵大学生,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优秀者是应该“仕”。
列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纵情性,安恣睢】,提倡“道法自然”和“无为”,实际上是无政府主义。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子路认为【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意思是有德行的不做官,那么做官的都是无德的人了,当然会政治黑暗人文衰败。虽然孔子没有做到“乘桴浮于海”,反而是石门的守门人都知道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但孔子师徒认为总要先奋斗一番,实在不行去再“纵情性”“浮于海”也不晚的见解,显然比庄子等人的见解更有益苍生。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政治图景,显然也没有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的理想更符合实际,水旱瘟疫、戎狄侵略等巨大的生存问题,都不是“小国寡民”的理想所能应付的。
孟子既为“亚圣”,以孔门正统自居,连同子思同被荀子严厉批判为【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即只懂点皮毛的笨蛋,只会教条主义说【此真先君子之言也】,是孔子思想的修正主义。显然孟子不能自立一派。
韩非子的全部经济政策都是战时军事动员经济政策,而且是把国家强大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强大的独裁君主身上,要求中央不能出修正主义。一旦完成了国家统一,那一套以“物质激励”搞起来的动员政策就长久不下去。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和【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显然是全方位的备战,远比秦国的物质奖励分田地更长久;【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这个故事显然是体现孔子不废“耕”。
至于战国末期的纵横家,孔子许可的子贡是他们的祖师爷。【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显然,子贡凭一张嘴巴干的事情,后来的纵横家没有超过这个功绩的,并且没有子贡的风度。子路、子张、子石、子贡四匹千里马,孔子独独选子贡,显然表明孔子是有高级纵横术的伯乐。
也就是说,孔子身后非孔的诸子哪怕有一点毛主席建设统一战线的胸怀,也不应该“剽剥”孔子后再胡说孔子祸害了天下,而是应该把孔子统战为自己战线中的先驱。
今日非孔的那些手法,还没有一个超出了庄子、墨子、韩非等的歪曲杜撰后再行“批判”。今日非毛以普及“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的那些手法,也与非孔的手法如出一辙,而且因为失去了“致虑天下”的情怀而充斥着无耻。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