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万人弃考杂感

火烧 2009-04-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万人弃考现象,分析升学率对学生的压迫,揭示教育扭曲与人性异化,批判教育体制与学校劝退行为,引发对教育公平与高考制度的深刻反思。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以前我们总是这么教育落榜的学生。今天,学生走在了老师的前头,不用因我落榜再对我进行开导了,我不考了。  

对于万名学子弃考,有许多解读。读书无用说、升学无望说、就业压力说、不堪重负说、升学率说、折衷说、综合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以上诸说当中,我独青睐不堪重负说与升学率说,这二者之中,应以升学率说最有说服力。当然,各说都有各说的道理,但在目前这个集中的时间,突然出现万名学子弃考,只有升学率说最有说服力。  

升学率说的内容就是学校对升学无望的考生劝退,以便在将来计算升学率时减少分母提高分数值,即升学率。如果一个人不搞传销,传销机构劝他搞并成功,那么传销机构的这种做法属于违法或犯罪;如果一个人不信仰邪教,邪教组织者忽悠他并成功,那么邪教组织也是违法或犯罪。如果一万个学生不想参加高考,学校劝其参加高考,这应当不属于违法或犯罪。如果一万个学生想参加高考,学校对其晓以大义,使其认识到提高升学率对于他们的母校,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天然本职的中学所具有的经济上的重大意义,对于他们母校领导职位升迁,甚至对于本地教育部门领导职位升迁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使他们不惜放弃自己应有的机会,毅然地自愿地离开高考,那么这算什么?算不算违法犯罪?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人的本性的扭曲。教书育人的职责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现在没有多少人能够找得到他了。忘记了本身职责,只为自己仕途着想,这样的人性本身就是扭曲的。扭曲了人性的强势群体再根据其一己私利去扭曲学生的人性。当然,学生弃考是“自愿”的,没人给他们戴上镣铐,没人用鞭子抽他们,如果不接受,他们完全可以参加高考,不会受到报复,这一点是肯定的。由此,学生被扭曲人性是自愿的。  

其实我不应痛恨给学生做这种工作的人,我更应痛恨学生们。如果你们真地想考,为什么不敢说不?懦夫!没有个性!然而该痛恨的何止是学生呢?我本人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面对一件事情,面对一个安排,我的心里说:不!不!不!,然而我嘴里却说:是!是!是!好奇怪,好可恨!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确实不穷,虽然目前高校负债总额已经达到三千亿,但他们楼高车好,有时我真想不明白他们是用车用楼教育学生还是用老师教育学生。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家长的大政方针。在穷人家里,无论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肯定是他家里最好的东西。这几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首要的是生存。上大学既不是获得生存的首要条件,也不是获得生存的必要条件。对正在谋求生存条件的家庭来说,上大学现在已经变成了像咖啡、海参、名车、豪宅一样的奢侈品,而非必需品。虽然上过大学更容易找工作,但投入与产出无论在实际收益方面还是在收益的风险与可能性方面都不成比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教育不足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这一点都明白。正因为如此,国家几十年来一直紧抓教育,不断扩大对教育的投入。然而种下的是蓖麻,长出来却变成了大麻,为什么?  

让老百姓重视教育并不难。为大学生安排工作,使其充分就业是个直接的办法。上了大学就一定有安定的工作,老百姓自然就会千方百计地让孩子上大学。但这不是个好办法。因为高分未必高能,文凭未必就代表能力。我们的高考体制目前还不能把所有真正有能力的人选出来,我们的高校教育还不能把所有大学生造就成有用之材,这种现状一时还不易改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取消上大学的一切费用,高校只招收愿意上大学的学生,而愿意上大学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国家对大学的投资应当指定用在大学老师身上,提高教师自身水平,而不是用在买好车盖气派的大楼上。  

如果我们的大学教育崩盘了,危害远远大于股市与楼市的崩盘。而今天的万人弃考,不能不说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不应再想办法去推脱责任,也不应找只替罪羊当作落水狗痛打一顿了事,我们应该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万人弃考或许只是在皮肤上生出来的一个脓包,抹点药膏只能解决表面问题,我们应该想想我们的教育肌体整体上有什么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